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絕對真實的歷史記錄和老照片去重現當年中國商業的巨無霸,幾經金錢堆聚,幾經商海沉浮。記述了北京對俄國貿易的老字號企業大盛魁的興衰史。
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二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庫倫(今烏蘭巴托)、恰克圖、內蒙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其資本十分雄厚,聲稱其資產可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的道路。
大盛魁的創辦人並不是什麼富戶大商,而是三個小販。原來康熙時,清政府在平定准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中,由於軍隊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間或無水,至瀚海等砂磧地方,運糧尤苦」,遂准商人隨軍貿易。在隨軍貿易的商人中,有三個肩挑小販,即山西太谷縣的王相卿和祁縣的史大學、張傑。他們三人雖然資本少,業務不大,但買賣公道,服務周到,生意十分興隆。清兵擊潰噶爾丹軍后,主力部隊移駐大青山,部隊供應由山西右玉殺虎口往過運送,他三人便在殺虎口開了個商號,稱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為大盛魁,這就是大盛魁商號的創始經過。
大盛魁商號極盛時,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蒙古的王公貴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債務人。該商號三年分紅一次,盛時每股分紅可達一萬余銀兩。大盛魁商號是股分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銀股、身股外,還專門另設財神股和狗股。據說,財神股的來歷是:該商號在初創時,營業很不順利。在過大年的時候,王相卿、史大學、張傑三個人已經揭不開鍋,只能喝些米湯過年。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身穿蒙古袍、背着一個包裹的壯漢,要吃飯充飢。他三人見是過路人,便熱情接待,把自己僅有的米湯讓給壯漢喝。這個一壯漢喝完米湯后說是出去辦點事,便留下包裹走了。此后,這個壯漢再未返回。於是他三人打開包裹一看,原來是一包白銀。以后,多次查訪壯漢,亦無下落。他三人商量后,決定暫時挪用壯漢留下的銀子作為商號資本,擴大經營。此后,商號生意十分順利,賺了不少銀兩。他三人覺得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是財神變化成壯漢給他們送來了資本。便把原來那位壯漢包裹里的銀數留過,作為財神股,把此股所分紅利記入「萬金帳」,作為護本。同時,為了紀念他們創業時過大年喝米湯的日子,規定每年正月初一商號要喝一頓米湯。關於狗股,也有一個故事:據說一次庫倫發生災情,糧價騰漲,庫倫分號為了把這一情報報告總號,便讓一只狗帶信到歸化(今呼和浩特),當總號收到狗帶來的信后,立即大購糧食,囤積居奇,獲得了巨額利潤。為了紀念這次生意的成功,特別給狗也頂了股份。還有一說是:一次,大盛魁商號某經理在過草原的途中病倒,便讓一只狗返回總號報信,結果救了這位經理的性命,所以給狗也頂了股分。
清末,由於沙俄在我國蒙古、新疆和東北地區的侵略活動不斷擴大,使大盛魁的營業受到影響,日見蕭條。后來,俄國革命成功,外蒙古獨立,大盛魁又喪失了在這兩個地方的商業資本和商業市場。加之大盛魁商號后期用人不當,一些掌櫃揮霍浪費驚人,侵吞號款事件屢有發生。1929年,雄踞塞北二百余年的大盛魁商號終於宣告倒閉,結束了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