梁啟超是學貫古今、融通中西的大家。他的學術思想的形成,既來自西方的「新學」,更來自中國傳統的「舊學」。他始終堅持以自己固有的文化為根基,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異質因素,並加以融化而出新。他形象地說,我們要與西方的美人結婚生子。本論著的作者准確地把握了這一點,深入、系統地論述了「趣味主義」形成、發展的文化根源:既看到西學的新觀念、新方法對梁啟超的啟示,更注重梁氏對自己的傳統思想的繼承、轉化與更新。作者用兩章(即第三章「仁者不憂」:趣味的境界升華和第四章「無所為而為」:趣味的生活表達)的篇幅(全書共五章)探討了中國固有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學與梁啟超「趣味主義」的思想淵源。
受「激進—革命」、「保守—落後」的泛政治化思維的影響,對中國現代美學具有多方面開啟之功的梁啟超,其晚年的美學言論長期被學界冷落。本書第一次詳細系統、深入透徹地闡釋了梁啟超在後期才全面展開的極具特色的趣味論思想,並以趣味論為紐結,把梁氏一生的藝術觀點、審美思想和人生哲學貫通起來進行梳理,建構起一個關於梁氏整個美學思想的具有內在統一性的理論體系。
本書資料翔實,論證細密,研究視角、框架結構皆有創新,並發表了一系列獨到見解,語言曉暢優美,論述既具思想性,又充滿熱情,既啟人深思,又頗具感染力。
方紅梅,文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美學、中國古代文學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在《江海學刊》、《貴州社會科學》、《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出版有報告文學《吳天祥:我願意燃燒起來》(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從藝術到人生:趣味的意義設定
第一節 作為藝術本質和作用的趣味
一、藝術趣味本質觀的提出
二、趣味豌對藝術情感特性的揭示
三、趣味觀對藝術審美愉悅特性的揭示
四、趣味觀對藝術自身特性及其人生功能的內在關聯
第二節 作為美感本質的趣味
一、以趣味界定美感
二、趣味對美感快感特性的凸顯
三、趣味對美感快感之復雜性與多樣性的涵括
四、趣味對美感超功利的精神自由特性的表征
第三節 作為生活動力和價值的趣味
一、作為自由創造欲的趣味對於生活具有動力意義
二、心樂之趣味賦予生活以價值
第二章 入「生命之奧」:趣味的情感陶養
第一節 情感的生命價值:「動力」與「關門」
一、情感是人類動作的原動力
二、情感是入「生命之奧」的「關門」
第二節 趣味的情感品格
一、趣味的情感性
二、趣味情感的特點:興味心與責任心的統一
第三節 情感教育:因情立趣
一、趣味教育的根本是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利器」:藝術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承擔者:藝術家
四:情感教育的方式與途徑:引、提、擴
第三章 「仁者不憂」:趣味的境界升華
第一節 自得:趣味境界的特征
一、「自得」說溯源
二、趣味境界的「自得」氣象
第二節 心造:趣味境界的營構
一、境由心造
二、「宇宙未濟」:心超成敗而得趣
三、「人類無我」:心超得失而生趣
第四章 「無所為而為」:趣味的生活表達
第一節 趣味的生活化:自由活動
一、趣味化勞作
二、學問與教育趣味
三、藝術活動和自然欣賞
第二節 趣味生活的實質:即功利而超功利
一、趣味生活的功利性
二、趣味生活的超功利性
三、創化的、「仁」的人生觀:對功利和超功利的融匯
四、融匯功利與超功利的趣味生活觀的獨特意義
第五章 趣味論的時代與前瞻性
第一節 以趣味為手段的新民救國:療救現實的時代意義
一、精神決定論:梁啟超解決中國問題的基本傾向
二、趣味性文藝:刷新國民精神的佳徑
三、趣味的工具化:時代之「功」與「過」
第二節 以趣味為目的的立人樂生:設計未來的前瞻性意義
一、樹人思想深化的現實契機
二、樹人思想向以人和趣味本身為目的的深化
三、以樂生為目的之趣味論的「調適」眼光:通往後現代精神的前瞻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從藝術到人生:趣味的意義設定
第一節 作為藝術本質和作用的趣味
一、藝術趣味本質觀的提出
二、趣味豌對藝術情感特性的揭示
三、趣味觀對藝術審美愉悅特性的揭示
四、趣味觀對藝術自身特性及其人生功能的內在關聯
第二節 作為美感本質的趣味
一、以趣味界定美感
二、趣味對美感快感特性的凸顯
三、趣味對美感快感之復雜性與多樣性的涵括
四、趣味對美感超功利的精神自由特性的表征
第三節 作為生活動力和價值的趣味
一、作為自由創造欲的趣味對於生活具有動力意義
二、心樂之趣味賦予生活以價值
第二章 入「生命之奧」:趣味的情感陶養
第一節 情感的生命價值:「動力」與「關門」
一、情感是人類動作的原動力
二、情感是入「生命之奧」的「關門」
第二節 趣味的情感品格
一、趣味的情感性
二、趣味情感的特點:興味心與責任心的統一
第三節 情感教育:因情立趣
