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比較齊全的漢譯選本,以萊比錫島嶼出版社的六卷本《里爾克選集》為主要依據,還借重了一些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包括J.B.利什曼、羅伯特·布萊和邁克爾·漢伯格的部分英譯與相關評論,以及奧古斯特·施塔爾的《里爾克抒情詩詮釋》等。漢譯本按照六卷本原文選載了作者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從所謂「少作」到晚年的未定稿),每一集前面都有一篇相關的說明,正文則在必要的情況下盡可能補充一點有助理解的注釋,最后還增譯一份簡明的年表。
作者簡介:
賴內·馬利亞·里爾克,R.M(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奧地利詩人。生於鐵路職工家庭,大學攻讀哲學、藝術與文學史。1897年后懷着孤獨、寂寞的心情遍游歐洲各國。會見過托爾斯泰,給大雕塑家羅丹當過秘書,並深受法國象征派詩人波德萊爾等人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應征入伍,1919年后遷居瑞士。
里爾克的早期創作具鮮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亞民歌風味。如詩集《生活與詩歌》1894)、《夢幻》(1897)等。但內容偏重神秘、夢幻與哀傷。歐洲旅行之后,他改變了早期偏重主觀抒情的浪漫風格,寫作以直覺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詠物詩」,對資本主義的「異化」現象表示抗議,對人類平等互愛提出烏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贊美上帝以展現資本主義沒落時期精神矛盾的長詩《祈禱書》(1905)、《新詩集》(1907)和《新詩續集》(1908)。晚年,他思想更趨悲觀。代表作為長詩《杜伊諾哀歌》(1923)和諸多14行詩。
里爾克的詩歌盡管充滿孤獨痛苦情緒和悲觀虛無思想,但藝術造詣很高。它不僅展示了詩歌的音樂美和雕塑美,而且表達了一些難以表達的內容,擴大了詩歌的藝術表現領域,對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