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中國,就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有利條件而言,一是我國國民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政府有能力建立全方位救助困難群體和弱勢人群的社會救助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平穩快速增長,國家和社會支撐社會救助的能力正不斷得到強化。二是政府對社會救助的責任意識進一步凸顯,公共財政體制逐步完善,政府對社會救助的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投入逐步增加。中國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國民收入再分配不斷向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關系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領域傾斜。隨着公共財政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社會救助資金保障機制必將建立,責任政府的職能必將進一步體現,困難群體和弱勢人群的基本生活權益必將得到切實保障。
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社會救助工作擺上了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制度。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這些重要戰略部署都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英明舉措。因此,建設作為整個和諧社會「安全網」和「減震閥」的社會救助體系,成為目前我國社會建設中最重要和最緊迫的基礎性任務。深入研究我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問題,為這項基礎性制度建設提供科學的決策參考,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