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與新中國一同成長,人口僅次於中國的發展中大國。兩國在建國初期都實施了工業化戰略,走上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來,印度逐步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其產業結構的演進既不同於發達國家的軌跡,又不同於中國正在走的道路。
本文以工業化理論和產業結構的相關理論作為分析框架,對印度獨立后五十多年來的產業結構的變動進行實證分析,探討其內在機理,與中國發展模式進行比較,以期為解讀印度提供一個有參考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
目錄
第1章 引論
1.1 對象國的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義及結構安排
1.3 對前人研究的評述
1.4 本書的分析框架
本章小結
第2章 印度工業化戰略及產業結構的演進
2.1 印度工業化戰略的確立
2.2 印度產業結構演進的軌跡和特點
本章小結
第3章 產業結構演變的產業內因素
3.1 第一產業內部結構演變及其影響
3.2 第二產業內部結構變動及其影響
3.3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及其影響
本章小結
第4章 印度產業結構演變的產業外因素
4.1 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關系
4.2 需求對產業結構演變的影響
4.3 供給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
4.4 政策對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5章 印度產業結構演進的非經濟因素
5.1 歷史視角:國內國際環境的影響
5.2 政治視角:印度的政治和利益集團的影響
5.3 社會視角: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6章 印度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分析
6.1 印度發展模式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6.2 印度模式的后發優勢
本章小結
第7章 中印發展模式的比較與借鑒
7.1 中印發展模式的比較
7.2 中印發展模式的相互借鑒和啟示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束語
8.1 主要結論
8.2 創新與不足
數據附表
參考文獻
后記
1.1 對象國的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義及結構安排
1.3 對前人研究的評述
1.4 本書的分析框架
本章小結
第2章 印度工業化戰略及產業結構的演進
2.1 印度工業化戰略的確立
2.2 印度產業結構演進的軌跡和特點
本章小結
第3章 產業結構演變的產業內因素
3.1 第一產業內部結構演變及其影響
3.2 第二產業內部結構變動及其影響
3.3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及其影響
本章小結
第4章 印度產業結構演變的產業外因素
4.1 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關系
4.2 需求對產業結構演變的影響
4.3 供給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
4.4 政策對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5章 印度產業結構演進的非經濟因素
5.1 歷史視角:國內國際環境的影響
5.2 政治視角:印度的政治和利益集團的影響
5.3 社會視角: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6章 印度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分析
6.1 印度發展模式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6.2 印度模式的后發優勢
本章小結
第7章 中印發展模式的比較與借鑒
7.1 中印發展模式的比較
7.2 中印發展模式的相互借鑒和啟示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束語
8.1 主要結論
8.2 創新與不足
數據附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兩個古文明大國分別取得了獨立和觶放。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兩個占世界人口將近一半,社會、政治制度各不相同的偉大國家,其經濟發展和演變一直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中印經濟的發展和比較也就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有關學術界(如南亞學、世界經濟學和國際關系學)從事研究的熱門課題。20世紀80年代,我國恢復對外學術交流。作為一個南亞學者,我先后訪問了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美國和東盟各國。當我去這些國家參加研討會、做訪問學者或考察,總是會與對方學者討論到有關印度經濟的問題。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1984年初對印度的那次訪問。1984年1月,我參加了以馬洪院長為首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去印度訪問。代表團受到了英·甘地總理的接見。馬洪院長與英·甘地總理的顧問L。K。傑哈進行了單獨的會談。隨后,在英·甘地的授意下,由東道主印度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出面,組織了一次中印學者聯席討論會。當時,以英·甘地總理的部長級經濟顧問S.查格拉瓦蒂為首的印度經濟學家為一方,以馬洪院長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為一方,共聚一堂,分列兩旁,氣氛十分友好隆重。此時,馬洪院長臨時要我上台介紹中國學者在中印經濟發展比較研究方面的主要觀點。這真讓我一時有些為難。幸好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有些學者已經對這些問題有過初步的研究,並且曾於1982年10月在浙江莫干山屋脊頭賓館就此問題舉行過一次全國性的討論會。剛好此時我手頭帶着一份關於該討論會的會議紀要。這才使我能夠比較有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學者有關這一問題的若干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的這次訪問使中印雙方達成一項協議,協議規定,此后,由印度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經濟問題聯席討論會,並互相交流訪問學者,每年每方可派4至6個人。這一協議的執行基本上延續到今天。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南亞學界加強了印度經濟的研究。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聯合北京其他單位的南亞學者共同承擔了《南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中印經濟發展比較研究》等兩個「六五」計划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兩部著作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1979年中國南亞學會成立以后我國南亞學界關於印度經濟最早的一批著作。
自1991年印度實行經濟改革以來,我國對印度經濟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加強。北京大學歷史系在林承節教授的指導下,培養出一批研究當代印度經濟改革的博士,他們對近二十年來歷屆印度政府的經濟政策及其業績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並已經出版了《印度現代化發展道路》(林承節)和《拉奧政府經濟改革研究》(張淑蘭)等著作。
