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從文學作品中取材的現象,證明文學的魅力早已滲入藝術殿堂。嚴謹練達的遣詞造句,激情洋溢的臺詞念白,時常激發藝術家的靈感和想像,於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場景畫面就此誕生。每當談論文學名作的眾多藝術演繹時,我們便發現,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新千年文學備忘錄》的第四講“形象”中表達的觀點永不過時。卡爾維諾喜歡將古典希臘文與拉丁文名著拿來比較,這些作品具有精巧和諧的韻律和令人嘆服的想像力,能夠營造出電影般的視覺效果。試舉一例,在奧維德的《變形記》中,每一行詩之於卡爾維諾都是“膠片的定格……一幀幀流動的視覺衝擊”。除此,從詞源學上考慮,拉丁語的“textus”有雙重含義,即文章結構(tessuto)和文本(testo)。也就是說,它既可以指故事脈絡,即從混亂的辭藻中理出故事的經緯,讓文字變成圖畫;也可指故事情節,即賦予空洞的框架以靈魂。
翻閱本書的各個章節,讀者必會發現,在歷史上的各個階段,藝術家們用各不相同的技巧手段,呈現或解讀了全世界的文學作品。本書從三個方面(經典之作、文壇巨匠、文學主題的橫向比較)出發,沿著從中世紀到19世紀早期的時間脈絡,解讀藝術與文學之間的互動關係。在浪漫主義時期和20世紀,藝術流派百花齊放,名作佳作數量之多值得大書特書。因此,本卷書的前兩章以坐擁無盡藝術寶藏的但丁開頭,再以前浪漫主義文學代表歌德結尾。在第一部分裡,我們探討的是圍繞文學名作創作的藝術作品。這一章的內容最為豐富,我們會發現,文學作品在藝術化的過程中,會經歷多多少少的複雜現象。在第二章中,讀者會看到,文豪們的肖像亦別有洞天。我們挑選的肖像,要麼描繪了作家動人的生平故事,要麼融合了作家作品中蘊含的意象和寓意。最後,第三部分,講的是橫跨時間與空間、常見於藝術作品中的文學主題。主題下的內容複雜多樣,互補互足,對文學和藝術兩方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