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內首部步本華哲學—美學研究專著。其主要特點在於:第一,獨到地辨析了叔本華哲學與柏拉圖哲學、印度思想的復雜關系;第二,呈現了德國哲學從康德到海德格爾之現實化過程中叔本華的橋梁性作用;第三,系統清理了叔本華的主要美學遺產,尤其難能可貴地發掘了那些被批評家和美學史家忽略了的且叔本華本人亦不曾清醒地意識到的但又是重要而有價值的美學觀念。
此外,本書還以學術性的方式表達了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關注和批評。厚重與清新,沉穩與激揚,學術與批評在此有一種奇妙的混合與統一。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本體的轉換
一 主體的或現象的意志
二 身體之「我」
三 身體與意志的同一
四 內部感覺與意志主體
五 內部感覺與意志本體
第二章 可疑的內部感覺
一 學術性責難
二 不可逾越的主客體之分和時間之流
三 不成功的救治
四 可能意味深長的自相矛盾
第三章 自然意志論
一 不可缺少的自然意志論
二 合於理的命名
三 詩意、思想史和自然科學
四 語言深處
五 對朱熹和中國哲學的借取
第四章 從超絕到經驗
一 超絕夢想
二 經驗情懷
三 形而上學:超絕的與內在的
四 統一的現象與自在之物
五 搖擺於「超絕」與「經驗」之間
六 意志:顯現重於自在
第五章 痛苦人生
一 痛苦:從自然到人生
二 人作為肉體的存在
三 人作為精神的存在
四 悲觀與樂觀之爭
五 解釋與改造
六 痛苦作為解脫於痛苦的途徑
第六章 任何事物都是美的:美學術體論
一 理念的柏拉圖意義
二 叔本華的理念:走出本體之橋
三 任何事物都是美的
第七章 惟本質才是藝術的對象:藝術本體論(上)
一 穿越個別或偶然
二 拆除主體性障礙
三 音樂與情感本體
第八章 惟本質才是藝術的對象:藝術本體論(下)
一 本文與意義的二元對立
二 理念、概念、表象
三 藝術中的概念問題
四 作為直觀表象的理念即藝術的惟一對象
五 被認識或否定的理念
第九章 從認識個體到純粹主體
第十章 純粹認識與審美認識
第十一章 天才即純粹認識
第十二章 想象作為哲學的和批判的功能
第十三章 瘋癲與天才
第十四章 意志的詩化流播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英文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本體的轉換
一 主體的或現象的意志
二 身體之「我」
三 身體與意志的同一
四 內部感覺與意志主體
五 內部感覺與意志本體
第二章 可疑的內部感覺
一 學術性責難
二 不可逾越的主客體之分和時間之流
三 不成功的救治
四 可能意味深長的自相矛盾
第三章 自然意志論
一 不可缺少的自然意志論
二 合於理的命名
三 詩意、思想史和自然科學
四 語言深處
五 對朱熹和中國哲學的借取
第四章 從超絕到經驗
一 超絕夢想
二 經驗情懷
三 形而上學:超絕的與內在的
四 統一的現象與自在之物
五 搖擺於「超絕」與「經驗」之間
六 意志:顯現重於自在
第五章 痛苦人生
一 痛苦:從自然到人生
二 人作為肉體的存在
三 人作為精神的存在
四 悲觀與樂觀之爭
五 解釋與改造
六 痛苦作為解脫於痛苦的途徑
第六章 任何事物都是美的:美學術體論
一 理念的柏拉圖意義
二 叔本華的理念:走出本體之橋
三 任何事物都是美的
第七章 惟本質才是藝術的對象:藝術本體論(上)
一 穿越個別或偶然
二 拆除主體性障礙
三 音樂與情感本體
第八章 惟本質才是藝術的對象:藝術本體論(下)
一 本文與意義的二元對立
二 理念、概念、表象
三 藝術中的概念問題
四 作為直觀表象的理念即藝術的惟一對象
五 被認識或否定的理念
第九章 從認識個體到純粹主體
第十章 純粹認識與審美認識
第十一章 天才即純粹認識
第十二章 想象作為哲學的和批判的功能
第十三章 瘋癲與天才
第十四章 意志的詩化流播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英文目錄
序
