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蘭·羅素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有文學才情的哲學史
作為非科班出身的哲學家,羅素的哲學不是從前輩哲學家那里學來的,而是他自己在搞科學時悟出來的,因此他對哲學的看法就沒有科班出身的哲學家那樣的學究氣。這本書沒有標准哲學史的晦澀,更顯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文辭優美,生動有趣。
與國內的大多數西方哲學史教材相比,本書的系統性和條理性不是那麽強,但這也可以算是本書的一個優點,它沒有把哲學納入到一些條條框框中,而是揭示出哲學的活生生的發展,顯示出哲學的活力。
當然,本書也有不足之處。羅素在本書的美國、版和英國版序言中也指出了一些局限。除此而外,最明顯的局限是,由於其哲學立場所決定,羅素對思辨哲學所抱有的偏見和輕視態度使他不能比較客觀地理解和評價德國的思辨哲學,其在對黑格爾的哲學上更是如此。
該書的寫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學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並不是卓越的個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經有各種體系盛行過的各種社會性格的產物與成因」。閱讀此書不僅可以對西方主要的哲學家及其思想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還可以了解西方歷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發展階段及其與特定的哲學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