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注我:象山學術及江右思想家研究

六經注我:象山學術及江右思想家研究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研究以陸九淵心學思潮及其對後世文化影響和江右思想家學術與實踐活動的論文集。陸九淵作為中國哲學史乃至中國思想史上的璀璨明星,他提出的「心即理」的命題,斷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實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不僅推動了心學運動的展開並取代正統理學(程朱理學)而蔚為一代思潮,並且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歷史文化的風貌與進程。

作者簡介:

鄭曉江,1957年6月生,曾下放農村勞動10年,1982年畢業於南昌大學哲學系,留校任教,專門從事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學的研究。1992破格晉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正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曾任南昌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古籍研究所所長、南昌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總編輯。現任南昌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道德科學研究所所長、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人生科學研究中心兼職副主任、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已出版專著《傳統道德與當代中國》(安徽教育出版社);《穿透人生》(上海三聯);《傳統──現代人的兩刃劍》(江蘇人民出版社);《中國人生精神》、《西方人生精神》、(廣西人民出版社);《中華民族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出版社);《拷問人生》(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中國死亡智慧》、《楊簡》(台灣三民書局);《禍福之門》、《生死智慧》(台灣漢欣出版社);《善死與善終》(雲南人民出版社);《中華賢哲》(廣西教育出版社);《超越死亡》、《生命終點的學問》(正中書局)。主編著作5本:《中國神秘術大觀》、《中國死亡文化大觀》《中國生育文化大觀》(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中國避邪文化大觀》(花城出版社);《療救人生》(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


象山心學思想之特質
論朱陸之爭
陸九淵心學之特征及其與經學的關系
一 陸氏心學之特征
二 陸氏心學的經學觀
陸九淵思想探源
一 陸九淵與陸氏家學
二 陸九淵學系
三 從朱陸之爭看陸九淵心學的立學基點
象山誠學的心學旨趣
一 本體之誠
二 誠者自成
三 誠能化德
象山的學術思想
象山視域中的佛教及其檢討
一 「同異異端」與「是非異端」
二 「大偏之學」與「明手鋤頭」
三 「在世為公」與「出世求私」
四 「儒體佛用」與「陽儒陰釋」
「死生大矣」——陸象山生死哲學探微
一 生死態度:「亦自然」
二 生死價值論:「刀鋸鼎鑊底學問」
三 生死超越論:「煌煌在宇宙間」
四 簡短的結論
象山儒學之實學性質及其展開
一 問題與方法
二 象山儒學的根基:「實理」
三 象山儒學的發顯:「實德」
四 象山儒學的本質:崇本務實
陸象山的「正心」、「正理」、「正道」論
一 作為道德基礎的「正心」論
二 作為核心的「正理」
三 由「直道」而「正道」的政治觀
論陸九淵哲學的本體論思想
一 夾雜著片面的客觀唯心主義本體論思想的心學本體論——「太極」為萬事萬物的終極之理
二 呈現出濃厚的二元論乃至多元論色彩的心學
一元論思想——攝天、道、理、性於心的一元論
講明與踐履——象山教化理論與實踐
一 民之於道,系乎上之教
二 士之於道,由乎己之學
三 一意實學,躬行踐履
四 幾點思考
陸學與禪學釋辨蔣九愚
陸象山心學的實質是道德人學
一 陸象山心學理論中所探討的人是「道德人」
二 陸象山心學理論中所探討的「心」是「人心」和「道心」相統一的「道德人」的心
三 陸象山創立心學的目的是教人成為一個「志道」、「踐道」、「備道」的「道德人」
四 陸象山的心學是道德本體論、道德認識論和道德方法論相統一的道德人學
從道德修養思想論陸九淵的倫理主體意識
一 「吾心即宇宙」與「心即理」
二 「先立乎其大者」與「易簡工夫」
三 「六經注我」與「自作主宰」
四 陸九淵道德修養論對道德教育的啟示
論陸象山的風俗觀
一 辟俗以明理
二 脫俗以修身
三 化俗以成民
四 檢討與反省
陸象山「獄訟」思想及實踐簡論
一 獄訟之弊傷政害民
二 存心聽訟明辨是非
三 曉以理義俗厚訟寡
「三陸」與朱子面晤述論——兼及諸賢個性、學識簡析
一 梭山九韶與朱熹面晤一次
二 復齋九齡與朱熹面晤兩次
三 象山九淵與朱熹會面兩次
四 從上述「三陸」與朱子會晤情況來看,除鵝湖一次是呂祖謙誠邀之外,其余見面均是「三陸」主動求見的
論陸九淵的經濟思想與實踐
一 陸九淵的經濟思想探究
二 陸九淵的經濟管理實踐
三 陸九淵經濟思想的意義及評價
試論陸學的基本問題
一 「宇宙」觀念
二 「宇宙」大視野
三 結語
象山的影響及後世評價
江右思想家學術與實踐活動
附錄
 

