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人體十四經絡的31個腧穴以及48個經外奇穴為主線,圖文並茂地介紹其精準定位、快速取穴法、功效,手繪穴點陣圖與真人圖相配,穴位定位精準。語言淺顯易懂,對穴位標注十分清晰。大部分穴位都有速記歌訣,幫助讀者記憶。另外,增加專家找穴取穴的視頻,掃碼可看,對初學者來說更加直觀。
作者介紹
李志剛教授、主任醫師、針灸學博士針灸推拿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國醫堂特需坐診專家常年致力於中醫養生的科研、教學和傳播工作,在中醫穴位養生、針灸療法等方面頗有建樹。
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針灸學會腦病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針灸學會現代針灸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性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神經病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中醫刮痧專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教育部評審專家。
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針灸學會腦病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針灸學會現代針灸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性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神經病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中醫刮痧專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教育部評審專家。
目錄
認識經絡系統和腧穴 13
經絡系統14
十二經脈15
十二經別21
十五絡脈21
奇經八脈21
腧穴22
腧穴與經絡的關係 22
腧穴的生理功能 22
腧穴的主治規律 24
取穴定位方法25
骨度折量定位法25
體表解剖標誌定位27
指寸定位法29
簡易取穴法30
十二經脈、任督二脈及腧穴 31
手太陰肺經32
經脈循行32
主治病症33
中府34
雲門34
天府34
俠白35
尺澤35
孔最36
列缺36
經渠37
太淵37
魚際38
少商38
手陽明大腸經39
經脈循行39
主治病症40
商陽41
二間41
三間41
合穀42
陽溪42
偏曆43
溫溜43
下廉43
上廉44
手三裡44
曲池45
肘髎45
手五裡46
臂臑46
肩髃46
巨骨47
天鼎47
扶突48
口禾髎48
迎香48
髀關62
伏兔63
陰市63
梁丘63
犢鼻64
足三裡64
上巨虛65
條口65
下巨虛65
豐隆66
解溪66
沖陽67
陷穀67
內庭68
厲兌68
足陽明胃經49
經脈循行49
主治病症51
承泣52
四白52
巨髎52
地倉53
大迎53
頰車53
下關54
頭維54
人迎54
水突55
氣舍55
缺盆55
氣戶56
庫房56
屋翳56
膺窗57
乳中57
乳根58
不容58
承滿58
梁門59
關門59
太乙59
滑肉門60
天樞60
外陵61
大巨61
水道61
歸來62
氣沖62
足太陰脾經69
經脈循行69
主治病症70
隱白71
大都71
太白72
公孫72
商丘73
三陰交73
漏穀74
地機74
陰陵泉75
血海75
箕門76
沖門76
府舍76
腹結77
大橫77
腹哀78
食竇78
天溪78
胸鄉79
周榮79
大包79
手少陰心經80
經脈循行80
主治病症81
極泉82
青靈82
少海82
靈道83
通裡83
陰郤84
神門84
少府85
少沖85
手太陽小腸經86
經脈循行86
主治病症87
少澤88
前穀88
後溪89
腕骨89
陽穀90
養老90
支正91
小海91
肩貞92
臑腧92
天宗92
秉風93
曲垣93
肩外腧94
肩中腧94
天窗95
天容95
顴髎96
聽宮96
足太陽膀胱經97
經脈循行98
主治病症99
睛明100
攢竹100
眉沖100
曲差101
五處101
承光101
通天102
絡卻102
玉枕102
天柱103
大杼103
風門104
肺腧104
厥陰腧105
心腧105
督腧106
膈腧106
肝腧107
膽腧107
脾腧108
胃腧108
三焦腧109
腎腧109
氣海腧110
大腸腧110
關元腧111
小腸腧111
膀胱腧112
中膂腧112
白環腧113
上髎113
次髎114
中髎114
下髎115
會陽115
承扶116
殷門116
浮郤117
委陽117
委中118
附分118
魄戶119
膏肓119
神堂120
膈關121
魂門121
陽綱121
意舍122
胃倉122
肓門122
志室123
胞肓123
秩邊123
合陽124
承筋124
承山125
飛揚125
跗陽126
昆侖126
僕參127
申脈127
金門128
京骨128
束骨129
足通穀129
至陰129
足少陰腎經130
經脈循行130
主治病症131
湧泉132
然穀132
太溪133
大鐘133
水泉134
照海134
複溜135
交信135
築賓136
陰穀136
橫骨137
大赫137
氣穴138
四滿138
中注138
肓腧139
商曲139
石關139
陰都140
腹通穀140
幽門140
步廊141
神封141
靈墟141
神藏142
彧中142
腧府142
手厥陰心包經143
經脈循行143
主治病症144
天池145
天泉145
曲澤145
郤門
經絡系統14
十二經脈15
十二經別21
十五絡脈21
奇經八脈21
腧穴22
腧穴與經絡的關係 22
腧穴的生理功能 22
腧穴的主治規律 24
取穴定位方法25
骨度折量定位法25
體表解剖標誌定位27
指寸定位法29
簡易取穴法30
十二經脈、任督二脈及腧穴 31
手太陰肺經32
經脈循行32
主治病症33
中府34
雲門34
天府34
俠白35
尺澤35
孔最36
