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影片,《廣島之戀》一反傳統電影線性的時空表現手法,建構了一個新穎的電影時空。影片主題曖昧多義,意識流的表現手法被完整地從文學借鑒到電影當中,並且貫穿影片始終,決定影片文本呈現順序的不是故事本身的因果和情節,而是人無法控制的下意識的涌現。阿倫雷乃在片中確立了無技巧閃回的電影敘事結構,在剪輯上打破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種時空,同時使用音畫對位,畫面是內韋爾,而聲音卻是廣島,使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人們清楚地看到過去的那場戰爭對人從外部生活到精神世界的侵蝕和異化。
作者簡介︰
王志敏,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Ⅸ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主編、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主任、電影研究所所長,以及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藝術學、電影美學、電影理論等。已發表著作100余萬字。其中專著4部,與人合著和參加編寫的著作4部,論文數十篇,多篇被收入學術論文集。
目錄
意義追求與時間消費——感受與理解(代序言)
第一講 鏡頭的連接還是斗爭——電影與蒙太奇
第二講 場面調度與鏡頭結構——電影與長鏡頭
第三講 時空分割與文化釋義——電影與色彩
第四講 哀 以殺與喜發以散——電影與聲音
第五講 扣人心弦與同喜同悲——電影與故事
第六講 象外之象與味外之旨——電影與意境
第七講 刻骨銘心與溫情脈脈——電影與愛情
第八講 神的旨意與天的命令——電影與命運
第九講 信仰不朽與自我救贖——電影與宗教
第十講 堅持正義與反抗強權——電影與政治
第十一講 回歸傳統與價值迷惘——電影與道德
第十二講 科技包裝與神話內核——電影與幻想
第十三講 無意記憶與殘片美學——電影與意識流
第十四講 立足本土與守望世界——電影與動畫
語言文字與聲音光影——電影與文化(代結語)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關鍵詞
附錄三︰電影大事記
第一講 鏡頭的連接還是斗爭——電影與蒙太奇
第二講 場面調度與鏡頭結構——電影與長鏡頭
第三講 時空分割與文化釋義——電影與色彩
第四講 哀 以殺與喜發以散——電影與聲音
第五講 扣人心弦與同喜同悲——電影與故事
第六講 象外之象與味外之旨——電影與意境
第七講 刻骨銘心與溫情脈脈——電影與愛情
第八講 神的旨意與天的命令——電影與命運
第九講 信仰不朽與自我救贖——電影與宗教
第十講 堅持正義與反抗強權——電影與政治
第十一講 回歸傳統與價值迷惘——電影與道德
第十二講 科技包裝與神話內核——電影與幻想
第十三講 無意記憶與殘片美學——電影與意識流
第十四講 立足本土與守望世界——電影與動畫
語言文字與聲音光影——電影與文化(代結語)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關鍵詞
附錄三︰電影大事記
序
流光溢彩的電影所呈現的動人心魄的故事,幾乎為我們每一個人所痴迷和喜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魅力和魔力。我們除了在電影院里看電影以外,還不斷地在電視和電腦上看。說電影已經成了人們重要的精神食糧,這似乎也不算夸張。
但是,我們究竟是如何觀賞電影的呢?對許多的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崇尚和追逐時尚的時代,我們的許多想法和念頭,都受到了大量幾乎來不及回味和體察的時尚的影響。可以說,這一特點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體現得最充分了。比如說,一提到看電影,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大概是,看電影不是為了受教育,而是為了娛樂,是樂一樂就完了。這句流行的話語標示出了一個時代。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這是一個時間突然變得大量地冗余,需要人們想方設法去把它消費掉的時代。現在和古代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人類的生產能力極大地提高了,絕大多數人把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用來生產生活資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越來越多的被當成冗余的時間用來消磨和休閑。
說起來似乎有點諷刺意味的是,人們一方面抓緊時間,加速工作,另一方面卻想方設法把這些贏得的冗余時間消費掉。
至少這些冗余的時間究竟如何在人們中間進行分配,究竟被哪些人、在多大程度上享用,不是我們研究的問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單純的娛樂論仍然是一個行將過去的時代的標志。因為這種觀點,只是強調了看電影的過程是一個單純娛樂性的時間消費過程,而忽略了看電影的過程同時還包含著意義追求的過程。
相信人們不會長久地允許自己把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得到的富余時間以簡單娛樂的方式消費掉。
我們的先祖曾經茹毛飲血,而我們今天已經進入講求飲食文化,色、香、味、營養一樣都不能少的階段,這說明我們在物質食品方面已經進入了營養消費的時代。
當電影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的時候,當我們在物質食品方面已經進入了營養消費時代的時候,我們就有理由期待在精神食糧方面我們也將面臨一個全新的時代,即營養消費的新時代。
哪怕是在現在,我們先不說人們為什麼看電影,而是先說看電影和看完電影後怎麼樣?是不是樂一樂,單純愉快地度過一段感覺美好的時光,把時間消費了就完工呢?
