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文明(修訂插圖本)

伊斯蘭文明(修訂插圖本)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秦惠彬/主/編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3449533
  • ISBN13:9787533449537
  • 裝訂:354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當今世界對於伊斯蘭教、伊斯蘭文明日益關注。尤其是政治學界和輿論界對於伊斯蘭文明表現出強烈而濃厚的興趣。這同世界發展的總趨勢、同伊斯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一致的。因此,一位世界著名的政治人物把伊斯蘭文明稱為現實國際舞台上的「舉足輕重的文明」。

伊斯蘭教同佛教、基督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7世紀中葉興起於阿拉伯半島,這一事件揭開了阿拉伯歷史的新篇章。歷史學家認為,此前的阿拉伯處於「賈黑里亞」,即蒙昧時期。不久,伊斯蘭風暴便席卷了西亞、北非、中亞、西南歐等廣大地區。從此,伊斯蘭教具有了世界性品格,成為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共同信仰。在那個西方學者稱之為「薩拉森帝國」的穆斯林王朝里,同一性的標志就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內涵是廣博而豐富的。「伊斯蘭」並不專指一種宗教意識、信仰體系,它同時又指稱一種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態,甚至時代特性。而凜然貫通於穆斯林生活所有領域並或為其「脊梁」的,是所謂的「伊斯蘭精神」。在這一精神指導下,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個民族,在吸納原有遺產的基礎上,創造了燦爛的伊斯蘭文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伊斯蘭文明的興起
一、伊斯蘭教前的阿拉伯半島
二、阿拉伯人的社會生活
三、伊斯蘭教的產生
四、《古蘭經》與伊斯蘭教的基本制度
五、早期伊斯蘭教的本質與特征
第二章 伊斯蘭教的傳播與發展
一、阿拉伯帝國的形成
二、阿拉伯人與非阿拉伯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帝國遠征后的政策
四、阿巴斯王朝
五、阿巴斯王朝的文化中心
六、傳統學科的發展
七、伊斯蘭文化析整合與定型
八、伊斯蘭教的地區化
九、蘇非神秘主義與正統信仰的結合——蘇非教團的形成
第三章 傳統哈里發制解體后的伊斯蘭教
一、阿拉伯帝國文明的余暉
二、奧斯曼帝國
第四章 近現代伊斯蘭文明
一、與西方文明的碰撞
二、重新思考伊斯蘭
三、現代伊斯蘭教
第五章 伊斯蘭政治
一、《古蘭經》的政治思想
二、哈里發制度
三、伊斯蘭政府
四、現代政府建設
第六章 伊斯蘭經濟
一、伊斯蘭經濟思想的基本原則
二、伊斯蘭教與現代經濟問題
第七章 伊斯蘭社會
一、伊斯蘭倫理道德
二、《古蘭經》中的道德行為規范
三、伊斯蘭社會觀
第八章 伊斯蘭女權主張
一、伊斯蘭社會婦女權益與職責
二、婦女解放前景
第九章 伊斯蘭文學藝術
一、《古蘭經》與文學
二、阿拉伯詩歌
三、阿拉伯小說
四、伊斯蘭藝術美學
五、伊斯蘭藝術的歷史分期
六、清真寺建築藝術
七、阿拉伯紋飾
八、伊斯蘭美術
九、伊斯蘭藝品
第十章 伊斯蘭教育
一、傳統伊斯蘭教育
二、近代伊斯蘭教育
三、現代伊斯蘭教育
第十一章 伊斯蘭科學
一、伊斯蘭科學的發展
二、伊斯蘭科學的貢獻
三、伊斯蘭傳統科學在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歷史境遇
四、伊斯蘭教與現代科學
第十二章 伊斯蘭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一、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二、伊斯蘭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三、伊斯蘭文明的基本特性
主要參考書目
 

