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國家建設報告(2009)(附贈光盤)

創新型國家建設報告(2009)(附贈光盤)
定價:474
NT $ 412
 

內容簡介

2006年中國開始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至今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本報告力圖對2006年以來這一戰略的實施進行全面的評估。

報告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從宏觀(總報告)、中觀(重要產業和行業)和微觀(企業)三個層面對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進展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第二部分則評估了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力量(科技金融、戰略科技力量、院士參與創新)的發展情況。

研究發現,從宏觀層面上看,2006年以來中國政府支持創新的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創新投入不斷增加,創新產出數量增長較快,但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較慢;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中國創新程度排名第22位。2009年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將由粗放式的數量增長階段進入集約式的質量上升、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金融危機在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給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帶來機遇。

研究建議要加強創新政策的協調及科學性;創新型國家建設在關注量的增長的同時,也要注重質的提高和結構調整;加強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國際合作;充分高效利用國際資源支撐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進一步加強各創新主體創新能力,繼續促進引導各創新主體按照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要求轉換功能定位,鼓勵有利于創新的微觀組織和制度變遷;不斷夯實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力量;加強科研成果的推廣,推動“官產學研”合作。

從中觀層面看,中國制造業創新能力在逐步提高,高技術產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在逐步上升,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的問題得到緩解,但未發生根本轉變。2009年,金融危機將繼續影響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制造業產品出口還將會進一步減少,但中國產業振興計劃以及消費刺激政策,將會推動制造業的發展。市場的壓力、政策的引導將會使我國制造業在調整之後,加快創新步伐。

農業創新能力在逐步提高,農業和農村科技水平在不斷升高,2009年金融危機導致較大數量農民工返鄉,給農村科技傳播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帶來挑戰和機遇。建議農業創新一方面加強研發,一方面加強農業科技的傳播,支持農民創業,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農民工返鄉”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保證農村社會的穩定。

2006年以來,交通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09年由于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支出,預計將會對交通創新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交通創新要突出重點。深化交通創新的體制機制建設,健全交通創新體系概括起來說,要突出三個方面︰以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開發為重點,促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以公路、水路和航空交通智能化管理為目標,推動交通網絡運營管理創新;以推動節能、環保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和利用來促進運輸裝備的創新。

環保創新自2006年以來,受到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創新投入不斷增加,但環保創新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環保企業創新能力不夠。2009年隨著對重點節能工程、循環經濟和重點流域工業污染治理工程的投入,以及加強對環保企業的扶持,環保創新將會呈現新的局面。推進環保創新必須要加速環保科技體制創新,增強環保創新動力,促進官、產、學、研合作,推動企業成為環保創新的主體。

報告同時研究了2006年以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支撐力量發展情況。科技金融方面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大,新的金融形式不斷發展,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未得到根本扭轉。報告界定了戰略科技力量的內涵和特征,根據發達創新型國家的經驗,分析了中國建設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並提出應該將中國科學院等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予以支持。報告通過問卷調查,對院士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進行了研究,發現院士科研活動基本符合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要求,但在研究成果的推廣、團隊建設和科學傳播方面亟待提高。
 

目錄

總報告
制造業創新報告
農業創新報告
交通行業創新報告
環保創新報告
企業自主創新報告
科技金融發展報告
創新型國家建設中戰略科技力量的選擇和建設
兩院院士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研究——基于問卷調查基礎上的分析
附錄一 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報告指標體系評價所使用的原始數據
附錄二 關于院士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調查問卷
 

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了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至今這一戰略已經實施了三年。在這三年中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推進,國家創新系統不斷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報告(2009)》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自2006年以來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評估,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創新”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正是創新推動著歷史的車輪不斷前行。一個重視創新,善于創新,勇于創新的民族,才有可能引領世界潮流;一個忽視創新,拙于創新,怯于創新的民族,必將難以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

中華民族的先輩們是重視創新精神的,正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新精神幫助我們這個民族創造出了輝煌的文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令人惋惜的是,這種創新精神並未延續下來,至近代社會,中國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表現乏善可陳,每況愈下,最終淪為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

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新紀元。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對創新的重要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十分重視創新對于社會的推動作用。鄧小平同志曾經深刻指出,“掌握新技術,要善于學習,更要善于創新。”江澤民同志高屋建瓴,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胡錦濤同志高瞻遠矚,指出︰“人類正在經歷一場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知識創新迅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步伐。”

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不斷引發新的創新浪潮,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業發展,重視基礎研究,重點發展戰略高技術及其產業,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在國家經濟、科技競爭中爭取主動權。而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高,人均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供應嚴重不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進一步發展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和矛盾。在這兩個重大背景之下,中共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將創新提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予以貫徹和實施。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過程中責無旁貸,理應起到引領作用,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不斷貢獻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和系統前瞻的科學思想。從1998年開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國科學院開始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探索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致力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偉大實踐。

科學時報社是中國科學院所屬媒體,在半個世紀的歲月中,她充分依托中國科學院的強大資源優勢,集聚了一批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在科教界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特別是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以來,她成為宣傳創新、鼓勵創新、討論創新和研究創新的重要陣地。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作為科學時報社主辦的科研機構,在自成立以來的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理論和政策研究上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承擔了包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在內的一批中央和地方委托項目。

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甲型流感正在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要面對這些挑戰,就必須堅定不移走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國家建設道路。《創新型國家建設報告(2009)》對2006年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評估,總結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經驗和不足,對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並提出了對策建議。這對我們順利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型國家建設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科學的精神,有條不紊地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迎接新中國六十周年的華誕,迎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