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精華(全二冊·文白對照本)

二十四史精華(全二冊·文白對照本)
定價:233
NT $ 203
 

內容簡介

歷史是什麽?歷史是過往的一切,是先人們生活的記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遺產。

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中國先哲也有「以史為鑒」的教誨。作為有著五千年以上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度和民族,中華民族有著忠實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使得中國在幾千年來能夠保存下大量的歷史資料,史料之豐富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媲美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史籍浩如煙海,內容博大精深。其中,被賦予「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是其中最為重要的。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按史書記載的年代排列,分別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南朝范曄撰寫的《後漢書》、西晉陳壽撰寫的《三國志》、唐朝房玄齡等編撰的《晉書》、南朝沈約撰寫的《宋書》、南朝蕭子顯撰寫的《南齊書》、唐朝姚思廉撰寫的《梁書》和《陳書》、北齊魏收撰寫的《魏書》、唐朝李百藥撰寫的《北齊書》、唐朝令狐德(艹分木 fen)編撰的《周書》、唐朝李延壽撰寫的《南史》和《北史》、唐朝魏征等編撰的《隋書》、後晉劉晌等編撰的《舊唐書》、宋朝歐陽修、宋祁編撰的《新唐書》、宋朝薛居正等編撰的《舊五代史》、宋朝歐陽修撰寫的《新五代史》、元朝脫脫等編撰的《宋史》《遼史》《金史》、明朝宋濂等編撰的《元史》,清朝張廷玉等編撰的《明史》。

「二十四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二十四史」中,《史記》是通史,其余都是斷代史。其中《南史》和《北史》分別記述南朝和北朝的歷史,《舊唐書》和《新唐書》是記述唐朝的歷史,只不過是一個編撰的時間早,一個時間晚。《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都是記述五代的歷史。

「二十四史」在中國古代是官方承認的「正史」。「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為「正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基本資料,在歷史研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二十四史」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學著作,其中像《史記》曾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文字古奧,所涉及的內容又十分廣泛,今天的讀者讀起來會有很多不便。為了方便廣大讀者,我們精選了「二十四史」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傳記,供廣大讀者閱讀。其中包括西漢初年叱 風雲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秦末起義的首倡者陳涉,西漢權臣霍光,投筆從戎的東漢名將班超,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和諸葛亮,東晉王朝的柱石王導和謝安,殺父即位的昏君隋煬帝楊廣,「貞觀之治」的締造者唐太宗李世民,秉公執法的狄仁傑,唐朝女皇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四人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敢於犯顏直諫的名臣魏征,精忠報國的岳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明代開國功臣劉基,明代中後期的改革家張居正,明末的抗清名將袁崇煥等等。這些都是在歷史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他們的經歷和成敗的經驗教訓,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筆寶貴財富,是值得令人借鑒的。

「二十四史」都是用文言文寫作的,今天的讀者讀起來難免會有一些閱讀障礙。為此,我們將原文中的部分生僻字詞,加以注意。並將原文與譯文一一對應,方便讀者閱讀。

本書的一大亮點是配圖部分,我們以中國古代的優秀木刻版畫作為本書的插圖。為了本書的配圖,我們翻閱了大量古代刊刻資料,包括明刻《帝鑒圖說》、《養正圖解》、《歷代列女傳》、《歷代古人像贊》,清刻《古聖賢像傳略》、《飛影閣士記畫冊》、《馬駘畫寶》等等古籍,幾乎涵蓋了所有古代版畫的優秀作品。在選圖方面,我們嚴格按照版畫必須清晰、圖文對應的原則,選取插圖。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圖文並茂地方便讀者閱讀這部《二進制十四史精華》。

為讀者撥開歷史的雲霧,從我們的先民處學得處事之道、治世之理,以便為今天的生活所借鑒,這是我們編撰這本書的目的所在。展讀這部《二十四史精華》,綿延不絕的歷史經驗,令我們不得不由衷地感恩先賢的用心良苦。這是歷經多少心血才得以傳承,供我們汲取的寶貴智慧與經驗。歷史是一面最好的鏡子。我們由衷地希望,當讀者朋友們在閱讀本書時,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出領先世界的古代文化的輝煌;但更重要的是,學會從祖先的智慧中吸取光芒,為自己所用。
 

