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全二卷)

封建社會(全二卷)
定價:288
NT $ 288
 

內容簡介

馬克·布洛赫是年鑒學派創始人,蜚聲國際學術界的史學巨擘。在半個多世紀以前那樣多災多難的環境中,他以出眾的才華和非凡的意志力完成了《封建社會》這樣不朽的學術巨著,其毅力令人驚嘆和敬佩;布洛赫又是勇敢、傑出的愛國者,國難當頭毅然投身抵抗運動,終至慘死於德國法西斯屠刀之下,這樣充滿悲壯色彩的生命結局,令人萬般痛心與悲哀。可以設想,如果這位才華卓絕、目光犀利而又壯懷激烈、大義凜然的史學家能從當時的災難中活下來,他很可能會對他親身經歷的那個時代的歷史進行獨具只眼、新人耳目的評說,那時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將會得到怎樣的一筆精神財富!

《封建社會》的翻譯工作開始於1990年,歷時10多年至今始告完成,可以說是一本難產的譯作。正如布洛赫見證了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的巨變一樣,本書的譯者也見證了當代中國歷史上那一段不平凡的歲月。這段歷史的鮮活色彩至今未稍消退,但生活在今天的人們,甚至以歷史批判為職志的歷史學家們能對它進行公正、嚴肅的評說嗎?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素有重史的傳統,中國的士大夫向以天下為己任,兢兢然謹遵「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古訓,但在書生議政橫遭「王廷」忌憚乃至痛恨時,書生們的憂國情思就變成了廉價的自做多情;如果此時還有人剌剌不休於家國世事,則必是不識時務。「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容易遭人猜忌的可憐的書生們對自己親歷的歷史總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徒興奈何之嘆。

今日學術界諸同人對於十余年前的形勢想必還記憶猶新。如果說在當時滾滾橫流的物欲沖擊中,過慣了清苦日子的讀書人還能夠以「君子固窮」的古訓聊以自慰,那麽冷春的料峭風寒則不免使書生們心生寒栗!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喟嘆透出多少辛酸與無奈!「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雖屬上策,但人畢竟無法脫離現實生存。當時頻繁鼓入人們耳膜的是「資本主義」、「自由化」等只有少數人理解其真實含義的詞匯,而我當時腦海中出現最多的則是「封建主義」這個概念。在這樣的心境中讀到布洛赫的《封建社會》,自是另有一番意義。
 

目錄

英譯本1989年版前言
英譯本1961年版前言
導論 本書研究的總體范圍

第一編 環境:最後的諸次入侵
第一章 穆斯林和匈牙利人
1被入侵和包圍的歐洲
2穆斯林
3匈牙利人的侵襲
4匈牙利人入侵的終結

第二章 諾曼人
1斯堪的納維亞人入侵的一般特點
2從劫掠到定居
3斯堪的納維亞人定居英格蘭
4斯堪的納維亞人定居法蘭西
5北歐皈依基督教
6原因之探究

第三章 各族侵入的影響和教訓
1混亂
2對人類的貢獻:語言和人名、地名上的證據
3對人類的貢獻:法律和社會結構上的證據
4對人類的貢獻:起源問題

第二編 環境:生活狀況和心態
第四章 物質狀況和經濟特點
1封建主義的兩個階段
2封建社會第一階段的人口密度
3封建社會第一階段的交通
4封建社會第一階段的貿易和通貨
5封建社會第二階段的經濟革命

第五章 情感和思想方式
1人對自然和時間的態度
2表達方式
3文化和社會階層
4宗教心態

第六章 民間記憶
1歷史編纂
2史詩

第七章 封建社會第二階段的思想復興
1新文化的一些特點
2自我意義的成長

第八章 法律之基礎
1習慣法的優勢地位
2習慣法的特點
3成文法的復興

第三編 人際紐帶:家庭關系
第九章 家族群體的連帶關系
1「血緣朋友」
2 族間復仇
3 經濟上的連帶關系

第十章 家庭關系紐帶的特性和變遷
1家庭生活真相
2家庭結構
3親屬紐帶和封建主義

第四編 人際紐帶:附庸制和采邑
第十一章 附庸的臣服禮
1從屬於他人之人
2封建時代的臣服禮
3各種人身依附關系的起源
4私家武士
5加洛林王朝的附庸制
6古典類型附庸制的形成

第十二章 采邑
1「恩地」和采邑:薪俸佃領地
2 附庸的「安置」

第十三章 對歐洲的總體考察
1法國的多樣性:西南地區和諾曼底
2意大利
3德國
4加洛林帝國之外的地區:盎格魯-撒克遜英國及西班牙西北部
5輸入的封建制度

第十四章 采邑變成附庸的世襲財產
1「榮譽地」和普通采邑的繼承問題
2法國采邑繼承權的發展
3神聖羅馬帝國采邑繼承權的發展
4采邑繼承法反映的采邑變化
5出售效忠