我自從在1994年第一次到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參加「紀念陸象山誕辰86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來,一直對象山先生、梭山先生、復齋先生的思想與學術情有獨鍾,先後有11次赴金溪,沉潛於象山哲學與文化,寫出了十余篇有關的論文與隨筆。2004年12月17日至19日,我們在陸九淵的故里金溪縣召開了「全國陸學與江右思想家學術研討會」,主要討論了三個方面的問題:陸九淵的學術思想、陸九淵的影響及後世評價、朱熹等江右思想家的學術與實踐活動等。各位學者各抒己見,踴躍發言,積極提問,討論熱烈,真正體現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精神,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在編完會議的論文集之後,我不禁想起自己與楊雪騁教授等老師幾年來奔走於鉛山鵝湖書院、觀音寺遺址,去尋訪陸象山、陸復齋、朱熹、呂祖謙、辛棄疾、陳亮等先賢先哲之事跡,努力去接近他們的生命與學問的一段往事。茲將當時寫的一篇東西錄於此,與關心象山學術的讀者共欣賞。

雄偉的武夷山脈,橫亘於閩贛兩省邊界。她的主峰黃崗山海拔2157.7米,在鉛山縣境內伸展出五條支脈,支脈與支脈之間,是一片一片的沃土,養育著生於斯、長於斯的百姓,也培育出燦爛的文化。

鵝湖山下稻粱肥,

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歸。

這首唐人王駕的詩向我們展現了這一片土地上仙境般的生活。我曾徘徊在這片沃土,試圖跨時空地去接近宋代幾位重要的思想文化巨匠。

鵝湖山,是武夷山在鉛山東部大支脈的主要山峰之一。山以湖得名,《鄱陽記》中記載:「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蓄鵝,其雙鵝育子數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鵝湖。」又有人說,此山「宛若沖天之鵝,展翥欲奮」,「又若荷之吐蕊」,是以形而得名。

唐大歷中(766~779年),大義禪師在峰頂創建峰頂禪院。北宋初,禪院移至山下,後人稱該寺院為「鵝湖寺」,其聲名遠播,曾為天下八大叢林之一。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呂祖謙、陸九淵、陸九齡及其友朋弟子相聚於鵝湖寺,展開了被後世學者稱為鵝湖之會的一場學術辯論。由於對我國古代的文化學術和哲學的發展與繁榮具有巨大影響,這場辯論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縣)人,生於福建尤溪,七歲後遷居福建崇安五夫里和建陽考亭。一生主要從事著述和講學,哲學上發展了二程(程顥、程頤)關於理氣關系的學說,建立了完整的理學體系,故有「程朱理學」之稱。

陸九淵(1139~1193年),字子靜,江西金溪人,曾在貴溪象山建精舍聚徒講學,人稱「象山先生」,為中國心學的創始人。陸九淵把儒家思孟學派的思想與佛教禪宗的某些思想方法結合在一起,並根據程顥「天即理」、「天即心」的思想,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主張。在方法論上,陸九淵與朱熹形成了一些緊張。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