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是東亞文明的主流思想,必然在文明對話的新時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巨大的作用。本書標示著編者復興儒學傳統,弘揚中華文化理想的初步實踐。希望在21世紀文明對話新時代中,深入發掘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上推陳出新,開創新局。
作者簡介︰
李明輝,原籍台灣屏東,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北市。政治大學哲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恩大學進修,于一九八六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
目錄
導言
理論與背景
哲學分析與詮釋︰方法的反省
經典詮釋與體系建構︰中國哲學詮釋傳統的成熟與特點芻議
經典詮釋與理論轉移︰中國哲學經典詮釋之三大變例
經典詮釋與修辭學傳統︰一個西方詮釋學爭論的意義探討
儒家詮釋學的三個時代
先秦儒家與經典詮釋
《論語》所隱含“述而不作”的詮釋面向
孟子運用經典的脈絡及其解經方法
“通”與“儒”︰荀子的通變觀與經典詮釋問題
傳統儒者解經方法及其現代轉折
朱子讀書法︰詮釋與詮釋之外
王陽明“四句教”的三次辯難及其詮釋學義蘊
直覺與工具理性批判︰梁漱溟對儒家經典的文化詮釋
試論熊十力的哲學創造與經典詮釋
“儒家不能以道家為忌”︰試論牟宗三“以道釋儒”之詮釋學意義
論牟宗三先生的經典詮釋觀︰以先秦道家為例
中日人名索引
西方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理論與背景
哲學分析與詮釋︰方法的反省
經典詮釋與體系建構︰中國哲學詮釋傳統的成熟與特點芻議
經典詮釋與理論轉移︰中國哲學經典詮釋之三大變例
經典詮釋與修辭學傳統︰一個西方詮釋學爭論的意義探討
儒家詮釋學的三個時代
先秦儒家與經典詮釋
《論語》所隱含“述而不作”的詮釋面向
孟子運用經典的脈絡及其解經方法
“通”與“儒”︰荀子的通變觀與經典詮釋問題
傳統儒者解經方法及其現代轉折
朱子讀書法︰詮釋與詮釋之外
王陽明“四句教”的三次辯難及其詮釋學義蘊
直覺與工具理性批判︰梁漱溟對儒家經典的文化詮釋
試論熊十力的哲學創造與經典詮釋
“儒家不能以道家為忌”︰試論牟宗三“以道釋儒”之詮釋學意義
論牟宗三先生的經典詮釋觀︰以先秦道家為例
中日人名索引
西方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序
《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的出版,是近年來海峽兩岸學術交流中的一件大事。這套叢書所收的都是台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相關的同仁以將近十年的時間,所撰寫或編輯的有關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的書籍。借此發行簡體字版與廣大讀者見面的機會,我想對這套叢書的緣起與目標略作說明,以就教于讀者。
這套叢書的出版有其長遠的研究背景。1998年,我在當時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及李嗣涔教務長(現任校長)大力支持下,規劃並主持由台大所資助之“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1998 - 2000),整合台大文、法兩學院教師近二十人,進行共同研究,獲得良好成果。其後,我又負責主持“太學學術追求卓越計劃”項目之一︰“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2000—2004),結合台大校內、外學者專家進行研究,這項計劃是當年“卓越計劃”中唯一的人文領域計劃。2002年起,以上述兩計劃為基礎,我們研究團隊又執行台大為“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劃”而設置之“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計劃”(2002—2005)。經由前述三項計劃之努力,終得累積豐碩之成果,陸續由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印行,迄今已出版專書七十余種(仍在陸續出版中),依性質分為《東亞文明研究叢書》、《東亞文明研究資料叢刊》、《東亞文明研究書目叢刊》等三大系列。
現在我們推動中的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建立在自1998年以來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既宏觀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經典與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我們希望在21世紀文明對話新時代中,深入發掘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上推陳出新,開創新局。
為了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我們將過去將近十年來在台灣大學已出版的有關儒學的專書,編為《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發行簡體字版,與更廣大的中文讀者見面,應有其深刻之意義。在21世紀全球化的時代里,儒學是東亞文明的主流思想,必然在文明對話的新時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一套叢書標示著我們復興儒學傳統,弘揚中華文化理想的初步實踐。我們的願景雖然恢宏,但我們的力量卻極為有限,我希望廣大的讀者朋友,認同我們的志業,支持我們的用心,匡助我們的不足。
最後,這一套叢書之得以出版,除了感謝台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的支持之外,我在此特別要向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朱杰人教授和他的同事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朱教授是朱子後人,對朱子學深有研究,提倡儒學研究不遺余力。朱教授主編《朱子全書》早已蜚聲國內外,其有功于朱子學研究乃世所共見。朱教授大力促成《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的出版與發行,相信對海峽兩岸學術交流必有極大之助益。我們也希望,能為未來儒學的發展,繼續共同努力。
這套叢書的出版有其長遠的研究背景。1998年,我在當時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及李嗣涔教務長(現任校長)大力支持下,規劃並主持由台大所資助之“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1998 - 2000),整合台大文、法兩學院教師近二十人,進行共同研究,獲得良好成果。其後,我又負責主持“太學學術追求卓越計劃”項目之一︰“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2000—2004),結合台大校內、外學者專家進行研究,這項計劃是當年“卓越計劃”中唯一的人文領域計劃。2002年起,以上述兩計劃為基礎,我們研究團隊又執行台大為“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劃”而設置之“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計劃”(2002—2005)。經由前述三項計劃之努力,終得累積豐碩之成果,陸續由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印行,迄今已出版專書七十余種(仍在陸續出版中),依性質分為《東亞文明研究叢書》、《東亞文明研究資料叢刊》、《東亞文明研究書目叢刊》等三大系列。
現在我們推動中的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建立在自1998年以來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既宏觀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經典與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我們希望在21世紀文明對話新時代中,深入發掘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上推陳出新,開創新局。
為了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我們將過去將近十年來在台灣大學已出版的有關儒學的專書,編為《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發行簡體字版,與更廣大的中文讀者見面,應有其深刻之意義。在21世紀全球化的時代里,儒學是東亞文明的主流思想,必然在文明對話的新時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一套叢書標示著我們復興儒學傳統,弘揚中華文化理想的初步實踐。我們的願景雖然恢宏,但我們的力量卻極為有限,我希望廣大的讀者朋友,認同我們的志業,支持我們的用心,匡助我們的不足。
最後,這一套叢書之得以出版,除了感謝台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的支持之外,我在此特別要向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朱杰人教授和他的同事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朱教授是朱子後人,對朱子學深有研究,提倡儒學研究不遺余力。朱教授主編《朱子全書》早已蜚聲國內外,其有功于朱子學研究乃世所共見。朱教授大力促成《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的出版與發行,相信對海峽兩岸學術交流必有極大之助益。我們也希望,能為未來儒學的發展,繼續共同努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