二十多年來,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在其出版的《南亞研究季刊》上刊登大量有關印度經濟的論文,為我國南亞學界提供可貴的賢料和觀點。自2001年該所建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南亞研究基地后,他們對印度經濟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加強。近年來在該蘸主版的《南亞研究基地叢書》中,關於印度經濟的專著就有《印度經濟:發展、改革與前景》(文富德)和《世界貿易組織與印度經濟發展》(文富德、陳繼東)等。
十多年來,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在發展南亞與東南亞學術研究,以及推動對這些地區的經貿和學術交流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式就。1997年,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成立南亞研究中心,⒛∞年組建南亞研究所,並出版《面向南亞》雜志、《南亞報告》(年刊)和《中國南亞書系》。2003年,在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的籌划下,成立了雲南省南亞學會。這些年來,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並在舉辦孟中印緬合作論壇和促進中印學術交流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作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和南亞研究所前所長的任佳同志,曾經在組織領導雲南省南亞學界各種活動以及推動中印經濟合作等方面付出過辛勤勞動。例如,她曾經向外交部、發展改革委員會和雲南省政府提交過《中國與印度經貿合作新戰略》和《創建昆明合作組織》等多項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並受商務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委托,牽頭完成《印度經濟發展水平、開放程度、市場潛力和區域合作研究》項目。她還在推動「孟中印緬合作論壇」的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她在擔負繁重工作的同時,又努力攻讀和取得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博士學位,完成了一篇功底十分深厚、有關印度工業化和產業結構變化的學術論文。
……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1984年初對印度的那次訪問。1984年1月,我參加了以馬洪院長為首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去印度訪問。代表團受到了英·甘地總理的接見。馬洪院長與英·甘地總理的顧問L。K。傑哈進行了單獨的會談。隨后,在英·甘地的授意下,由東道主印度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出面,組織了一次中印學者聯席討論會。當時,以英·甘地總理的部長級經濟顧問S.查格拉瓦蒂為首的印度經濟學家為一方,以馬洪院長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為一方,共聚一堂,分列兩旁,氣氛十分友好隆重。此時,馬洪院長臨時要我上台介紹中國學者在中印經濟發展比較研究方面的主要觀點。這真讓我一時有些為難。幸好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有些學者已經對這些問題有過初步的研究,並且曾於1982年10月在浙江莫干山屋脊頭賓館就此問題舉行過一次全國性的討論會。剛好此時我手頭帶着一份關於該討論會的會議紀要。這才使我能夠比較有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學者有關這一問題的若干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的這次訪問使中印雙方達成一項協議,協議規定,此后,由印度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經濟問題聯席討論會,並互相交流訪問學者,每年每方可派4至6個人。這一協議的執行基本上延續到今天。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南亞學界加強了印度經濟的研究。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聯合北京其他單位的南亞學者共同承擔了《南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中印經濟發展比較研究》等兩個「六五」計划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兩部著作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1979年中國南亞學會成立以后我國南亞學界關於印度經濟最早的一批著作。
自1991年印度實行經濟改革以來,我國對印度經濟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加強。北京大學歷史系在林承節教授的指導下,培養出一批研究當代印度經濟改革的博士,他們對近二十年來歷屆印度政府的經濟政策及其業績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並已經出版了《印度現代化發展道路》(林承節)和《拉奧政府經濟改革研究》(張淑蘭)等著作。
二十多年來,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在其出版的《南亞研究季刊》上刊登大量有關印度經濟的論文,為我國南亞學界提供可貴的賢料和觀點。自2001年該所建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南亞研究基地后,他們對印度經濟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加強。近年來在該蘸主版的《南亞研究基地叢書》中,關於印度經濟的專著就有《印度經濟:發展、改革與前景》(文富德)和《世界貿易組織與印度經濟發展》(文富德、陳繼東)等。
十多年來,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在發展南亞與東南亞學術研究,以及推動對這些地區的經貿和學術交流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式就。1997年,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成立南亞研究中心,⒛∞年組建南亞研究所,並出版《面向南亞》雜志、《南亞報告》(年刊)和《中國南亞書系》。2003年,在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的籌划下,成立了雲南省南亞學會。這些年來,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並在舉辦孟中印緬合作論壇和促進中印學術交流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作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和南亞研究所前所長的任佳同志,曾經在組織領導雲南省南亞學界各種活動以及推動中印經濟合作等方面付出過辛勤勞動。例如,她曾經向外交部、發展改革委員會和雲南省政府提交過《中國與印度經貿合作新戰略》和《創建昆明合作組織》等多項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並受商務部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委托,牽頭完成《印度經濟發展水平、開放程度、市場潛力和區域合作研究》項目。她還在推動「孟中印緬合作論壇」的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她在擔負繁重工作的同時,又努力攻讀和取得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博士學位,完成了一篇功底十分深厚、有關印度工業化和產業結構變化的學術論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