金惠敏博士所著《意志與超越》一書是在他的學位論文的基礎上經修改補充而完成的,這是一部研究叔本華哲學和美學思想的學術性專著,我以為它是近年來我國叔本華研究方面取得的可喜的新成就。
在近代西方哲學家中間,叔本華的名字傳人中國還是比較早的。從19世紀末至 世紀初,當時努力向西方學習新思想的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就開始從叔本華那里受到啟迪。特別是由於王國維的倡導,叔本華思想在中國曾一度流行。王國維是我國最早系統地研究叔本華學說的大學者,他不僅寫過全面介紹叔本華哲學、美學和教育思想的文章,而且還把叔本華思想應用於文藝評論。他的著名的《〈紅樓夢〉評論》一文,就是應用叔本華的哲學和美學思想去解釋文學現象的代表作,曾經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在王國維之後,我國報刊上陸續發表過不少介紹和討論叔本華的文字,叔本華的一些概念和話題也時常出現於我國文壇和大學講壇,但是嚴格地說,這些很難稱得上是對叔本華的認真深人的、系統的學術性研究,對叔本華的闡釋和了解始終停留在較淺的表層。解放以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西方哲學的研究受到政治運動的嚴重干擾,叔本華和其他一些西方哲學家都被簡單地戴上帽子,列人另冊,有關他們的學術研究實際上已經中斷了。只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迎來了學術研究的春天,我們的學者開始解放思想,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去對待西方哲學和哲學家們,打破過去在丫『以階級斗爭為綱」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條條框框,按事物的本來面目進行深人研究,如實地加以評判,從而獲得許多新的研究成果,把西方哲學研究推進了一大步。有關叔本華的研究也展開了新的一頁,不過像金惠敏的《意志與超越》那樣用新視角、新觀點、新方法,通過認真鑽研第一手資料並廣泛吸收國外最新研究成果而寫成的研究著作,確實還是不多見的。
本書最突出的優點在於作者對所討論的問題作尋根究底的探索和細致而具體的分析,很少有目前某些著作中常見的大而無當的泛泛空論。這種認真做學問的科學態度和扎實的學風,是很值得提倡的。一般研究者所忽略的或僅僅憑想當然來加以處理的叔本華思想的精微之處,經過作者的探究,往往發掘出許多新意。例如,叔本華和柏拉圖哲學的關系,在作者縝密的剖析之下,使人得到與過去大不相同的新認識,我以為作者所提出的一些獨到見解是相當有說服力的。當然,對叔本華也像對其他哲學家一樣,學術界會有不同的理解、詮釋和不同的評價,作者在本書中的某些看法和結論可能會引起異議,這是需要通過「百家爭鳴」來解決的。這樣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能引起學術界的注意並展開討論,無疑將會促進我國的叔本華研究的進一步深人。
如果說本書還有美中不足之處需要改進,那麽我想首先應補充關於尼采和叔本華的關系的論述。作者在後記中說明,他原先計划的研究題目是寫一部意志主義美學史,叔本華僅僅是其中的第一部分,而全書的重點則放在尼采及以後直至當代。由於這一研究工程浩大,後來寫成的博士論文只限於叔本華的部分,沒有涉及尼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總覺得討論叔本華而不談尼采是一個缺憾,因為對於了解叔本華思想實質、特別是其根本弱點來說,尼采實在是太重要了。尼采開始作為叔本華哲學的熱烈崇拜者和信徒,而後來終於與叔本華哲學決裂,反戈一擊,成為叔本華的激烈批判者,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以叔本華為開端的這一近代西方思潮本身發展的內在邏輯所決定。可以說,尼采以自己的方式實現了對叔本華哲學的揚棄和超越,因比他對後世的思想影響也就更大得多。我衷心希望金惠敏博士繼續進行他的這一富有成果的研究工程,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來,將翹首企足以待。