一、趣味教育的根本是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利器」:藝術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承擔者:藝術家
四:情感教育的方式與途徑:引、提、擴
第三章 「仁者不憂」:趣味的境界升華
第一節 自得:趣味境界的特征
一、「自得」說溯源
二、趣味境界的「自得」氣象
第二節 心造:趣味境界的營構
一、境由心造
二、「宇宙未濟」:心超成敗而得趣
三、「人類無我」:心超得失而生趣
第四章 「無所為而為」:趣味的生活表達
第一節 趣味的生活化:自由活動
一、趣味化勞作
二、學問與教育趣味
三、藝術活動和自然欣賞
第二節 趣味生活的實質:即功利而超功利
一、趣味生活的功利性
二、趣味生活的超功利性
三、創化的、「仁」的人生觀:對功利和超功利的融匯
四、融匯功利與超功利的趣味生活觀的獨特意義
第五章 趣味論的時代與前瞻性
第一節 以趣味為手段的新民救國:療救現實的時代意義
一、精神決定論:梁啟超解決中國問題的基本傾向
二、趣味性文藝:刷新國民精神的佳徑
三、趣味的工具化:時代之「功」與「過」
第二節 以趣味為目的的立人樂生:設計未來的前瞻性意義
一、樹人思想深化的現實契機
二、樹人思想向以人和趣味本身為目的的深化
三、以樂生為目的之趣味論的「調適」眼光:通往後現代精神的前瞻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方紅梅博士的大作《梁啟超趣味論研究》即將出版問世,她來信囑我為之寫序,我欣然領命。我與紅梅博士本不相識,對她的認識是從閱讀這部書稿開始的。書稿寫得洋洋灑灑,內容很豐富,也很深刻,顯出扎實的功底。文如其人,可以看出她很愛思考,也善於思考。
善於思考的人,其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都是比較強的,這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必備的主觀條件。分析需要有理論的鋒刃,才能由淺入深,去粗取精;綜合需要有建構的能力,從而把分析、解剖所得到的各種片面的、具體的認識綜合為一體,並經過思辨和抽象上升為體系。當然,分析與綜合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分析中有綜合,綜合中有分析。分析與綜合,都需要有聯想和想象的參與才能成為一種新的創造,而聯想、想象則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歷史經驗為根柢,否則,就可能是杜撰,甚至是胡思亂想。一篇論著,資料豐富而翔實,分析鞭辟入里,論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才算樹立了一家之言。這正是我贊賞紅梅博士這部著作的原因所在。
研究梁啟超先生,是個難度較大而又非常有意義的課題。梁啟超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政治革新家和啟蒙思想家,又是大名鼎鼎的學術大師,其學術思想幾乎涉及人文學科的各個重要領域,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作為一個政治思想家,他愛國心切,思智敏銳,在四海翻騰、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激流勇進,與時代同步,因而思想主張變化較多較大,不易把握。作為學者,他一生勤奮耕耘,著作等身,思想閱歷豐富多彩,在一些領域獨領風騷。不對梁啟超的整個思想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不系統地閱讀他一千多萬字的著作,而要想寫出一個真實的梁啟超並作出公正的評價,我覺得不太可能。即使研究他某一方面的思想,如本書只研究梁氏的「趣味主義」,也是如此。當然所謂「系統地閱讀」,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主次、深淺、重輕之分。有的要逐字逐句地細讀、研讀,反復地讀,有的是一般的閱讀取得認識、理解,有的則是瀏覽一下知個大概,因為人的精力畢竟很有限。但不如此,就可能只知其一而不計其余。例如有人寫梁啟超的文學思想、美學思想,把他在戊戌變法和思想啟蒙時期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思想,當成梁啟超文學、美學思想的主體,甚至是當成整體而加以評論,看不到其思想認識的發展、深入的歷史過程,沒有反映其文學、美學思想的全貌。正如本書《引言》所指出:「由於受激進即進步的政治意識的影響,從政壇退隱的後期梁啟超的思想長期處於遮蔽狀態,為人忽視。多年來學術界對梁啟超美學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於梁氏被看作時代弄潮兒的『戊戌』及『新民』時期,僅就『小說界革命』理論、實踐及影響的研究,論文就不下於150篇。因出於倉促而帶有明顯的粗疏、草率之弊的『三界革命』文藝觀,以旗幟鮮明的革新性,以思想的巨大啟蒙性與現實指向性,成就其一呼百諾的社會效應和理論影響,而梁啟超晚年更為成熟、深入、穩篤的美學言論,卻被淹沒在人才濟濟的二十年代那喧闐熱鬧、眾音皆鳴的多種聲浪中,這種影響力上的差異,也是導致對梁氏前期以文論為主的美學思想的研究連篇累牘而對其後期美學思想卻甚少留意的重要原因。」