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十三經是儒學的基本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影響至深至遠的重要文獻之一。在中國古代,堪與十三經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對這兩大文化支柱,無論是諸子還是詩文,其中雖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卻往往只能站在歷史舞台的邊緣,雖以撼動其中心的地位。

十三經的成書年代,至今爭論不休。然而易經、尚書形成于西周;詩經始于西周而成于春秋;儀禮、周禮、禮記基本編定于東周,漢代有所變更;左傳、論語、孟子、爾雅成書于戰國;孝經古本完成于戰國,而改定于漢初;公羊傳、�梁傳寫定于漢代,基本內容源出于孔子弟子之說,還是大體可信的。

本書是儒家十三經之一,是學習、研究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文獻。漢代有鄭玄作注,唐代有孔穎達為之正義,都是古人對《禮記》的注釋,是今人閱讀研究《禮記》的重要版本。今歸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經注疏》,由呂友仁先生擬影印宋紹熙刻本《禮記正義》校以品本,並將唐陸明《經典釋文》中《禮記音義》,分別插入經、注各條之下,以方便讀者。
 

目錄

校點前言
禮記正義序
卷第一
曲禮上第一
卷第二
曲禮上第一
卷第三
曲禮上第一
卷第四
曲禮上第一
卷第五
曲禮上第一
曲禮下第二
卷第六
曲禮下第二
卷第七
曲禮下第二
卷第八
檀弓上第三
卷第九
檀弓上第三
卷第十
檀弓上第三
卷第十一
檀弓上第三
……
附錄
 

十三是儒學的基本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影響至深至遠的重要文獻之一。在中國古代,堪與十三經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對這兩大文化支柱.無論是諸子還是詩文,其中雖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 叛逆者,卻往往只能站在歷史舞台的邊緣,難以撼動其中心的地位。

如果說二十四史是以記實為本,縱貫古今,鑒往說來,宣彰資洽,更多發揮的是實用的鏡鑒的作用,那末十三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靈魂。自漢武帝接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立五經博士,立于學官之後,直至清代,經學一直是歷代統治者制定國策的理論依據,是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齊家立身的行為規範。不僅如此,十三經被法典化,于是有了「春秋斷獄氣「禮」成了「禮法氣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于曰匹儒學成為國學、國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廣到所有官私學校之中,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包括目不識丁之人在內的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所以每當社會發生重大變單之際,總有人視其為障礙,為糟粕,必欲除之而後快;國。時至今日,似依然如故。相反,也有人尊之為聖典,為良方,藉其足以安邦定國。時至今日,似依然如故。

從這一意義上講,不了解十三經,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仲國。特別是上世紀喊出打倒孔家店麗口號之後,客觀上的確起到了振聾發聵、除舊迎新的作用,經學的地位開始一落千丈。然而正如在倒掉髒水的同時也倒掉了嬰兒一樣,十三經中的精華也同糟粕一道被棄置,殊為可惜。更為可怕的是,其中的許多糟粕並未得到真正的清理,又往往借尸還魂,死灰復燃,為害社會。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中華文化遺產更加珍視,開始呼喚讀經,呼喚科學的讀經,呼喚經學研究者在嚴謹的批判與借鑒中,讀懂十三經,使經學中的合理內核與有益營養,跟現代社會達到真正的和諧與交融,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我們才萌生出整理出版新版十三經注疏的最初願望。

「經」禾指經,是布帛等織物的綱,並引申出提綱絮領、傳之久遠的含義。于是作為基本典籍常相傳授的書,便被稱作「經氣「經」本非儒家典籍所專有。最早被稱為「經」的書是墨經,也就是墨子。墨子有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四篇。此外,管子、韓非子也稱為「經氣儒家之書被稱作「經氣也始于戰國,那就是二八經」。莊子天運篇曰:「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又大下篇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湖北荊州郭店所出竹簡中所記「六經」經名與順序,證莊子所言不虛。這「六經」的順序保持到西漢前期。

「六經」是夏商周三代禮制文明的結晶,大體成型于周代。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東壞,上下陵替。隨著周王室的衰敗,「六經」也失去往日的榮耀,被葉之不用。而諸子百家乘勢而起,為新興的貴族出謀劃策,變法圖強。孔子尊崇周制,潛心整理「六經」,試圖恢復周禮所提倡的等級秩序,以平息紛爭,因逆潮流而動,便到處踫壁,甚至陷入「惶惶若喪家之犬」的境地。當時,儒學並非顯學,「六經」也不神聖。秦並六國,天下歸一。秦始皇以法立國,一度焚書坑儒,儒家又遭沉重打擊。幸賴秦博士所藏及民間所匿,于漢初眾經才得以復出,而樂經已亡,僅余「五經」。漢武帝之時,國力達于極盛,新的統治秩序得以鞏固,赤裸裸的法治或清靜無為的黃老之學無法滿足新秩序的需要,從此神學化的儒學脫穎而出,登上獨尊的國教地位。兩漢之際,「六經」順序有了微妙變化。漢書藝文志中六藝略所刊為︰易、書、詩、禮、樂、春秋。這順序沿用至今。而之所以有此改變,可能與劉向、劉歆當年整理文獻排列諸經成書年代次序有關。東漢時,加入了論語、孝經,除去已佚的樂經為「七經」。唐時有「九經」之說,未見確論。據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所言,至唐文宗太和年間(八二七—八三五)刻「十二經,立石國學」。這「十二經」有了實指,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到了宋代,經朱熹等理學家的推崇提倡,孟子進入「經」的先烈,于是「十三經」始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