在近代西方哲學家中間,叔本華的名字傳人中國還是比較早的。從19世紀末至 世紀初,當時努力向西方學習新思想的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就開始從叔本華那里受到啟迪。特別是由於王國維的倡導,叔本華思想在中國曾一度流行。王國維是我國最早系統地研究叔本華學說的大學者,他不僅寫過全面介紹叔本華哲學、美學和教育思想的文章,而且還把叔本華思想應用於文藝評論。他的著名的《〈紅樓夢〉評論》一文,就是應用叔本華的哲學和美學思想去解釋文學現象的代表作,曾經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在王國維之後,我國報刊上陸續發表過不少介紹和討論叔本華的文字,叔本華的一些概念和話題也時常出現於我國文壇和大學講壇,但是嚴格地說,這些很難稱得上是對叔本華的認真深人的、系統的學術性研究,對叔本華的闡釋和了解始終停留在較淺的表層。解放以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西方哲學的研究受到政治運動的嚴重干擾,叔本華和其他一些西方哲學家都被簡單地戴上帽子,列人另冊,有關他們的學術研究實際上已經中斷了。只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迎來了學術研究的春天,我們的學者開始解放思想,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去對待西方哲學和哲學家們,打破過去在丫『以階級斗爭為綱」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條條框框,按事物的本來面目進行深人研究,如實地加以評判,從而獲得許多新的研究成果,把西方哲學研究推進了一大步。有關叔本華的研究也展開了新的一頁,不過像金惠敏的《意志與超越》那樣用新視角、新觀點、新方法,通過認真鑽研第一手資料並廣泛吸收國外最新研究成果而寫成的研究著作,確實還是不多見的。
本書最突出的優點在於作者對所討論的問題作尋根究底的探索和細致而具體的分析,很少有目前某些著作中常見的大而無當的泛泛空論。這種認真做學問的科學態度和扎實的學風,是很值得提倡的。一般研究者所忽略的或僅僅憑想當然來加以處理的叔本華思想的精微之處,經過作者的探究,往往發掘出許多新意。例如,叔本華和柏拉圖哲學的關系,在作者縝密的剖析之下,使人得到與過去大不相同的新認識,我以為作者所提出的一些獨到見解是相當有說服力的。當然,對叔本華也像對其他哲學家一樣,學術界會有不同的理解、詮釋和不同的評價,作者在本書中的某些看法和結論可能會引起異議,這是需要通過「百家爭鳴」來解決的。這樣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能引起學術界的注意並展開討論,無疑將會促進我國的叔本華研究的進一步深人。
如果說本書還有美中不足之處需要改進,那麽我想首先應補充關於尼采和叔本華的關系的論述。作者在後記中說明,他原先計划的研究題目是寫一部意志主義美學史,叔本華僅僅是其中的第一部分,而全書的重點則放在尼采及以後直至當代。由於這一研究工程浩大,後來寫成的博士論文只限於叔本華的部分,沒有涉及尼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總覺得討論叔本華而不談尼采是一個缺憾,因為對於了解叔本華思想實質、特別是其根本弱點來說,尼采實在是太重要了。尼采開始作為叔本華哲學的熱烈崇拜者和信徒,而後來終於與叔本華哲學決裂,反戈一擊,成為叔本華的激烈批判者,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以叔本華為開端的這一近代西方思潮本身發展的內在邏輯所決定。可以說,尼采以自己的方式實現了對叔本華哲學的揚棄和超越,因比他對後世的思想影響也就更大得多。我衷心希望金惠敏博士繼續進行他的這一富有成果的研究工程,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來,將翹首企足以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