再如有人從某種教條出發,先入為主地搜集材料、選擇例證,而不是系統地閱讀文本,也不全面地搜討他人的研究成果,用某種政治標准衡量梁啟超的學術思想,只看到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而不見作為學者教育家的梁啟超。而且對於梁啟超的政治評價本來就不公,又如何能真實地反映梁啟超的學術思想?因此,常常把梁啟超與時俱進的「多變」看成是政治立場「搖擺不定」,而看不到梁啟超思想中貫徹始終的愛國主義主流和獨立的人格精神。方紅梅的《梁啟超趣味論研究》,可以看作是對以上偏頗方法、態度的反撥與糾正。
┅┅
善於思考的人,其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都是比較強的,這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必備的主觀條件。分析需要有理論的鋒刃,才能由淺入深,去粗取精;綜合需要有建構的能力,從而把分析、解剖所得到的各種片面的、具體的認識綜合為一體,並經過思辨和抽象上升為體系。當然,分析與綜合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分析中有綜合,綜合中有分析。分析與綜合,都需要有聯想和想象的參與才能成為一種新的創造,而聯想、想象則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歷史經驗為根柢,否則,就可能是杜撰,甚至是胡思亂想。一篇論著,資料豐富而翔實,分析鞭辟入里,論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才算樹立了一家之言。這正是我贊賞紅梅博士這部著作的原因所在。
研究梁啟超先生,是個難度較大而又非常有意義的課題。梁啟超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政治革新家和啟蒙思想家,又是大名鼎鼎的學術大師,其學術思想幾乎涉及人文學科的各個重要領域,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作為一個政治思想家,他愛國心切,思智敏銳,在四海翻騰、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激流勇進,與時代同步,因而思想主張變化較多較大,不易把握。作為學者,他一生勤奮耕耘,著作等身,思想閱歷豐富多彩,在一些領域獨領風騷。不對梁啟超的整個思想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不系統地閱讀他一千多萬字的著作,而要想寫出一個真實的梁啟超並作出公正的評價,我覺得不太可能。即使研究他某一方面的思想,如本書只研究梁氏的「趣味主義」,也是如此。當然所謂「系統地閱讀」,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主次、深淺、重輕之分。有的要逐字逐句地細讀、研讀,反復地讀,有的是一般的閱讀取得認識、理解,有的則是瀏覽一下知個大概,因為人的精力畢竟很有限。但不如此,就可能只知其一而不計其余。例如有人寫梁啟超的文學思想、美學思想,把他在戊戌變法和思想啟蒙時期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思想,當成梁啟超文學、美學思想的主體,甚至是當成整體而加以評論,看不到其思想認識的發展、深入的歷史過程,沒有反映其文學、美學思想的全貌。正如本書《引言》所指出:「由於受激進即進步的政治意識的影響,從政壇退隱的後期梁啟超的思想長期處於遮蔽狀態,為人忽視。多年來學術界對梁啟超美學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於梁氏被看作時代弄潮兒的『戊戌』及『新民』時期,僅就『小說界革命』理論、實踐及影響的研究,論文就不下於150篇。因出於倉促而帶有明顯的粗疏、草率之弊的『三界革命』文藝觀,以旗幟鮮明的革新性,以思想的巨大啟蒙性與現實指向性,成就其一呼百諾的社會效應和理論影響,而梁啟超晚年更為成熟、深入、穩篤的美學言論,卻被淹沒在人才濟濟的二十年代那喧闐熱鬧、眾音皆鳴的多種聲浪中,這種影響力上的差異,也是導致對梁氏前期以文論為主的美學思想的研究連篇累牘而對其後期美學思想卻甚少留意的重要原因。」再如有人從某種教條出發,先入為主地搜集材料、選擇例證,而不是系統地閱讀文本,也不全面地搜討他人的研究成果,用某種政治標准衡量梁啟超的學術思想,只看到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而不見作為學者教育家的梁啟超。而且對於梁啟超的政治評價本來就不公,又如何能真實地反映梁啟超的學術思想?因此,常常把梁啟超與時俱進的「多變」看成是政治立場「搖擺不定」,而看不到梁啟超思想中貫徹始終的愛國主義主流和獨立的人格精神。方紅梅的《梁啟超趣味論研究》,可以看作是對以上偏頗方法、態度的反撥與糾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