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大學史

聖約翰大學史
定價:348
NT $ 303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聖約翰大學73年校史的研究。 一所已消逝了半個多世紀的教會大學的歷史。除了散落於世界各地的白發蒼蒼的校友和少數研究者外,如今了解和熟悉聖約翰大學往事的人已寥落無幾。當年灑落在茂林淺草中的校園建築大多猶在,但早已陳漆斑剝、物是人非,失卻往日的神韻,那花園般的校園和洋派十足的校風也早已渺不可尋,就連梵王渡這個地名也在時代變遷中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這樣一所大學,本身就是一道永恆的風景,不應該僅僅佇立在校友的記憶中,更不應該長久地被歷史遺忘。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書院到大學
 一 創校緣起
 二 預科與正科
 三 美國注冊
第二章 管理系統與管理實務
 一 行政、財務、教務:三位一體的管理系統
 二 依法治校與辦學特色:管理實務探尋
第三章 從分齋制到院系制:系科與課程設置的演進
 一 中西學分齋制下的分科教學
 二 院系制下的分科教學
 三 附屬中學概況
第四章 發展與挫折
 一 不平靜的校園
 二 「國旗事件」與光華大學創立
 三 延宕多年的立案爭端
 四 戰亂下的學生運動
第五章 英文與國文教學
 一 卜舫濟的「英語運動」
 二 英語:教學語言
 三 國文教學
第六章 校園與校風
 一 美麗的校園,豐富的生活
 二 校園建築
 三 昂貴的學費,嚴格的管理
 四 洋派校風
 五 商海中的「光與真理」
 六 文體活動與校園文化
第七章 社團與刊物
 一 學生社團
 二 校園報刊
第八章 教員與校友風采
 一 名師薈萃
 二 桃李芬芳
第九章 聖約翰情結
 一 建國前后
 二 院系大調整與約大被裁撤
 三 聖約翰情結:校友心中的母校
附錄
 1.聖約翰大學校歌
 2.聖約翰大學大事記
 3.聖約翰大學自編校史稿
 4.聖約翰大學章程舉要
 5.聖約翰大學各級行政負責人任職簡況表
 6.聖約翰大學歷屆畢業生、肄業生名錄
 7.世界各地聖約翰大學校友會
 8.參考文獻要目
后記
 

聖約翰大學是美國聖公會在上海創辦的一所著名的大學,曾被譽為「東方的哈佛」、「外交人才的養成所」。它創設於1879年,1952年被裁撤,在它存在的73年中,曾經寄托著中國許多學子的憧憬和夢想,培養出一大批各界精英。有人對《密勒氏評論報》1933年出版的英文《中國名人錄》作過統計,發現它收入的960人中,有620人的簡歷列有在本國上過的學校,其中曾在聖約翰就學者占61名,居各校之冠。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長期以來國內學術界對聖約翰大學的歷史諱莫如深。雖然過去聖約翰大學校方和校友曾編寫、出版過一些有價值的著述,如Mary Lamberton所著St.John』s University,聖約翰大學自編的《聖約翰大學五十年史略(1879--1929)》、《聖約翰大學自編校史稿》,以及1938屆校友汪統所撰《著名大學聖約翰》等,但那只是有關聖約翰大學概況的介紹,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校史。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認識的調整,教會的歷史,自然也包括教會大學的歷史開始進AM內學者的視野,出現了不少研究成果,如顧長聲的《傳教士與近代中國》、《從馬里遜到司徒雷登》,王立新的《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顧衛民的《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等,都有相當篇幅論述教會教育,其中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聖約翰大學。由於聖約翰大學在中國教會大學中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有些學者還對聖約翰大學進行了專門的研討,比較重要的有羅蘇文的《論聖約翰模式》(載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8年第3期),徐以驊的《教育與宗教:作為傳教媒介的聖約翰大學》(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徐以驊、韓信昌合著的《海上梵王渡一聖約翰大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上述成果雖各有側重,為進一步研究聖約翰大學的歷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並不足以展現聖約翰大學的歷史全貌。

本書作者在充分挖掘聖約翰大學檔案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文獻資料和口述資料,窮數年之力,完成了這部50多萬字的《聖約翰大學史》。這部著作將聖約翰大學的歷史放到中西文化交流和上海城市社會變遷的雙重背景下加以考察和論述,采取縱向與橫向並舉的方式來展現聖約翰大學從一所普普通通的洋學堂發展成為一所學子趨之若鶩的頂尖名校的歷程。縱向研究,意在展示聖約翰大學從創校到最終被裁撤的特殊軌跡及其階段性;橫向研究,選擇聖約翰大學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性的層面,如管理系統與管理實務、系科結構與課程體系、英文教學與國文教學、校園與校風、社團與刊物、教員與校友風采等進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借以說明聖約翰大學的獨特性,以及聖約翰大學之成為頂尖名校的深層原因.

這部校史不僅資料翔實,而且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觀點:

一、作為美國聖公會在上海創設的一所大學,聖約翰大學的歷史是與西方基督教在華傳教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的創設初衷就是為了推進教務,擴大聖公會在中國的影響,因此說它是「傳教的媒介,,並不為過。但是,聖約翰大學並不是一個神學院,而是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神學教育從來不占主導地位,相反,隨著時代的推移和學校的發展,聖約翰大學的宗教氣氛越來越趨向淡化,系科結構和課程體系則越來越世俗化。

二、聖約翰大學設立於上海,它的存在和發展,又與上海城市社會的變遷息息相關。可以說它是在上海城市快速邁向現代工商都會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上海的崛起和繁榮為它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並從根本上影響了學校規模、系科結構和課程設置,在這個意義上說,是上海塑造了聖約翰;但聖約翰嶄新的教育理念,先進的辦學模式,以及它所培養出來的知識精英又為上海的發展與繁榮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新的內涵。

三、聖約翰大學是在中西文化沖突與交融的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它的英語教學、體育教育和系科知識體系,也包括它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教授會制度、學生自治制度等,對中國而言,都是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不僅改變了中國學子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而且為正在形成中的中國現代大學體制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西學之外,聖約翰大學並不排斥國文教學和國學教育,因此,在它的課程設置中也給中國傳統文化留下了一定的空間,甚至還設立了「也誕日」在這個意義上,聖約翰大學又可以說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

四、聖約翰大學的成功,與長期主持校政的卜舫濟務實、開明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努力是分不開的。卜舫濟是一個傳教士,但他更是一個教育家,他把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聖約翰大學,他倡導的英語教學運動,他的募款能力,以及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最終都化成了聖約翰大學的特色。

五、當然,聖約翰大學的發展並不一帆風順,在「非基運動」和民族主義的洗禮下,聖約翰大學曾經歷過嚴重的危機,如「國旗事件」、「注冊風波」等,一度使它陷入極其尷尬的境地,但最後都涉險而過,其中的緣由實在值得深長思之。

上述這些觀點都是從具體的史料分析中得來,客觀、中肯,令人信服。這部厚重而有創見的校史著作的出版,無論對聖約翰大學的歷史,對中國近代教會大學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還是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與探索,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