第十五章 一仆數主
1多重臣服
2絕對臣服的盛衰

第十六章 附庸和領主
1援助和保護
2作為家庭紐帶替代品的附庸關系
3契約的相互儲存和毀棄

第十七章 附庸制的悖論
1證據的矛盾
2合法關系紐帶和人際接觸

第五編 下層社會的依附關系
第十八章 庄園
1領主的地產
2庄國制度的擴展
3領主和租佃人

第十九章 奴役和自由
1起點:法蘭克時期的個人地位
2法國的農奴制
3德國的農奴制
4英國農奴制的變遷

第二十章 向庄園制新形式的發展
1義務的穩定化
2人際關系的變化

索引
引言

第六編 社會等級
第二十一章 實際存在的貴族等級
1古代血緣貴族的消失
2「貴族」一詞在封建社會第一階段的不同含義
3作為領主等級的貴族等級
4戰爭職業

第二十二章 貴族的生活
1戰爭
2家內貴族
3職業和娛樂
4行為規則

第二十三章 騎士制度
1騎士授封式
2騎士法規

第二十四章 貴族向僉等級的轉變
1騎士身份和貴族地位的繼承性
2騎士後代成為特權等級
3貴族的法律
4英國的特例

第二十五章 貴族內部的等級區別
1權力和地位的等級
2管家和農奴騎士

第二十六章 教士與市民
1封建社會中的教會團體
2市民

第七編 政治體制
第二十七章 司法制度
1司法制度的一般特點
2司法權的分裂
3由同等地位者進行的審判或由領主進行的審判
4瀕臨解體:遺存與新因素

第二十八章 傳統權力:王國和帝國
1諸君主國的地理分布
2王權的傳統和性質
3王權的傳承:王朝問題
4帝國

第二十九章 從領地大公國到城堡領地
1領域大公國
2伯爵領地城堡領
3教會領主權

第三十章 混亂與克服混亂的努力
1國家行動的范圍
2蠛與對和平的渴望
3上帝的和平與休戰

第三十一章 走向國家重建:民族性的發展
1權力再集中的原因
2新型王權:卡佩王朝
3擬古王權:德意志
4盎格魯-諾曼王權:征服與日耳曼殘余
5民族性

第八編 作為一種社會類型的封建主義及其影響
第三十二章 作為一種社會類型的封建主義
1封建主義不止一種嗎?
2歐洲封建主義的基本特征
3比較史學的一個典例

第三十三章 歐洲封建主義的延存
1殘存與復活
2武士觀念與契約觀念

參考書目
索引
計後贅語
 

布洛赫的名著《封建社會》於1939-1940年出法文版。過了20年,1961年有英文版問世,由著名經濟史學家波斯坦作序,稱贊它是論述封建主義的國際水准的著作,涉及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較之只研究封君-封臣關系的狹義封建主義為優。又過了20余年,1989年,《封建社會》英文版第九次重印,這回由布朗作序,仍然肯定這部書作為研究封建社會奠基之作的歷史功績,並且對一些批評意見做出了回應,也根據研究進程對書中的不足做了一些補充說明。現在中文版得以出版,距離原著發表已有60余年,可見這部著作具有不可磨滅的學術價值。布洛赫作為年鑒學派的奠基人、享譽世界史壇的史學大師,在我國史學界已廣為人知,所以我這里只想就封建主義、封建社會的有關問題說幾句話。

布洛赫的這部著作,無疑是研究封建社會的一部綜合性巨著,它包括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心態等諸多結構。他明確地認為封建主義是一種社會類型(a type of society),並把它和日本的封建社會相比較,所以說他研究的是封建社會形態我想也是可以的(當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那種社會形態學說)。他在書中大量論述的是西歐的封建君臣關系、封土制、封建貴族等級等政治內容,而對經濟結構論述較少(波斯坦認為是他已經寫有《法國農村史》,所以經濟方面的內容就少了),這是因為西方研究封建主義的歷史一直就是以法律、政治為主要著眼點的,布洛赫所代表的年鑒派開始改變這一傳統,當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封建社會》出版60年來,像這樣的對西歐封建社會全面、系統的綜合之作,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年鑒派第三代學者勒高夫所寫的《中古文明》。這本書法文版出於1964年,英文版也過了20余年,到1988年才出版。《中古文明》的時間跨度比《封建社會》要長許多,論述的重點也與之有所不同。第一部分寫的是政治史,其中關於封建主義的敘述只有幾頁,而且明確說明他采取的是岡紹夫對封建主義的形成、杜比對馬康奈地區封建主義的描述等內容和布洛赫的分期(即9世紀至11世紀中期為第一時期,11世紀中期至13世紀初為第二時期)。在另外一處他還說,封建制度當然不能等同於庄國制度,但它植根於到處基本上都一樣的一種經濟管理方法,即由教俗領主享用農民群眾農業生產的全部剩余。第二部分是文明史,包括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部分內容。勒高夫在為這本書的英文版寫的序言(1988年)中說,他的書主要是說明:一,中世紀是一個充滿暴力、生活條件嚴酷、自然統治的世界,但同時也是特別具有創造力、奠定西方文明發展基礎的時代;二,中世紀西方的物質、政治、社會現實諸方面都充滿了象征主義和各種表象,只有這樣才可以了解它。他還說這也是中世紀研究的新進展,所以他在這本書中專門有一章題為「心態、感覺、態度」,討論中世紀時人們的道德、心智、名與實的問題,地光亮、顏色、健康的態度等,不過此書可能因為寫的較早,其中後來成為研究熱點的如關於婦女、家庭、兒童、性等內容寫的並不是很多。至於為一些學者所稱道的沒有使用封建主義一詞的薩瑟恩的《中世紀的形成》,其特點是肯定了970—1204年之間西歐歷史的成就,但內容太偏重於思想和教會,不是一部封建主義的綜合之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