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常問:“佛是什麼?”禪師便會棒喝:“心即是佛。”其實,在我們想象力的邊緣,禪既是清朗高遠的心靈的境界,也是一種從容淡泊的生活態度。
人的身體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場,並與浩瀚宇宙的能量場相互聯接,只有通過外界的刺激與內心的感應,才能讓其中所潛在的能量激發出來,並越來越強大。禪太極就是能量催化劑,它能使你的身心如同滲入大地、融入大海、化作陽光、包羅虛空,與宇宙的最高能量合而為一!
我出生在河南八百里伏井山東麓一個偏僻的山村,南下是道家福地武當山,北上有佛門寶剎少林寺,離家較近的還有觀音聖地香山寺。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在游歷香山寺後曾留下“谷口聞鐘聲,林端識香氣。願言投此山,身世兩相棄”的名句。隋唐終南道宣律師感應“嵩岳之南香山,即菩薩成道之地”,香山為觀世音菩薩修行得道之地,香山寺內供觀世音舍利子和千手千眼觀音法緣。受南北佛道文化及當地觀音信仰的潛在影響,鄉人歲末農閑練拳習武、佳節吉日朝山還願的民風幾百年不變。
我兒時體弱,少年時又不幸喪父。母親大人一生虔誠信佛茹素,曾幾番帶我徒步上嵩山、武當山禮佛問道,8歲時又托同鄉的拳師教我少林小洪拳。機緣巧合,十歲那年,我有幸隨一世外高人學得了少林稀世拳程——“禪門太極拳”,但因當時年少,對它的淵源、內涵和寶貴價值都一無所知,只是希望能夠通過練拳來使身體變得強健,以慰慈母之心。
近十年來,有緣得到數位佛門高僧的點化,才讓我漸漸進入禪門太極拳“禪”的無邊境界。我的恩師龍平老和尚,抗戰前為南京棲霞寺高僧,南京陷落後,師父來到香港,繼而雲游東南亞以及歐美各國,向東西方人士廣泛傳播佛學文化,曾擔任新加坡佛教學會講師,現為香港慧蓮精合住持,弟子信徒難以計數。他精研佛法,亦道武道,常常為我講經說法,參禪開示,使我悟禪、練功皆受益無窮。
師父雖年逾百歲,但耳不聾、眼不花、發不脫,反應如同年輕人一樣機敏,思維清晰超過常人。他鼓勵我普傳“禪門太極拳”,為更多人帶來健康快樂。
信仰佛教的人往往都健康長壽,據統計我國古代557位高僧中,100歲以上12人,90歲以上42人,80歲以上142人,70歲以上361人,而同期那些帝王的平衡壽命為39歲。高僧生活淡泊,清苦,完全素食;而帝王的物質享受優越,山珍海味、玉液瓊漿,御醫不離左右。歷代高僧長壽並非有靈丹妙藥,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主要與他們清心寡砍的心情和日常生活習慣等有關,當然還有他們獨特的活動——誦經、禮佛、坐禪、練武及居住環境等有關。而養生不一定要出家,只要學習他們的養生方式,不入佛門也可健康長壽!所以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怎樣讓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甚至少年兒童,都能從中國禪宗古老的健康養生哲學和方法中受益,並讓它發揚光大,為全世界人美造福呢?
不僅老年人需要延年益壽、盡享安康,中年人是國家的棟梁,年輕人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少年兒童是未來的希望,他們都需要獲得身、心的平衡發展。雖然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社會”,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真正重視“人以健康為本、以身心平衡為和諧”呢?社會再怎麼進步,科技再怎麼發達,“人”才是這個社會的主體。
為了師父造福全人類的大慈大悲之心,為了響應國家全民健身的號召,我終于下定決心,盡自己平生所學、所悟,向世人傳播“禪太極”這一簡單有效、適合當今人們生活節奏和心理狀態的健身養心功法。禪門太極拳由于一直隱在佛門內,幸運地沒有被體操化、競技化、舞蹈化、大眾化、因此它幾乎保留了古拳的原貌,依然純樸無華、自然和諧。但作為古拳,它的套路太長,招式重復太多,並不適合現代人壓力大、時間緊的生活狀態。再者,由于一些簡化“太極拳”已普遍深入民心,“太極”幾乎已被等同為“老人拳”,這使得大部分年輕人生厭。基于此,我在“禪門太極拳”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了一些演變和革新,經過數年的推廣數學,已有數萬名學員修習禪太極,亞洲最頂級健身會所已將禪太極作為重要健身項目,吸引了大批金領、白領,學員遍及香港、台灣、新加坡、上海、深圳等地,禪太極已經形成人們健康身心的一種全新的鍛煉方式。古老的禪太極,不朽的禪門養生之道,終于在21世紀的繁忙都市中煥發無限生機,帶給現代人一片清涼的內心世界!
蓮花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