目錄

閱讀指南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二十四史》由來
史記
項羽本紀
陳涉世家
漢書
霍光金日(石單)傳
黃霸朱邑龔遂召信臣傳
後漢書
馬援傳
班超傳
三國志
武帝紀
諸葛亮傳
晉書
王導傳
謝安傳
宋書
范曄傳
南齊書
謝胱傳
梁書
劉勰傳
陳書
吳明徹傳
魏書
崔浩傳
北齊書
楊(忄音)傳
周書
蘇綽傳
南史
陳後主本紀
北史
爾朱榮傳
隋書
煬商本紀上
煬帝本紀下
舊唐書
太宗本紀上
太宗本紀下
狄仁傑傳
新唐書
武則天楊貴妃傳
魏征傳
舊五代史
馮道傳
新五代史
唐庄宗本紀下
宋史
司馬光傳
岳飛傳
文天禪傳
遼史
太祖本紀上
太祖本紀下
金史
太祖本紀
元史
桑哥傳
明史
劉基宋濂列傳
張居正傳
袁崇煥傳
 

國學是什麽?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因此,國學不僅包括數千年來積累流傳下來的經典,比如四書五經、《老子》、《庄子》、《孫子》、《史記》、《漢書》、唐詩、宋詞,也包含研究中國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娛樂方式的各種學問。廣而言之,國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文獻,也包括實物;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我國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音樂、繪畫、醫藥、戲曲等等。

國學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學問。上面說的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就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近代以來,國學的研究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比如,敦煌學、/甲骨學,是隨著有關文物的出土而興起的;比如紅學,是隨著文學理論和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而興起和發展的。隨著時間推移和學術進步,必將有更多的學問被納入國學研究的范圍。

數千年來,中國人做學問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念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論、史學理論、文學理論,以及訓詁學、考據學、音韻學等等。但這些理論和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史學研究領域,由於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國維等人提出了所謂以地下文物與傳世文獻相補充互證的二重證據法。近代以來,西風勁吹。國人主動借鑒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學問,王國維借鑒尼采的哲學等研究中國的文學戲劇,胡適以杜威的實驗主義研究中國的「國故」。國學從來沒有拒絕外國學問的介入,佛教傳人中國後,經過改造,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佛學、因明學;自明朝末年西學傳入中國後,中國的天文學、數學等就已經融入了西學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後,不少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它們當然也是國學的一部分。因此,國學又是開放的、隨時代而進步的。那麽,當今我們研究、振興國學,不允許也不應該倒退,不允許也不應該僵化。

然而,國學又是與西學明顯區分的。國學是西學的對應物,是與西學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在近代,西學挾船堅炮利強勢進入中國之後,中國人還視自我,對於中國固有之學問出現了中學、國故學、國粹、國學這樣的名稱。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大,中國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學習引進西學,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貶低、拋棄國學。雖然也有一些人,如張之洞為保護中華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聲音終被時代所淹沒。國學一再被嚴重曲解和輕視,以致造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大斷裂。也許,這一歷史過程是必然的。但回顧過去,中國在走向獨立富強的過程中,國學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慘重了。

新中國成立,飽受屈辱的中國人從此站立了起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強,但沒有能夠及時認識到國學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甚至僅存的一點點國學遺產也進一步成為被拋棄的對象。在全面批判全盤西化的同時,卻走向全面西化。改革開放30年之後,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猛醒,保護和振興國學逐漸成為全民的共識。一個強大的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人,從學術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發現國學的現代價值。同時,在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東西方各國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學問,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評價。中國不僅為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國也面臨著以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的責任和機會。

那麽,這套國學叢書編纂就是可喜的,編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這套叢書能發揮點滴作用,如同涓涓細流與千百萬有志者的努力一道匯成大潮,去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是為序。

2007年11月22日於北七家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