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世紀大學的“思想”作用(思想的產生)和“職業”作用(人的培養)出發,關注中世紀大學機構的運行,了解大學成員如何匯聚並生活于其中,考察這個智力活動的社會與機構的基礎,分析中世紀大學同當時社會所建立的聯系,從而試圖構建中世紀文化的社會學。

書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如關于中世紀大學誕生于12世紀初和13世紀初的機構的與精神的雙重變革的思想;關于中世紀大學盡管脆弱卻催生了最初的人文環境的思想;關于對中世紀大學的控制很早便構成教會、君王和城市的政治賭注的思想;關于中世紀大學對于文化整體面貌的變革,對于歐洲社會精英的構成與功能均有重大影響的思想,都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大學的誕生與確認(12—13世紀)
第一章 大學之源
一、12世紀初西方的學校
二、12世紀的文藝復興
三、最早的大學
四、“自發的”大學和“創建的”大學
第二章 大學如行會
一、機構與特許權
二、教學組織
三、大學歷史的社會層面
第三章 13世紀的問題與沖突
一、托缽會修士和世俗教師
二、經院哲學的頂峰與危機
第二部分 中世紀末(14—15世紀)︰衰退乎?變革乎?
第四章 大學與教會
一、大學神學的失敗
二、教會中的法學家
第五章 大學與國家
一、君主創辦大學
二、供職于國家
三、大學與政治
四、大學自治的終結
第六章 大學與社會
一、富人與窮人
二、科學與貴族
三、科學與工作
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中世紀大學長期以來便受到歷史學家的關注,被認為是當時西方文明最具原初性的創造。古人實際忽視了這些清晰確定、嚴密組織、歷經三個世紀的機構,它們幾乎獨自地承擔了一種類型的教學,更廣泛地說,一種類型的文化。全部,或幾乎是全部的神學、哲學、法學、科學等學科均在大學中實施。人們研究最多的是這些學科,對于多數人來說,大學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大學所授學說的歷史,即一部哲學、法學或科學的通史。但以另一種方式撰寫中世紀大學史也是可能的,人們可以將中世紀大學作為一定歷史環境中的機構和群體來研究。斯文‧斯泰林‧米肖(Sven Stelling—Michaud)為此在中世紀大學的歷史文獻中區分了兩種著作,一種是關注這些大學“內部歷史”的著作,另一種是關注這些大學“外部歷史”的著作,人們可以在同樣意義上,運用戈登‧萊夫(Gordon Lelf)所作的區分,中世紀大學的“思想”作用(思想的生產)和“職業”作用(人的培養),並從中看到對中世紀大學的兩類可能研究的出發點。

此書將基本涉及的是第二類問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對大學所授的內容本身漠不關心,實際上教學內容對于大學機構來說肯定具有一定影響,特別對于大學講授何種思想和發揮何種作用產生影響。但是我們不對大學所建立和所教授的學說作詳細研究,這超出了我們的能力。因此,這里不是大學歷史的完整教科書,但在我們看來,可以成為部分教科書。

首先,值得研究的是大學機構的運行,了解哪些人匯聚其中並如何生活其中。如果願意的話,就是研究智力活動的社會與機構基礎,分析中世紀大學同當時社會所建立的聯系。大學的歷史不應當同社會歷史的其他部分相割裂,至少應當獲得那些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與大學事務的社會群體的信息。喬治‧杜比(Geor Duby)寫到,“研究學校的機構、組織、方法,學校傳授的概念,學校的設施,學校在社會中的分布,學校與其他家庭的、軍事的、宗教的、政治的社會環境的關系”,對于一定社會“精神狀態的認識”,“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們可以想到,將大學作為有生命的機構和人群來認識,可以啟發思想史的研究。不能把中世紀大學所建立的學說僅僅作為“在永恆的情況下”(sub specie aeterrlitatis)的獨立于所有歷史背景的抽象系統。哲學史學家保羅‧維諾(Paul Vig-naux)證實道︰“托馬斯主義在當代的復興,絲毫不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體現著聖托馬斯的真實智慧”,因為“托馬斯主義者在永恆中看到一個系統、一個全面的統合、一個單一的完美”。實際上,由于實踐條件的認識(大學的物質設置、教學方法)和建立大學的社會環境的變化由于對于這些學說的理解而明顯得到了改善。在中世紀大學學者的理論與他們生活的具體環境、興趣、趨向、價值之間,肯定有著復雜的相互作用。

做出這樣綜論的時機尚不成熟,因為中世紀大學的社會歷史極不完整.假設和問題多于肯定的東西。我們試圖在後面章節中,在收集若干臨時獲得的結論的同時,指出尚存疑問的問題。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只涉及關于機構的或社會的歷史調查。總而言之,有必要指出,追求的目標是試圖構建中世紀文化的社會學。具體說,當然是大學和大學學者的文化社會學,因為其他形式的文化,貴族文化、平民文化等,均全然脫離大學。

最後,需要指出本書的其他兩個自願性的局限。首先,我們只談及大學,它表示至少自13世紀初便存在的相當明確的一類機構。我們將不涉及當時西方國家存在的其他類型的教學機構︰一方面是修道院(在中世紀前期當然不重要),另一方面是不在大學之內的其他所有類型的學校(語法“小學”、私人家庭教師、公證人學校、法律學校、商業學校等)。我們並不忽視這些學校的研究價值,也許我們嚴守著一個太過傳統的概念;將大學同其他學校區分開來。實際上,這些學校應當為大學文化保證大學範圍之外的文化傳播,至少是部分地保證。遺憾的是,這些學校留存的資料極少,涉及這一主題的著作也十分稀少,導致所有研究的企圖夭折。因此,這里不是中世紀的“教育史”,而僅僅是對這一歷史中最為人所知的那部分歷史的一些思考。

另外,我們並不探討中世紀向文藝復興過渡的階段,不探討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人文主義滲入大學之中的問題。我們不是有意引起關于兩個階段中間存在深刻斷裂的舊題,而是擔心距離此書的範疇太遠。因此我們認為,最好是將中世紀大學作為一個整體來探討,而不是讓14和15世紀的人生活在對尚未到來的文藝復興的期待之中。我們寧願讓他們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而不過分擔心將要到來的東西。請讀者去判定這一想法是否有損于歷史的智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