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中華美食掌故》、《名茶掌故》完稿之際,深感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一種意猶未盡之感油然而生,於是有了《食聖》、《吃神》、《酒仙》、《茶痴》四書的編寫。
這四本書,大多是名人與美食的傳說故事,名人與美食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相得益彰。這些傳說,在歷代人們的口耳相傳中,不斷地豐富著、發展著,因而帶有明顯的時代、地域特征。其中善意附會者有之,張冠李戴者有之,不同版本相互矛盾者亦有之,然而人們似乎不計較這些,每於茶余飯後津津樂道,尤其在接待遠方朋友的酒桌上,更會如數家珍般滔滔不絕地講出某名吃、某名萊的來龍去脈,某名酒、某名茶的掌故淵源,借以擴大自己家鄉的文化品牌。
20世紀80年代,著名民俗學者張紫晨老師,在其導師鍾敬文先生的指導下,從很多不被人重視的口頭文學素材中,挖掘出極有價值的民俗學資料。他帶領弟子、家人一起上陣,編出了一批有影響的書籍,並寫出了專著《中國古代傳說》,時至今日,此書也是民俗學、傳說學的開山之作。先生從學術的角度,對大量素材進行了精心的梳理和系統的理論闡述,呼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傳說學」。當年本人有幸做過張先生的責任編輯,有機會親聆教誨,並第一時間拜讀大作。先生的人品、學問、赤子之情深深地感染、激勵著我,也是我得以進入這一領域的契機和動力。
如今,先生已西去,若冥冥中有知,先生一定能體會到本叢書之編輯正是步先生後塵,希望能為有心人平添幾許談資雅趣,能為忙碌的人們送去一點溫馨快樂┅┅借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靈!
時間倉促,一些作品的原創者未能聯系上,在此深表謝意,希能來電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