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惑,仁者無憂。在近現代西湖新學的濫觴下,最能自守家底,貞定得信,而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體貼精至之見解且深具信心者,當以馬一浮先生為代表。就20世紀數得上的那些國家大師言,馬先生對傳統文化的熟稔與通透,似無出其右者。相比其他那些大師乃至准大師熱,學術對馬一浮研究的「清談」顯得很不諧調,
本書集中了當今學術界馬一浮研究與近現代思想學術史的專家,從各個角度對馬一浮學術思想與生平活動予以述介與闡發,其中不乏有發前人所未發乾,是一本值得一讞的專論著。
目錄
研究馬一浮弘揚「六藝」學
——《馬一浮研究》序
章馬合論——馬一浮、章太炎兩先生所論國學之比較
「從習氣中解放出來」
——馬一浮儒學的系統性格及其旨要
馬一浮的理氣體用論
直接孔孟 羽翼六經
——淺析馬一浮先生的儒學思想
《復性書院講錄》述要
「花開正滿枝」
——馬一浮的佛禪境界和方外諸友
馬一浮的以儒融佛與調停朱陸之說
淺析馬一浮的般若會及其「知性佛學」取向
馬一浮與竺可楨
馬一浮與熊十力在復性書院
馬一浮與熊十力的六藝論之異同
熊十力與馬一浮
——試論現代儒家的兩種取向
馬一浮與現代新經學
——兼與鄧新文、劉樂恆先生商榷
馬一浮「為學之方」抉微
淺議儒宗馬一浮的書法藝術
從馬一浮的名、字與號談思想研究的一個新角度
「一代宗師」馬一浮與偉人的交往軼事
——馬鏡泉先生訪談錄
懷念舅祖馬一浮
「千年國粹,一代儒宗」
——馬一浮先生小傳
——《馬一浮研究》序
章馬合論——馬一浮、章太炎兩先生所論國學之比較
「從習氣中解放出來」
——馬一浮儒學的系統性格及其旨要
馬一浮的理氣體用論
直接孔孟 羽翼六經
——淺析馬一浮先生的儒學思想
《復性書院講錄》述要
「花開正滿枝」
——馬一浮的佛禪境界和方外諸友
馬一浮的以儒融佛與調停朱陸之說
淺析馬一浮的般若會及其「知性佛學」取向
馬一浮與竺可楨
馬一浮與熊十力在復性書院
馬一浮與熊十力的六藝論之異同
熊十力與馬一浮
——試論現代儒家的兩種取向
馬一浮與現代新經學
——兼與鄧新文、劉樂恆先生商榷
馬一浮「為學之方」抉微
淺議儒宗馬一浮的書法藝術
從馬一浮的名、字與號談思想研究的一個新角度
「一代宗師」馬一浮與偉人的交往軼事
——馬鏡泉先生訪談錄
懷念舅祖馬一浮
「千年國粹,一代儒宗」
——馬一浮先生小傳
序
經過一年多的組稿與編輯,《中華文化研究集刊》的第七個專輯——《馬一浮研究》專輯,終於與讀者見面了。而本輯也是本刊改由澎江省文史研究館主辦以後的第一個專輯。
馬一浮(1883—1967)既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國學大師、學貫-是西的現代新儒家,又是一位書界泰斗、詩壇名士。他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化史上擁有崇高地位,是體大思精的思想家,也是王氣凜然、人格高尚的知識分子。
作為博古通今的國學大師,馬一浮真正稱得上是讀書入的典范。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讀書,可謂「沉潛數十年,讀書破萬卷」。舉凡經史子集、諸子百家、儒釋道耶、文史哲醫、詩詞歌賦、小說筆記、西方名著等等,均所涉獵。尤其是在青年時代(23歲至27歲間),他寄住西子湖畔佛寺之中,不僅通讀了文瀾閣《四庫全書》,而且謄抄了百余本《四庫》菁華,做了大量讀書筆記。這種潛心讀書的精神在兢兢於功名利祿的現代社會是難能可貴、罕有其匹的。
作為學貫中西的現代新儒家,馬一浮並非抱殘守缺、墨守古文的老儒生,而是精通英、德、日等多種外文、研求過西方諸多思潮流派的大學者。但他「出入於佛老」而歸本儒學,「學貫中西」而統攝於「六藝」,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馬一浮「六藝」學思想體系,而這實質上是與熊十力、牟宗三的新心學,馮友蘭、錢穆的新理學思想體系風格迥異的新經學思想體系。
作為書界泰斗,馬一浮的書法造詣極其精深,所以他被現代書畫名家豐子愷推崇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當代浙江著名書法家沙孟海也曾說過:「我們展玩馬先生的墨跡,再檢讀他《蠲戲齋題跋》,可以全面了解他對歷代碑帖服習之精到,體會之深刻,見解之超卓,鑒別之審諦,今世無第Z-人。」當今著名哲學史家兼書法家任繼愈先生評價說:「馬先生書法超絕,游刃於古人規矩之內而迥出於古人藩籬,神采內斂,秀勁深涵┅┅方之古人,馬先生書法可以遠紹朱熹。」這些評價,或有可商之處,然而絕非諛詞!