近一個時期以來,關於世界文明的研究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是與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的變化密切相關的。隨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速進行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上的交流、分工和合作,先進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和廣泛應用,克服了過去歷史上長期把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分隔開的地理障礙,世界的各個部分聯結成為一個相互依賴的整體,乃至整個世界經濟融人了一個龐大的網絡。當前,雖然世界仍不太平,但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已不決定於軍事實力,而決定於國家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的總體實力。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文明的性質和程度將是一個長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學者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文明問題並進行各種不同文明的比較研究,認為文明和文化的因素將在21世紀的世界發展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大的作用。

世界文明研究是一個十分寬廣的學術領域,是涉及諸多學科的跨學科研究。世界文明源遠流長,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是歷史和現實緊密聯系的生動體現。人們的現代生活並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古代生活的延續和發展;歷史也不是已經永遠消逝的僵死的存在,而依然活在當代的現實之中。人類昨天的文明是我們今天的文明的根,只有真正理解了人類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人類的今天,並更自覺地去展望和創造人類的明天。從這一點來說,研究世界文明不僅具有歷史的、理論的意義,而且也有強烈的現實的意義。

我們認為,研究世界文明首要的要求是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尊重歷史,根據大量第一手資料,探討各個文明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並作出客觀的科學的評價。世界上各個文明都是特定的人群在不同的自然環境和具體歷史條件下活動的創造物,都有其自身按歷史規律產生和發展的演變過程,有自己的輝煌時期和重大成就,在不同的時代起着不同的歷史作用。由於種種原因,歷史上有的文明后來衰落了,這也是合乎辯證法規律的現象,並不意味着文明本身天生有高下優劣之分。過去長期以來在西方國家的歷史研究和文明研究中一直占統治地位的所謂「歐洲中心論」的觀點,把西方文明說成天生優越,高人一等,並以西方文明的價值觀和標准去評判其他文明,甚至企圖以西方文明去一統天下。歷史卻充分證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霸權觀念是極其錯誤的。遠在西方文明興起之前,其他鄰近地區如埃及和兩河流域就早已達到了高度的文明並創造了許多光輝業績,而西方文明的成長就得益於其他文明的哺育。以作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臘文明為例,無論是在天文、數學、醫學、建築、雕刻乃至神話、宗教信仰等方面,古希臘人都從其他文明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因此,歷史上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對全人類文明作出的寶貴貢獻,都應得到充分承認和尊重。

我們研究世界文明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必須確認各種文明的多樣性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縱觀人類歷史,自古至今世界上出現的各種文明和文化雖然都是人類的創造,在滿足人的基本需要和表達源自人性深處的思想感情方面有其共性,但在表現的方式上卻各有其特殊性,呈現出豐富多樣的不同面貌和相互間的差異。實際上,文明的共性和文明的特殊性、多樣性並非互不相容、截然對立的,而是辯證地統一的,其共性即寓於特殊性和多樣性之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今天生活在全球化時代,將會出現一種統一的所謂「全球文明」,每個人將成為「世界公民」,世界文化也將朝着趨同的方向發展,多樣性將逐漸消失。這是莫大的誤解,實際情況恰好相反,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和各地區人民之間的聯系和交流,這不僅沒有消滅各種文明和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別,反而使它們獲得新的活力而日益朝着多樣性的方向發展。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因為世界發展的動力恰恰在於這種多樣性的共存。假如世界上原有的多種文明果真由實質上以西方文明為主導的所謂「全球文明」所代替,那麼世界不是變得過於簡單划一、平淡乏味了嗎?如今不同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存在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和肯定。199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2001年為」各種文明之間對話年」,提出要開展和加強世界上各種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加深各國、各地區人民的相互理解.以清除對和平的威脅,共同合作解決一些全球性的問題。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一致通過了關於《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把文化多樣性提升到「人類共同遺產」的高度來認識,認為它對人類是必需的,並指出應把它看作一筆有生命力的可以不斷更新的財富、可以保證人類生存的一個過程。我們今天研究世界文明,就是要從這些「人類共同遺產」中汲取新的啟示和靈感,對創造今日的文明作出貢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