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第一冊,收集十二篇論文與兩篇學術座談會記錄,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理論與背景》收錄討論西方詮釋學的論文五篇,與回顧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的論文五篇,為這一套書提供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背景。第二部分所收四篇論文都討論中國經典詮釋史所出現而具有普遍意義的課題。我想先介紹本書各篇論文的主旨,再說明各文所觸及的重要課題,以作為讀者閱讀全書的參考。
作者簡介︰
黃俊杰,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新加坡儒家倫理小組顧問,美國華盛頓大學、馬利蘭大學、Rutgers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東吳大學東吳通識講座教授、台灣通識教育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2005起)。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兼“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總主持人、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獲得學術榮譽包括美國王安漢學研究獎(1988)、杰出人才講座(1997—2002)、胡適紀念講座(2005—2006)、台灣大學學術研究杰出專書獎(2006、2007)、中山學術著作獎(2006)。
目錄
序
導言
經典在闡釋學上的意義
“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論爭看經典注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
行動人與歷史世界的建造︰論狄爾泰的“生命的詮釋學”
宗教經典與哲學詮釋學︰中西宗教文化的比較觀點
後現代主義與經典詮釋
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易》詮釋的分期與類型
英美學界對于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之研究︰回顧與展望
當代美國學界關于中國注疏傳統的研究
東亞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儒家詮釋學芻議
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的“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
從詮釋學看中國傳統哲學︰“理一而分殊”命題的意義變遷
儒家論述中的歷史敘述與普遍理則
附錄︰
附錄一 “中國經典詮釋學的特質”學術座談會記錄
附錄二 “中國經典詮釋學的方法論問題”學術座談會記錄
名詞及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導言
經典在闡釋學上的意義
“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論爭看經典注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
行動人與歷史世界的建造︰論狄爾泰的“生命的詮釋學”
宗教經典與哲學詮釋學︰中西宗教文化的比較觀點
後現代主義與經典詮釋
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易》詮釋的分期與類型
英美學界對于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之研究︰回顧與展望
當代美國學界關于中國注疏傳統的研究
東亞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儒家詮釋學芻議
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的“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
從詮釋學看中國傳統哲學︰“理一而分殊”命題的意義變遷
儒家論述中的歷史敘述與普遍理則
附錄︰
附錄一 “中國經典詮釋學的特質”學術座談會記錄
附錄二 “中國經典詮釋學的方法論問題”學術座談會記錄
名詞及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序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這套書(共三冊),是在1998年8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這段期間,台灣大學所推動的“中國文化經典的詮釋傳統”研究計劃的部分成果,現在趁著這套書付梓出版之際,我想說明研究計劃的緣起與目標,以就教于讀者。
“中國文化經典的詮釋傳統”這個研究計劃,是“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整合型研究計劃(2001 -2003,台灣教育主管部門推動“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劃”之一)之前置性計劃,是台大同仁所推動,參與的學者包括台大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專任教師,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以及國內外各大學對于“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這個課題感到興趣的學者。在第一階段兩年的計劃執行期間,我們就自己專業領域進行研究,撰寫論文,共舉辦八次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分別送到台大、中研院、台灣中央大學各學術性期刊審查發表,再由李明輝、楊儒賓和我依論文主題及性質編輯成為三冊專書。
