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書,雖然入經晚至宋代,而在「十三經」中叨陪末座;然而論到對中國思想史的影響,卻有着特殊的地位。一直以來,我總感到這位戰國鄒(今山東鄒縣)人孟子的影子,不僅籠罩了古人.還時時處處牽引着今人。道家的庄子,算是對中國文人影響甚巨的一位,而孟子則更通過文人,將他的影響--正面的,負面的,深入到了中國社會各階層,這是庄生也難以企及的。說到孔孟之道,孔聖人自然是儒家宗師,早在漢代就被尊為「素王」,而孟子遲至元代才受封「亞聖」;但如果認真考究一下,便會發現,孔學正是經過了孟子的發展,才可能對中古乃至近古以后的中國人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這一點,只要注意一下起自唐人韓愈,盛於宋元之時,對孟子的日漸推崇,便不難明白;而宋儒朱熹編注《四書》的次序,更是最佳的說明--正是孟子詳論了孔子存而不論的性命天道,才啟迪了宋代的程朱理學與明代的心學--兩個對近現代中國人的精神、素質影響最巨的學派。有關這些問題的各個方面,我在正文中已經展開,這里主要想談談孟子其人。如孟子所說,欲識其言,必先知其人,先論其世。對孟子性格、心理、思維形態的認識,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照見自己,從而尋究何以會與傳統觀念有絲絲縷縷的精神聯系;盡管或許是隱微的、不自覺的;也無論究竟是美好的,還是丑陋的。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在孔子解詩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論,對孔子以「仁義」為標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釋,從而發展並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記錄孟軻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國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本書孟子對人性的光輝一一作了述評,着重從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的角度,進行新的闡釋。
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第一章 人性本善
一、人皆可以為堯舜
二、義利之辨
三、性命之辨
四、善端的擴充
五、善養浩然之氣
六、從孟子到朱子
第二章 保民而王
一、王霸之辨與勸霸行王
二、與民同樂
三、天時、地利、人和
四、誅一夫與弒君
第三章 義禮之學
一、法先王
二、愛有差等
三、經與權
第四章 制民恆產
一、仁政之始
二、生態保護
三、賦斂有度
四、防止壟斷
第五章 教以人倫
一、教化至上
二、父子主恩
三、「孝」的兩難境地
四、君臣主敬
五、尊賢使能
六、夫婦有別
七、長幼有序
八、朋友有信
九、勞心與勞力
十、華夷之辨
第六章 天賦尊嚴
一、「恥」的重要
二、聖之時者
三、大丈夫的標准
四、狂狷、中庸與鄉原
結束語
篇目索引
前言
第一章 人性本善
一、人皆可以為堯舜
二、義利之辨
三、性命之辨
四、善端的擴充
五、善養浩然之氣
六、從孟子到朱子
第二章 保民而王
一、王霸之辨與勸霸行王
二、與民同樂
三、天時、地利、人和
四、誅一夫與弒君
第三章 義禮之學
一、法先王
二、愛有差等
三、經與權
第四章 制民恆產
一、仁政之始
二、生態保護
三、賦斂有度
四、防止壟斷
第五章 教以人倫
一、教化至上
二、父子主恩
三、「孝」的兩難境地
四、君臣主敬
五、尊賢使能
六、夫婦有別
七、長幼有序
八、朋友有信
九、勞心與勞力
十、華夷之辨
第六章 天賦尊嚴
一、「恥」的重要
二、聖之時者
三、大丈夫的標准
四、狂狷、中庸與鄉原
結束語
篇目索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