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文化是玄妙而神秘的,用“太極”二字命名的拳術,自然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出于好奇,我自幼痴迷武道,猶喜太極。為探其秘,上世紀80年代初,只身赴太極拳發祥地——河南溫縣陳家溝尋根訪祖,拜師學藝,承蒙陳式太極第十一代傳人陳啟旺先生錯愛,系統研習陳氏家傳武學二十余年。光陰荏苒,當一層層神秘面紗被揭開後,始知陳式太極,玄而不玄,是一門實實在在的功夫。此藝集道家的虛靜無為、儒家的仁義中庸、釋家的空靈舍已、醫家的氣血經絡、兵家的動靜虛實哲理之大成,不僅是一門曠世武學,更是一種“道”,一種民族之“道”。它所承載的厚重的文化底蘊,不僅體現了陳氏族人的智慧,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我一直認為︰太極武學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修煉此藝是可以入“道”的,從中可尋回那份民族的自我,尋回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傳承太極武學,便是傳承炎黃之氣脈,傳承先祖們厚德載物、自強不HJ的民族精神。在人心不古的今天,使之薪火相傳,後繼有人,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神聖職責。為此,我願將陳式太極功夫介紹給廣大太極武術愛好者。
陳式太極功夫體系包含拳理、內功、拳術、推手、散手、長短器械等。本套書將重點介紹陳式徒手太極功夫,包括功理、內功、拳法、推手、散手等,全書分四冊,基本遵從于陳氏傳統家學,文字力求簡潔易懂,既可作為初學教材,又可作為陳式太極功夫的傳承資料。編寫過程中,由于時間倉促,疏漏在所難免,誠望方家指正。
目錄
第一章 陳式太極功夫概論
第一節 陳式太極功夫的源流及特點
一、陳家溝的歷史
二、陳式太極功夫的起源
三、陳式太極功夫體系的構成
四、陳式太極功夫的衍變
五、陳式太極功夫的特點
第二節 陳式太極功夫的修煉程序
一、師承
二、學架
三、調架
四、推手
五、散手
六、輔助功
第三節 陳式太極功夫的修煉要領
一、頭部要領
二、軀干要領
三、上肢要領
四、下肢要領
第二章 陳式太極內功
第一節 動功(纏絲功)
第二節 靜功
一、坐功
二、樁功
第三節 練功要領及注意事項
一、練功要領
二、注意事項
第三章 陳式太極功夫層次的界定
第四章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
第一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的特點
第二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基本手型和步型
一、手型
二、步型
第三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拳譜
第四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動作圖解
第五章 陳家溝古典拳論釋義
第一節 《拳經總歌》釋義
第二節 《太極拳十大要論》釋義
第一節 陳式太極功夫的源流及特點
一、陳家溝的歷史
二、陳式太極功夫的起源
三、陳式太極功夫體系的構成
四、陳式太極功夫的衍變
五、陳式太極功夫的特點
第二節 陳式太極功夫的修煉程序
一、師承
二、學架
三、調架
四、推手
五、散手
六、輔助功
第三節 陳式太極功夫的修煉要領
一、頭部要領
二、軀干要領
三、上肢要領
四、下肢要領
第二章 陳式太極內功
第一節 動功(纏絲功)
第二節 靜功
一、坐功
二、樁功
第三節 練功要領及注意事項
一、練功要領
二、注意事項
第三章 陳式太極功夫層次的界定
第四章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
第一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的特點
第二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基本手型和步型
一、手型
二、步型
第三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拳譜
第四節 陳式太極老架一路動作圖解
第五章 陳家溝古典拳論釋義
第一節 《拳經總歌》釋義
第二節 《太極拳十大要論》釋義
序
現代中國,黨中央號召建立和諧社會,國內,全民奔小康,對外,倡導和平發展,人民生活在越來越好的和平安樂的環境中,一個眾所關注的課題就是怎樣健康長壽,于是各種體育健身方法應運而生,街舞、韻律操、大秧歌、瑜伽、太極拳、柔道、跆拳道、慢跑……項目越來越多。以我個人的體會(不一定成熟),體育鍛煉項目以爬山、游泳、太極拳為上,而在太極拳中,又以傳統太極拳為上。因為傳統太極拳還沒有脫離技擊的要求,而新編太極拳則迎合俗人之見,以動作好做好看為準,背離了武術勝己勝人的基本要求。而要真正健康,又必須是比別人精氣神足,比別人力氣大,比別人思想境界高,而這些目標的實現,舍傳統太極拳套路與原理則無從實現。
近些年我舍下楊澄甫的拳架,練楊健侯太極拳十年,越練越覺得這套拳與陳式拳相當接近, “纏絲功,松在腳下,蓄在腰間”,與一般公園所見楊式拳有很大不同,原理簡單,而練到身上不易,奧妙無窮,其樂無窮,因而對陳式拳的傳統功夫也就益發敬重,每有探賾。幸有吾弟馬國相者,天生靈慧,特立獨行,專攻陳式傳統拳,去陳家溝及十次,歷時二十余載,叩頭以拜師,謙恭而待友,終得陳式太極之玄妙,金牌無其數,桃李滿天下。與弟拳藝切磋之間,對我每有教益。
國相弟不但精于陳式傳統拳術,尚有中醫家學,又具書畫天賦,武極而文,于身心性命之學造詣頗深,嘗言︰“非飽學之士,豈可探得太極奧妙!”
古人雲︰“試金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我與國相弟交友十五年,深知其敬師之禮,待人之誠,為業之勤,品性之恆,其人可友,其拳可師。
是為序。
白雲峰
二○○七年五月五日
近些年我舍下楊澄甫的拳架,練楊健侯太極拳十年,越練越覺得這套拳與陳式拳相當接近, “纏絲功,松在腳下,蓄在腰間”,與一般公園所見楊式拳有很大不同,原理簡單,而練到身上不易,奧妙無窮,其樂無窮,因而對陳式拳的傳統功夫也就益發敬重,每有探賾。幸有吾弟馬國相者,天生靈慧,特立獨行,專攻陳式傳統拳,去陳家溝及十次,歷時二十余載,叩頭以拜師,謙恭而待友,終得陳式太極之玄妙,金牌無其數,桃李滿天下。與弟拳藝切磋之間,對我每有教益。
國相弟不但精于陳式傳統拳術,尚有中醫家學,又具書畫天賦,武極而文,于身心性命之學造詣頗深,嘗言︰“非飽學之士,豈可探得太極奧妙!”
古人雲︰“試金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我與國相弟交友十五年,深知其敬師之禮,待人之誠,為業之勤,品性之恆,其人可友,其拳可師。
是為序。
白雲峰
二○○七年五月五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