然而,令人不無遺憾的是,國內外學界雖然是「天下何人不識君」,但卻人人語焉不詳。學界對於這樣一位博學多才的國學大師和新儒學思想家的研究水平與研究成果,較之研究與他同時並稱的熊十力、梁漱溟甚至稍晚的馮友蘭、牟宗三,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不僅是對馬一浮先生的生平事跡缺乏信史(往往是人雲亦雲,甚至以訛傳訛),而且對其學術思想成就也缺少系統研究的力作。當然,迄今已有若干學者,如劉夢溪、樓宇烈、陳來、郭齊勇、羅義俊、滕復、鄧新文,及中國台灣學者龔鵬程、林安梧、楊儒賓等發表了一批真知灼見的學術論文;馬一浮的親屬如(亻至)兒馬鏡泉、外甥女丁敬涵等則編著了《馬一浮評傳》、《馬一浮年譜》、《馬一浮詩話》等著作,或向學界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原始資料;浙江古籍出版社與浙江教育出版社、台灣廣文書局則先後出版了三冊《馬一浮集》和三冊《馬一浮先生遺稿》,還有出版社出版了馬一浮先生的書法篆刻作品選編。這些成果,為研究馬一浮打下了基礎,但深入系統的研究尚待未來。
馬一浮先生曾經長期擔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1953一1966),今年(2007)是他逝世40周年,明年則是他誕辰125周年。為進一步推動對馬一浮思想與學術成就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傳承、弘揚馬一浮的「六藝」學,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與道德建設,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正在籌備近期舉辦「馬一浮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並計划以三年左右時間編輯出版《馬一浮全集》和《馬一浮書法作品集》。本人作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的館員和《中華文化研究集刊》的主編,雖然力量有限,坦也義不容辭地負有推動促進之責,故經與編委同仁商議,決定編輯出版這個專輯,以此紀念這位博學多才、德高望重的國學大師。
收入本專輯的文章作者,絕大多數是研究馬一浮與當代新雩學有所成就的專家學者,也有以馬一浮為博士論文選題的青年學者。所收文章涉及的研究領域雖說不夠全面,但都是作者手近撰著的心得之作,能夠發前人所未見者。我真誠期望,以本之的出版和即將舉行的「馬一浮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為新起點、新契機,將馬一浮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以期涌現出更多可以傳世的研究馬一浮、弘揚「六藝」學的專著力作!
