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與秩序重建

風險社會與秩序重建
定價:138
NT $ 120
  • 作者:楊雪冬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909453
  • ISBN13:9787801909459
  • 裝訂:平裝 / 29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央編譯局重點課題“全球化與風險社會”的最終成果,從風險社會理論角度討論了秩序重建的可能。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構建了風險社會與秩序的理論框架;第二部分選取了若干案例,具體討論了風險與秩序的關系;第三部分是理論總結,討論了風險社會中秩序重建的可能。本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風險社會研究的理論,並運用風險社會理淪分析了我國制度建設中存在著的問題。

作者在闡釋理論的同時,還提供了一些生動的案例分析,包括“假奶粉案”、“假彩票案”、SARS風險、“9‧11”危機、醫患沖突等,從多個層面對風險社會進行了形象描繪和分析。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風險與風險社會
1.1 風險的相關概念
1.2 風險的概念
1.3 風險的類別
1.4 現代風險景觀
1.5 風險社會的三種理論
1.6 全球化與風險社會的關系
第二章 風險、秩序與治理
2.1 風險與秩序
2.2 治理的類型
2.3 “有組織地不負責任”與國家中心治理的危機
2.4 最低共識與合作的可能
第三章 風險的制度化與制度的風險——以彩票業為例
3.1 個人投機和制度擔保
3.2 從有獎募捐到彩票︰國家理念的轉變
3.3 部門利益與監管的空位
3.4 公眾意識和選擇性替代
3.5 結論︰國家權威與風險制度化
第四章 競爭失效與治理均衡——以阜陽假奶粉案為例
4.1 政府間競爭與競爭失效
4.2 地方競爭、資本流動與治理的退讓
4.3 條塊監管、責任淡漠與“有組織地不負責任”
4.4 信息不對稱與個人治理能力的提高
4.5 結論︰多主體參與與治理的均衡
第五章 公民社會與風險抵御——對大棗協會個案研究
5.1 組織化︰抵御風險的選擇
5.2 北京市平谷區大棗協會的結構與功能
5.3 風險分配機制的評價
第六章 風險、福利制度與復合治理——以山東省青島市“陽光救助工程”為例
6.1 風險與福利制度
6.2 創新推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3 “陽光救助工程”中的復合治理雛形
6.4 復合治理的條件與治理轉型
6.5 復合治理與風險分配正義
第七章 市場風險、個體農戶與技術創新的限度——以衢州
市農技110為例
7.1 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
7.2 農技110︰政府主導下的創新
7.3 “信息傳遞最後一公里”問題
7.4 結論︰建立賦權型信息網絡
第八章 全球風險與國家治理的限度——“9‧11”前後的美
國危機管理
8.1 “9‧11”事件之前︰協調、溝通與決策
8.2 “9‧11”事件現場︰救援與協調
8.3 “9‧11”事件之後︰管理與沖突
8.4 結論︰國家的限度與網絡化管理
第九章 生態風險與復合治理的嘗試——以SARS為例的分

9.1 風險與生態風險
9.2 失效的管理︰信息扭曲與責任缺失
9.3 透明、政治行動與國際合作
9.4 結論︰化解風險的多元路徑選擇
第十章 風險社會中的專家系統與信任維持——以中國的醫
療體制改革為例
10.1 風險社會中的信任
10.2 專家系統在現代信任關系中的作用
10.3 從醫患矛盾看專家系統在信任危機中的角色
10.4 如何維持社會信任︰以制度和道德保障專家系統
的“正確性”
第十一章 全球化、風險社會與中國
11.1 全球化、風險社會與民族國家中心秩序的危機
11.2 全球化、轉軌與中國的風險狀況
11.3 結論︰改革國家中心治理結構,應對全球化時代的風

結 論 重建作為公共產品的秩序
結論1 秩序是一種公共產品
結論2 秩序的結構與邊界
結論3 秩序的擴展與信任
結論4 風險社會、復合治理與共擔—共存的秩序
 

我們正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對世界歷史進程和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深刻,這些年問國內和國際發生的各種重要事件,幾乎沒有一件不與全球化相關。全球化既是一種客觀事實,也是一種發展趨勢,無論承認與否,它都無情地影響著世界的歷史進程,無疑也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作為國際社會的積極成員,改革開放的中國不可回避地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挑戰與機遇,已經成為我國政治家和學者共同的課題。加入wT0,意味著我國在更深的程度上參與全球化進程,這不僅要求我們更加深入地研究全球化的進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而且也要求我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學術討論,在諸如全球化這樣的重大理論問題上,能夠更多地听到中國學者的洪亮聲音。

對全球化的系統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90年代以後達到了高潮。現在,“全球化”在世界各地簡直成了生活中最流行、最時髦的話語之一,有關全球化的各種觀點也陸續產生,它們試圖從各種視角對全球化的概念、特征、內容、表現、後果及對策等做出系統的研究,從而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全球化理論。到目前為止,全球化研究至少呈現出以下四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是全球化研究的跨國性。全球化研究始于西方發達國家,但現在,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全球化都成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全球化是一項真正的跨國研究(transnational studies),或者說是一種真正的超國理論(supranational theory)。其次,全球化理論的綜合性。全球化首先是一個經濟發展過程,但是歸根結底它是一個整體性的發展過程。無論人們願意與否,隨著經濟全球化過程的展開,文化、藝術、倫理、學術和政治的全球化過程也或多或少開始出現了。與此相適應,全球化理論具有很大的綜合性,至少包括了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社會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等基本內容。再次,全球化理論的包容性。全球化理論是各種政治傾向和學術傾向的一個交匯點,它不同于其他帶有某種單一政治或學術傾向的理論,如新左派或新右派理論、現代化理論、後現代主義理論、後殖民主義理論、社群主義理論,更不用說自由主義理論、保守主義理論、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在全球化理論中我們可以听到具有上述各種政治或學術傾向的學者的聲音。最後,全球化理論的內在矛盾性。全球化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內在地充滿矛盾的過程,它是一個合理的悖論︰它包含有一體化的趨勢,同時又含分裂化的傾向;既有單一化,又有多樣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國際化,又是本土花。相應地,在全球化研究中,充滿著各種對立的觀點。有人把全球化當作福音,有人則認為它是災難;有人把它視為人類的出路,有人則將它看做是我們的陷阱;等等,不一而足。從全球化研究的這些特征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多學科、多國別的研究領域。在21世紀的相當長時期內,它將一直是各國社會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謝壽光社長及其領導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精心推演主題出版新理論,雄心勃勃,力圖成為發表國內外全球化研究最新成果的主要出版社,成為展示各種全球化理論觀點的重要平台,在近些年集中出版了一系列關于全球化的論著和譯著,其中包括《全球化譯叢》、《全球化論叢》、《資本主義研究叢書》等,並協辦、聯合主辦了一系列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如“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2000,北京)、“全球化與21世紀國際論壇”(2001,河北)、“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國際論壇,,(2001,武漢)等,先後邀請了薩米爾‧阿明、多斯桑托斯、大衛‧赫爾德等數十位全球化問題國際知名學者來華訪問、講演,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國內學術界對全球化的研究。作為這一全球化主題書系的一個編者,我衷心地希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能夠在廣大讀者、作者和譯者朋友的共同支持下,不斷地推出優秀的研究成果,使書系越出越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