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丁甘仁醫案
定價:102
NT $ 102
  • 作者:丁甘仁 著 蘇禮等 整理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1708748X
  • ISBN13:9787117087483
  • 裝訂:平裝 / 23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8卷。卷一為傷寒、溫病驗案,卷二至卷六分為內科雜病驗案,卷七為婦科驗案,卷八為外科驗案,後附膏方。書後附有喉痧癥治概要與診方輯要。全書共收載作者臨床典型醫案400余首。

丁甘仁為近代著名醫家,師出名門,學驗俱豐,是“孟河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頗有影響,曾于1924年得到孫中山先生親頒的“博施濟眾”匾額。本書所選醫案翔實,辨證精詳,用藥靈活,多有重病險癥的治驗,頗有啟迪,是近代不可多得的優秀醫案,是臨床醫生提高診療水平的重要參考書。
 

目錄

卷一
傷寒
風溫
璁溫
濕溫
痙癥
卷二
霍亂
泄瀉
痢疾
瘧疾
喉痧
白喉
痧後
卷三
中風
類中
神志
內傷雜病
不寐
肝氣肝陽
頭痛眩暈
卷四
咳嗽
痰飲、哮喘
肺癰
吐血
卷五
痿痹
諸痛
脕脅痛
少腹痛
蟲痛
消渴
腫脹
腫脹概論
腳氣
黃疸
呃噯
卷六
疝氣
癃閉
……
卷七
卷八
附一 診方輯要
附二 喉痧癥治概要
 

中醫藥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合得比較好的學科,在人才培養方面,只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只要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澱與臨床經驗的活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培養出優秀的中醫臨床人才。

近百余年西學東漸,再加上當今市場經濟價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醫師診治疾病,常以西藥打頭陣,中藥作陪襯,不論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藥加西藥。更有甚者不切脈、不辨證,凡遇炎癥均以解毒消炎處理,如此失去了中醫理論對診療實踐的指導,則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中醫臨床人才。對此,中醫學界許多有識之士頗感憂慮而痛心疾首。中醫中藥人才的培養,從國家社會的需求出發,應該在多種模式多個層面展開。當務之急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倡導求真求異,學術民主的學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了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首先是參師襄診,拜名師制訂好讀書計劃,因人因材施教,務求實效。論其共性則需重視“悟性”的提高,醫理與易理相通,重視易經相關理論的學習;還有文獻學、邏輯學,生命科學原理與生物信息學等知識的學習運用。“悟勝”主要體現在聯系臨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辯的能力,破解疑難病例獲取療效。再者是熟讀一本臨證案頭書,研修項目精選的書目可以任選,作為讀經典醫籍研修晉階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診療環境,我建議城市與鄉村、醫院與診所、病房與門診可以兼顧,總以多臨證多研討為主。若參師三五位以上,年診千例以上必有上乘學問。第三是求真務實,“讀經典做臨床”關鍵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于置疑而後驗證、詮釋進而創新,詮證創新自然寓于繼承之中。

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才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寓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面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推進中醫學科的進步。

綜觀古往今來賢哲名醫均是熟諳經典,勤于臨證,發遑古義,創立新說者。通常所言的“學術思想”應是高層次的成就,是鍥而不舍長期堅持“讀經典做臨床”在取得若干鮮活的診療經驗的基礎上,應是學術閃光點凝聚提煉出的精華。筆者以弘揚中醫學學科的學術思想為己任而決不敢言自己有什麼學術思想,因為學術思想一定要具備有創新思維與創新成果,當然是在繼承為基礎上的創新;學術思想必有理論內涵指導臨床實踐,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學術思想不應是一病一證一法一方的診治經驗與心得體會。如金元大家劉完素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自述“法之與術,悉出《內經》之玄機”,于刻苦鑽研運氣學說之後,倡“六氣皆從火化”,闡發火熱病證脈治,創立髒腑六氣病機、玄府氣液理論。其學術思想至今仍能指導溫熱、瘟疫的防治。非典型傳染性肺炎(SARS)流行時,運用玄府氣液理論分析證候病機,確立治則治法,遣藥組方獲取療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福群眾。毋庸置疑劉完素是“讀經典做臨床”的楷模,而學習歷史,凡成中醫大家名師者基本如此,即使當今名醫具有卓越學術思想者,亦無例外,因為經典醫籍所提供的科學原理至今仍是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準則,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讀經典做臨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