這就涉及電影的內涵,即思想性的問題了。
但是,當這里提及電影的思想性這一話題時,不由得產生了種擔憂,擔憂會被人們認為,這是在重復一個相當陳腐的話題。
因為我們知道,在當前,電影的娛樂性才是一個時髦的話題。而談論電影的思想性,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似乎每個人都明白一個相當雄辯的邏輯︰誰願意為了受教育而花錢去看電影呢?有誰會傻到花錢去接受電影中的思想呢?看起來,這個邏輯已經成為一個毋庸置疑的自明前提!可是在我們看來,恰恰是在這樣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面前,人們其實並沒有認真加以思考。在這樣的問題上,人們情感受情感的支配,而放棄了思考的權利。盡管這個問題並不怎麼復雜。
所以,最好還是先不談思想性的問題。就讓我們從人們最關心的飲食來談起吧。談論吃的問題永遠不必擔心過時。
幾年以前有一篇文章,提出了飲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民族性格的觀點。該文指出,由于西方人的飲食結構是以肉食為主,所以西方人的民族性格就是粗獷的。而東方人的飲食結構是以糧食為主,所以東方人的民族性格是柔弱的。雖然該文的觀點尚待探討,但不能否認其觀點的深刻。特別值得欣賞的是該文對飲食結構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的強調。因為,我們都知道,熟食在人類進化(或人類進步及人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我們還看到一些文章提到,隨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也要相應地加以改變。比如說,飲食結構中西方人比較看重的肉制品和奶制品的比重都要逐步增加等(我們並不完全贊成這一主張)。同時,我們還明顯地感覺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個特別突出的變化是,人們在吃的問題上是越來越講究了。人們不但要求吃飽,而且要求吃好。而且在這個吃好中也要見出層次和分別,即不再僅僅是在口味上的好吃,而且還要符合健康的營養原則。這一點甚至被人們看成是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乃至生存狀態水準的某種標志。最能表明這種水準的一個最強有力的事實是,某些人寧願為了健康原則而犧牲了對于口味的追求。例如,人們開始考慮食物中的各種維生素、氨基酸、 ,乃至微量元素的含量問題,等等。如果有人把這下一點當成衡量人類文明與進步的一項標志,我們是非常贊成的。但是讓我們感到某種憂慮的是在另一方面。
……
但是,我們究竟是如何觀賞電影的呢?對許多的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崇尚和追逐時尚的時代,我們的許多想法和念頭,都受到了大量幾乎來不及回味和體察的時尚的影響。可以說,這一特點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體現得最充分了。比如說,一提到看電影,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大概是,看電影不是為了受教育,而是為了娛樂,是樂一樂就完了。這句流行的話語標示出了一個時代。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這是一個時間突然變得大量地冗余,需要人們想方設法去把它消費掉的時代。現在和古代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人類的生產能力極大地提高了,絕大多數人把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用來生產生活資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越來越多的被當成冗余的時間用來消磨和休閑。
說起來似乎有點諷刺意味的是,人們一方面抓緊時間,加速工作,另一方面卻想方設法把這些贏得的冗余時間消費掉。
至少這些冗余的時間究竟如何在人們中間進行分配,究竟被哪些人、在多大程度上享用,不是我們研究的問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單純的娛樂論仍然是一個行將過去的時代的標志。因為這種觀點,只是強調了看電影的過程是一個單純娛樂性的時間消費過程,而忽略了看電影的過程同時還包含著意義追求的過程。
相信人們不會長久地允許自己把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得到的富余時間以簡單娛樂的方式消費掉。
我們的先祖曾經茹毛飲血,而我們今天已經進入講求飲食文化,色、香、味、營養一樣都不能少的階段,這說明我們在物質食品方面已經進入了營養消費的時代。
當電影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的時候,當我們在物質食品方面已經進入了營養消費時代的時候,我們就有理由期待在精神食糧方面我們也將面臨一個全新的時代,即營養消費的新時代。
哪怕是在現在,我們先不說人們為什麼看電影,而是先說看電影和看完電影後怎麼樣?是不是樂一樂,單純愉快地度過一段感覺美好的時光,把時間消費了就完工呢?
這就涉及電影的內涵,即思想性的問題了。
但是,當這里提及電影的思想性這一話題時,不由得產生了種擔憂,擔憂會被人們認為,這是在重復一個相當陳腐的話題。
因為我們知道,在當前,電影的娛樂性才是一個時髦的話題。而談論電影的思想性,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似乎每個人都明白一個相當雄辯的邏輯︰誰願意為了受教育而花錢去看電影呢?有誰會傻到花錢去接受電影中的思想呢?看起來,這個邏輯已經成為一個毋庸置疑的自明前提!可是在我們看來,恰恰是在這樣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面前,人們其實並沒有認真加以思考。在這樣的問題上,人們情感受情感的支配,而放棄了思考的權利。盡管這個問題並不怎麼復雜。
所以,最好還是先不談思想性的問題。就讓我們從人們最關心的飲食來談起吧。談論吃的問題永遠不必擔心過時。
幾年以前有一篇文章,提出了飲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民族性格的觀點。該文指出,由于西方人的飲食結構是以肉食為主,所以西方人的民族性格就是粗獷的。而東方人的飲食結構是以糧食為主,所以東方人的民族性格是柔弱的。雖然該文的觀點尚待探討,但不能否認其觀點的深刻。特別值得欣賞的是該文對飲食結構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的強調。因為,我們都知道,熟食在人類進化(或人類進步及人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我們還看到一些文章提到,隨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也要相應地加以改變。比如說,飲食結構中西方人比較看重的肉制品和奶制品的比重都要逐步增加等(我們並不完全贊成這一主張)。同時,我們還明顯地感覺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個特別突出的變化是,人們在吃的問題上是越來越講究了。人們不但要求吃飽,而且要求吃好。而且在這個吃好中也要見出層次和分別,即不再僅僅是在口味上的好吃,而且還要符合健康的營養原則。這一點甚至被人們看成是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乃至生存狀態水準的某種標志。最能表明這種水準的一個最強有力的事實是,某些人寧願為了健康原則而犧牲了對于口味的追求。例如,人們開始考慮食物中的各種維生素、氨基酸、 ,乃至微量元素的含量問題,等等。如果有人把這下一點當成衡量人類文明與進步的一項標志,我們是非常贊成的。但是讓我們感到某種憂慮的是在另一方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