列缺36
經渠37
太淵37
魚際38
少商38
手陽明大腸經39
經脈循行39
主治病症40
商陽41
二間41
三間41
合穀42
陽溪42
偏曆43
溫溜43
下廉43
上廉44
手三裡44
曲池45
肘髎45
手五裡46
臂臑46
肩髃46
巨骨47
天鼎47
扶突48
口禾髎48
迎香48
髀關62
伏兔63
陰市63
梁丘63
犢鼻64
足三裡64
上巨虛65
條口65
下巨虛65
豐隆66
解溪66
沖陽67
陷穀67
內庭68
厲兌68
足陽明胃經49
經脈循行49
主治病症51
承泣52
四白52
巨髎52
地倉53
大迎53
頰車53
下關54
頭維54
人迎54
水突55
氣舍55
缺盆55
氣戶56
庫房56
屋翳56
膺窗57
乳中57
乳根58
不容58
承滿58
梁門59
關門59
太乙59
滑肉門60
天樞60
外陵61
大巨61
水道61
歸來62
氣沖62
足太陰脾經69
經脈循行69
主治病症70
隱白71
大都71
太白72
公孫72
商丘73
三陰交73
漏穀74
地機74
陰陵泉75
血海75
箕門76
沖門76
府舍76
腹結77
大橫77
腹哀78
食竇78
天溪78
胸鄉79
周榮79
大包79
手少陰心經80
經脈循行80
主治病症81
極泉82
青靈82
少海82
靈道83
通裡83
陰郤84
神門84
少府85
少沖85
手太陽小腸經86
經脈循行86
主治病症87
少澤88
前穀88
後溪89
腕骨89
陽穀90
養老90
支正91
小海91
肩貞92
臑腧92
天宗92
秉風93
曲垣93
肩外腧94
肩中腧94
天窗95
天容95
顴髎96
聽宮96
足太陽膀胱經97
經脈循行98
主治病症99
睛明100
攢竹100
眉沖100
曲差101
五處101
承光101
通天102
絡卻102
玉枕102
天柱103
大杼103
風門104
肺腧104
厥陰腧105
心腧105
督腧106
膈腧106
肝腧107
膽腧107
脾腧108
胃腧108
三焦腧109
腎腧109
氣海腧110
大腸腧110
關元腧111
小腸腧111
膀胱腧112
中膂腧112
白環腧113
上髎113
次髎114
中髎114
下髎115
會陽115
承扶116
殷門116
浮郤117
委陽117
委中118
附分118
魄戶119
膏肓119
神堂120
膈關121
魂門121
陽綱121
意舍122
胃倉122
肓門122
志室123
胞肓123
秩邊123
合陽124
承筋124
承山125
飛揚125
跗陽126
昆侖126
僕參127
申脈127
金門128
京骨128
束骨129
足通穀129
至陰129
足少陰腎經130
經脈循行130
主治病症131
湧泉132
然穀132
太溪133
大鐘133
水泉134
照海134
複溜135
交信135
築賓136
陰穀136
橫骨137
大赫137
氣穴138
四滿138
中注138
肓腧139
商曲139
石關139
陰都140
腹通穀140
幽門140
步廊141
神封141
靈墟141
神藏142
彧中142
腧府142
手厥陰心包經143
經脈循行143
主治病症144
天池145
天泉145
曲澤145
郤門
序
經絡是聯絡臟腑肢節,溝通內外,貫穿上下,運行氣血,協調陰陽、調節人體各部分的通路。穴位也叫腧穴,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部位。
當人體患病時,常常會在經絡上出現明顯的壓痛、結節,相應的皮膚色澤、形態也會發生變化。這時,不僅可通過這些現象推斷病因和發病部位,也可根據經絡循行線路找到體表的某些穴位,通過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等方法進行治療。這些穴位療法簡便有效、成本低廉,深受歡迎。然而,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經絡穴位的普通讀者來說,要想瞭解經絡穴位的作用並實際運用,做到精准找穴取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書詳細介紹了人體的14條經脈上的所有穴位和經外奇穴,總計702個穴位的準確定位、最簡易的取穴方法、功能主治。全書採用手繪穴位圖加真人圖片的形式來標示穴位,定位更加清晰準確、形象直觀,查找更加方便。還給每個穴位拍攝了專家找穴取穴的視頻,對初學者來說更直觀。而且大部分穴位都有速記歌訣,幫助讀者記憶。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書中部分簡易取穴法更適合讀者用於穴位的快速定位,或進行按摩、拔罐、刮痧等中醫特色療法的取穴;而對於針灸取穴,一般臨床上均採用骨度分寸法等更專業複雜的取穴法,這樣定位會更加準確。
我們真誠地希望本書能給讀者帶去健康、幸福和快樂。
當人體患病時,常常會在經絡上出現明顯的壓痛、結節,相應的皮膚色澤、形態也會發生變化。這時,不僅可通過這些現象推斷病因和發病部位,也可根據經絡循行線路找到體表的某些穴位,通過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等方法進行治療。這些穴位療法簡便有效、成本低廉,深受歡迎。然而,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經絡穴位的普通讀者來說,要想瞭解經絡穴位的作用並實際運用,做到精准找穴取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書詳細介紹了人體的14條經脈上的所有穴位和經外奇穴,總計702個穴位的準確定位、最簡易的取穴方法、功能主治。全書採用手繪穴位圖加真人圖片的形式來標示穴位,定位更加清晰準確、形象直觀,查找更加方便。還給每個穴位拍攝了專家找穴取穴的視頻,對初學者來說更直觀。而且大部分穴位都有速記歌訣,幫助讀者記憶。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書中部分簡易取穴法更適合讀者用於穴位的快速定位,或進行按摩、拔罐、刮痧等中醫特色療法的取穴;而對於針灸取穴,一般臨床上均採用骨度分寸法等更專業複雜的取穴法,這樣定位會更加準確。
我們真誠地希望本書能給讀者帶去健康、幸福和快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