2007年7月16日敬識於力行齋
馬一浮(1883—1967)既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國學大師、學貫-是西的現代新儒家,又是一位書界泰斗、詩壇名士。他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化史上擁有崇高地位,是體大思精的思想家,也是王氣凜然、人格高尚的知識分子。
作為博古通今的國學大師,馬一浮真正稱得上是讀書入的典范。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讀書,可謂「沉潛數十年,讀書破萬卷」。舉凡經史子集、諸子百家、儒釋道耶、文史哲醫、詩詞歌賦、小說筆記、西方名著等等,均所涉獵。尤其是在青年時代(23歲至27歲間),他寄住西子湖畔佛寺之中,不僅通讀了文瀾閣《四庫全書》,而且謄抄了百余本《四庫》菁華,做了大量讀書筆記。這種潛心讀書的精神在兢兢於功名利祿的現代社會是難能可貴、罕有其匹的。
作為學貫中西的現代新儒家,馬一浮並非抱殘守缺、墨守古文的老儒生,而是精通英、德、日等多種外文、研求過西方諸多思潮流派的大學者。但他「出入於佛老」而歸本儒學,「學貫中西」而統攝於「六藝」,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馬一浮「六藝」學思想體系,而這實質上是與熊十力、牟宗三的新心學,馮友蘭、錢穆的新理學思想體系風格迥異的新經學思想體系。
作為書界泰斗,馬一浮的書法造詣極其精深,所以他被現代書畫名家豐子愷推崇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當代浙江著名書法家沙孟海也曾說過:「我們展玩馬先生的墨跡,再檢讀他《蠲戲齋題跋》,可以全面了解他對歷代碑帖服習之精到,體會之深刻,見解之超卓,鑒別之審諦,今世無第Z-人。」當今著名哲學史家兼書法家任繼愈先生評價說:「馬先生書法超絕,游刃於古人規矩之內而迥出於古人藩籬,神采內斂,秀勁深涵┅┅方之古人,馬先生書法可以遠紹朱熹。」這些評價,或有可商之處,然而絕非諛詞!
然而,令人不無遺憾的是,國內外學界雖然是「天下何人不識君」,但卻人人語焉不詳。學界對於這樣一位博學多才的國學大師和新儒學思想家的研究水平與研究成果,較之研究與他同時並稱的熊十力、梁漱溟甚至稍晚的馮友蘭、牟宗三,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不僅是對馬一浮先生的生平事跡缺乏信史(往往是人雲亦雲,甚至以訛傳訛),而且對其學術思想成就也缺少系統研究的力作。當然,迄今已有若干學者,如劉夢溪、樓宇烈、陳來、郭齊勇、羅義俊、滕復、鄧新文,及中國台灣學者龔鵬程、林安梧、楊儒賓等發表了一批真知灼見的學術論文;馬一浮的親屬如(亻至)兒馬鏡泉、外甥女丁敬涵等則編著了《馬一浮評傳》、《馬一浮年譜》、《馬一浮詩話》等著作,或向學界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原始資料;浙江古籍出版社與浙江教育出版社、台灣廣文書局則先後出版了三冊《馬一浮集》和三冊《馬一浮先生遺稿》,還有出版社出版了馬一浮先生的書法篆刻作品選編。這些成果,為研究馬一浮打下了基礎,但深入系統的研究尚待未來。
馬一浮先生曾經長期擔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1953一1966),今年(2007)是他逝世40周年,明年則是他誕辰125周年。為進一步推動對馬一浮思想與學術成就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傳承、弘揚馬一浮的「六藝」學,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與道德建設,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正在籌備近期舉辦「馬一浮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並計划以三年左右時間編輯出版《馬一浮全集》和《馬一浮書法作品集》。本人作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的館員和《中華文化研究集刊》的主編,雖然力量有限,坦也義不容辭地負有推動促進之責,故經與編委同仁商議,決定編輯出版這個專輯,以此紀念這位博學多才、德高望重的國學大師。
收入本專輯的文章作者,絕大多數是研究馬一浮與當代新雩學有所成就的專家學者,也有以馬一浮為博士論文選題的青年學者。所收文章涉及的研究領域雖說不夠全面,但都是作者手近撰著的心得之作,能夠發前人所未見者。我真誠期望,以本之的出版和即將舉行的「馬一浮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為新起點、新契機,將馬一浮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以期涌現出更多可以傳世的研究馬一浮、弘揚「六藝」學的專著力作!
2007年7月16日敬識於力行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