這個研究計劃的推動,主要是著眼于中國學術史上有其悠久的經典注疏傳統,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從這個學術資源中,我們可以發展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詮釋學。這種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詮釋學,就其發生程序而言,與西方近代的詮釋學頗有恍惚近似之處︰兩者皆起于詮釋者與經典之間的主體性之“斷裂”,使兩者之間溝通不易,索解無由。但就其本質狀態觀之,則中國詮釋學自有其深具中國特色之面相,值得加以發掘。從中國的經典注疏傳統所見的中國詮釋學,在儒、釋、道備家有其互異之面貌,在文學、史學與哲學經典中亦有其特殊之展現方式。這個研究計劃針對上述中國文化中之經典詮釋學這個學術領域,進行集體研究。現在所出版的這三冊,是研究計劃同仁在1998至2000年期間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從2000年1月開始推動以後,就與“中國文化中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同仁融為一體,齊頭並進。我們希望隨著研究計劃的執行,陸續將研究成果編為專書,在《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刊》中陸續出版。我們感謝許多海內外朋友和先進擔任本叢書的編輯顧問與編輯委員。
這個研究計劃課題廣泛,牽涉多方,所謂“道假眾緣”,如果不是眾多前輩和朋友的鼎力支持,這個研究計劃實在難以啟動。“起但是緣,故名緣起”(《華嚴金師子章‧明緣起第一》),關于這個計劃的緣起,我要特別感謝台大陳維昭校長和李嗣涔教務長的鼓勵,他們的支持促成了“中國文化中的經典詮釋傳統”這個研究計劃,也正是在這個計劃的基礎之上,我們繼續擴大規模與研究範圍,而有“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整合型計劃的推動。其次,支持並參與本計劃的國內外學者名單太長,我無法一一列舉致謝,其中台大張亨教授、中央研究院劉述先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張隆溪教授、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羅格斯(Rutgers)大學涂經詒教授等,從1998年本計劃開始時,就長期參與,提示意見,本計劃同仁都銘感在心。此外,勞思光教授、余英時教授、戴璉璋教授、王靖宇教授、林毓生教授、孫康宜教授,都直接或間接對本計劃同仁多所啟導,我們衷心感謝。
……
“中國文化經典的詮釋傳統”這個研究計劃,是“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整合型研究計劃(2001 -2003,台灣教育主管部門推動“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劃”之一)之前置性計劃,是台大同仁所推動,參與的學者包括台大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專任教師,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以及國內外各大學對于“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這個課題感到興趣的學者。在第一階段兩年的計劃執行期間,我們就自己專業領域進行研究,撰寫論文,共舉辦八次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分別送到台大、中研院、台灣中央大學各學術性期刊審查發表,再由李明輝、楊儒賓和我依論文主題及性質編輯成為三冊專書。
這個研究計劃的推動,主要是著眼于中國學術史上有其悠久的經典注疏傳統,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從這個學術資源中,我們可以發展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詮釋學。這種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詮釋學,就其發生程序而言,與西方近代的詮釋學頗有恍惚近似之處︰兩者皆起于詮釋者與經典之間的主體性之“斷裂”,使兩者之間溝通不易,索解無由。但就其本質狀態觀之,則中國詮釋學自有其深具中國特色之面相,值得加以發掘。從中國的經典注疏傳統所見的中國詮釋學,在儒、釋、道備家有其互異之面貌,在文學、史學與哲學經典中亦有其特殊之展現方式。這個研究計劃針對上述中國文化中之經典詮釋學這個學術領域,進行集體研究。現在所出版的這三冊,是研究計劃同仁在1998至2000年期間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從2000年1月開始推動以後,就與“中國文化中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同仁融為一體,齊頭並進。我們希望隨著研究計劃的執行,陸續將研究成果編為專書,在《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刊》中陸續出版。我們感謝許多海內外朋友和先進擔任本叢書的編輯顧問與編輯委員。
這個研究計劃課題廣泛,牽涉多方,所謂“道假眾緣”,如果不是眾多前輩和朋友的鼎力支持,這個研究計劃實在難以啟動。“起但是緣,故名緣起”(《華嚴金師子章‧明緣起第一》),關于這個計劃的緣起,我要特別感謝台大陳維昭校長和李嗣涔教務長的鼓勵,他們的支持促成了“中國文化中的經典詮釋傳統”這個研究計劃,也正是在這個計劃的基礎之上,我們繼續擴大規模與研究範圍,而有“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整合型計劃的推動。其次,支持並參與本計劃的國內外學者名單太長,我無法一一列舉致謝,其中台大張亨教授、中央研究院劉述先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張隆溪教授、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羅格斯(Rutgers)大學涂經詒教授等,從1998年本計劃開始時,就長期參與,提示意見,本計劃同仁都銘感在心。此外,勞思光教授、余英時教授、戴璉璋教授、王靖宇教授、林毓生教授、孫康宜教授,都直接或間接對本計劃同仁多所啟導,我們衷心感謝。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