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無所畏懼:羅斯福重塑美國的百日新政
定價:192
NT $ 167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8名,奧巴馬(台譯:歐巴馬)應對危機的枕邊書。

我正在讀這本關於羅斯福總統上任百日的新書,(這本書的)幫助非常大。——奧巴馬

多位美國政要、歷史學家好評《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媒體鼎力推薦。

政治家、企業家臨危處亂的必讀本,歷史重現,是新版《光榮與夢想》。

在每一片土地上,時刻都有使人分道揚鑣和使人走到一起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在為各遂其地民而奮斗的時候,我們是個人主義者;但在為國家而尋求經濟和政治進步的過程中,我們就成了一個整體,不是全體向上,就是一起墜入深淵。
——美國前總統 富蘭克林·D·羅斯福


《無所畏懼》是作者在金融危機後,為美國領導人量身定做的危機解決讀本。20世紀30年代,從美國華爾街開始的經濟大蕭條震動了全世界,羅斯福總統在美國幾近崩潰的危機時刻實施新政,開創了現代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世界,這對受到重創的美國和總統奧巴馬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正如作者提醒我們的,羅斯福時代的經濟難點——關於宏觀調控、福利、農業政策和其他更多方面——今天仍然存在,因此,無論是美國讀者還是中國讀者,本書都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亞當·科思,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律專業,《時代》雜志資深撰稿人,曾是《時代》雜志首席科技作家。著有《The Perfect Store:Inside eBay》,並與人合著了關於關於Richard J Daley市長的傳記《Ame rican Pharaoh》。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行動,立刻就行動!
第二章 莫利!莫利!莫利!全能的上帝!
第三章 華盛頓最強硬的人
第四章 出色地耕種,清晰地思考,積極地生活
第五章 上帝啊!這是一場革命!
第六章 「社會公正」是她的人生座右銘
第七章 就這樣,我們實現了公共工程計划
第八章 他必須成為這場歷史演出的一部分
第九章 人們需要的不是長期計划,而是需要每天都能填飽肚子
編後記 少數人的決心,卻帶來了許多改變,不是嗎?
 

1932年,著名作家埃德蒙威爾遜在芝加哥旅行時,發現那里是「一片痛苦的海洋」。途中,他看到一個因患腫瘤瀕臨死亡的波蘭移民老人,「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房子里沒有暖氣」。在這個城市的廉價旅館里,威爾遜看見「許多人因患肺結核或脊膜炎無力醫治,而備受病痛煎熬」。

更糟糕的是,很多飢腸轆轆的人鍥而不舍地在垃圾堆里尋找食物。在夏日的酷璁里,「垃圾堆周圍蒼蠅成群,垃圾車剛一開走,數以百計的人便蜂擁而至,跳到新的垃圾堆上,用棍子或雙手拼命地挖他們的食物。」甚至是變質的肉也受到青睞,因為這些絕望的掠奪者會「把最壞的部分去掉後再食用」,或者「用熱水燙洗後,再將蘇打水灑在上面,以去除難聞的異味」。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寡婦帶著她14歲的兒子也來到了這里,「在她拾起那塊壞掉的肉之前,她摘下了眼鏡,因為這樣她就看不見肉上的蛆了。」在當時嚴酷的現實下,威爾遜幾乎在美國任何一個城市,都能寫下這樣的變奏。

截止1932年,「1929經濟危機」的沖擊波已經擴散到了整個美國,美國的每一個角落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國家勞動力的四分之一者阝處於失業狀態,根據鏹柞勤雜志的粗略估算,大約有兩千七百萬美國人沒有固定收人。僥幸沒有丟掉工作的人,只有依靠他們微薄的、幾乎瀕臨貧困水平的工資糊口。一名亞利桑那州的采棉工人每星期得到的酬勞,在扣除吃住費用之後只剩下30美分。

在城市里,施粥所的門前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伍,而那些失業的人們則聚集在一起,舉行令人心酸的「飢餓大游行」;在鄉村,窮困的狀況相對來說沒那麽明顯,但仍然是真真實實存在的。美國友人服務委員會在訪問西弗吉尼亞州和肯塔基州的山區時,發現那里90%的孩子都體重不足,很多孩子因為營養不良而變得困倦遲鈍。局勢幾乎已經到了美國人所能承受的極限。激進主義開始蔓延,范圍不僅局限在城市,也涉足到了虔誠的農村地區。「這些小革命結出的果實,已經在這個國家遍地成熟了。」一位國家農民聯合社的領導警告說。

整個國家都在吶喊,希望政府能作出回應,然而總統赫伯特胡佛卻拒絕承認經濟危機的嚴重性。「我相信,」他在1930年的春天說,「我們已經度過了最壞的時期。」但是大蕭條卻年復一年地上演,胡佛開始讓步,承認經濟危機的確存在,卻仍拒絕提供國民急需的救助。他所謂的「自由市場理論」使他相信,私有企業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而他對「嚴酷的個人主義(Rugged Individ ualism)」近乎宗教性的信仰,更讓他堅信,為大蕭條的受害者提供援助,會從道德上毀掉他們。

胡佛的鐵石心腸,換來的是國家數百萬失業者的憎恨,他們將自己在公園和橋卜搭建起的簡陋住處稱為「胡佛村」,把他們晚上蓋在身上的報紙叫作「胡佛毯」。當胡佛再次參加總統競選時,失業者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他的競選造勢會上,向他乘坐的汽車投擲臭雞蛋。胡佛的競選對手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向國民許諾,說他將會采取新的措施應對大蕭條。羅斯福關於政府職能的觀點△胡佛截然不同。胡佛宣稱,1932年的總統競選不是兩個男人之間的較量,而是兩種價值體系之間的博弈。胡佛的價值體系沒有讓他獲得絕對優勢,在這次競選中,他只拿下六個州的多數選票。

1933年3月4日就任總統職位之後,羅斯福擬定了一套新方針。由於這是在他上任後的頭一百天里完成的,媒體後來就把這個時期稱為「百日新政」。隨著羅斯福那意義重大的就職演說的出爐,「百日新政」也拉開了序幕。羅斯福說:「唯一讓我們感到恐懼的,是恐懼本身。」他的話給了人民信心。羅斯福保證他會「采取行動,立刻采取行動」。除了語言和自信的行事作風,羅斯福一系列實質性的行動也鼓舞了整個國家的士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