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據明·宣德六年辛亥(1431)本整理。本書以《素問》提出的病機十九條為基礎,將常見疾病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歸類,並對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作為分析,對病機十九條加以深入的闡發和補充,對五運六氣學說作了淺近和形象的解釋。同時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習心得和臨床經驗,探討了病因與症狀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疾病發生變化規律。首倡「六氣皆從火化」,提出辛涼解表和瀉熱養陰為治療熱性病的法則,為後世溫病學說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本書對現代中醫臨床有重要指導作用。
中醫要發展創新,提高臨床療效是必由之路。而提高臨床療效的捷徑,就是繼承前人寶貴的診療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古今大凡著名醫家,無不是在熟讀古籍,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而成為一代宗師的。厚積薄發,由博返約,是讀書成才的必然過程。步入21世紀,中醫的發展與創新仍然離不開繼承,而繼承的第一步必須是熟讀中醫古籍,奠定基礎。這好比萬丈高樓,築基必堅;參天大樹,扎根必深。
為了在新世紀進一步發展中醫,提高中醫臨床療效水平,針對目前中醫現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了「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該計划首批精選培養名中醫200名左右,期望在新世紀再培養一大批中醫臨床大家,為我國人民的醫療保健再做貢獻。做臨床,必讀古籍;做名醫,更需要熟悉古籍並能靈活應用。為了適應中醫臨床人才培養計划,我們從「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必讀書目中精選了中醫各科必讀的20種重點古籍,重加整理出版,編成《中醫臨床必讀叢書》。本叢書所選精當,涵蓋面廣,多為歷代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著作,在中醫學發展的長河中,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本次整理突出了以下特點:①力求原文准確,每種醫籍均由各科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勘,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②原則上只收原文,不作校記和注釋,旨在使讀者在研習之中漸得旨趣,體悟真諦。③每書撰寫了導讀,介紹該書的作者生平、成書背景、學術特點,及對臨床的指導意義以及如何學習運用等內容,提要鉤玄,以啟迪讀者。為便於讀者檢索,書后附以索引。
序
夫醫教者,源自伏羲,流於神農,注於黃帝,行於萬世,合於無窮,本乎大道,法乎自然之理。孔安國序《書》日: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吳、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蓋五典者,三墳之末也,非無大道,但專明治世之道;三墳者,五典之本也,非無常道,但以大道為體,常道為用,天下之事畢矣。然而玄機奧妙,聖意幽微,浩浩乎不可測,使之習者雖賢智明哲之士,亦非輕易可得而悟矣。
洎乎周代,老氏以精大道,專為道教,孔子以精常道,專為儒教,由是儒道二門之教著矣,歸其祖,則三墳之教一焉。儒道二教之書,比之三墳之經,則言象義理,昭然可據,而各得其一意也。故諸子百家,多為著述,所宗之者,庶博知焉。
嗚呼!余之醫家,自黃帝之后,二千五百有余年。漢末之魏,有南陽太守張機仲景,恤於生民多被傷寒之疾損害橫天,因而輒考古經,以述《傷寒卒病方論》一十六卷,使后之學者,有可依據。然雖所論未備諸病,仍為要道,若能以意推之,則思過半矣。且所述者眾,所習者多,故自仲景至今,甫僅千歲,凡著述醫書,過往古者八九倍矣。夫三墳之書者,大聖人之教也,法天象地,理合自然,本乎大道。仲景者,亞聖也,雖仲景之書未備聖人之教,亦幾於聖人,文亦玄奧,以致今之學者,尚為難焉。故今人所習,皆近代方論而已,但究其末,而未求其本。況仲景之書,復經晉太醫王叔和撰次遺方,宋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編集進上。雖二公操心用智,自出心意,廣其法術,雜於舊說,亦有可取,其間或失仲景本意,未符古聖之經,愈令后人學之難也。況仲景之世四升,乃唐宋之一升,四兩為之一兩,向者人能勝毒,及多(口父)咀,湯劑有異今時之法,故今人未知其然,而妄謂時世之異,以為無用,而多不習焉。唯近世朱奉議多得其意,遂以本仲景之論,而兼諸書之說,編集作《活人書》二十卷。其門多,其方眾,其言直,其類辯,使后學者易為尋檢施行,故今之用者多矣。然而其問亦有未合聖人之意者,往往但相肖而已,由未知陰陽變化之道,所謂木極似金,金極似火,火極似水,水極似土,土極似木者也。故經日:亢則害,承乃制,謂己亢過極,則反似勝己之化也。俗未之知,認似作是,以陽為陰,失其意也。嗟夫!醫之妙用,尚在三墳,觀夫后所著述者,必欲利於后人,非但矜炫而已,皆仁人之心也,非不肖者所敢當。其問互有得失者,由乎言本求其象,象本求其意,意必合其道,故非聖人而道未全者,或盡其善也鮮矣,豈欲自涉非道而亂聖以,以惑人志哉!
……
洎乎周代,老氏以精大道,專為道教,孔子以精常道,專為儒教,由是儒道二門之教著矣,歸其祖,則三墳之教一焉。儒道二教之書,比之三墳之經,則言象義理,昭然可據,而各得其一意也。故諸子百家,多為著述,所宗之者,庶博知焉。
嗚呼!余之醫家,自黃帝之后,二千五百有余年。漢末之魏,有南陽太守張機仲景,恤於生民多被傷寒之疾損害橫天,因而輒考古經,以述《傷寒卒病方論》一十六卷,使后之學者,有可依據。然雖所論未備諸病,仍為要道,若能以意推之,則思過半矣。且所述者眾,所習者多,故自仲景至今,甫僅千歲,凡著述醫書,過往古者八九倍矣。夫三墳之書者,大聖人之教也,法天象地,理合自然,本乎大道。仲景者,亞聖也,雖仲景之書未備聖人之教,亦幾於聖人,文亦玄奧,以致今之學者,尚為難焉。故今人所習,皆近代方論而已,但究其末,而未求其本。況仲景之書,復經晉太醫王叔和撰次遺方,宋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編集進上。雖二公操心用智,自出心意,廣其法術,雜於舊說,亦有可取,其間或失仲景本意,未符古聖之經,愈令后人學之難也。況仲景之世四升,乃唐宋之一升,四兩為之一兩,向者人能勝毒,及多(口父)咀,湯劑有異今時之法,故今人未知其然,而妄謂時世之異,以為無用,而多不習焉。唯近世朱奉議多得其意,遂以本仲景之論,而兼諸書之說,編集作《活人書》二十卷。其門多,其方眾,其言直,其類辯,使后學者易為尋檢施行,故今之用者多矣。然而其問亦有未合聖人之意者,往往但相肖而已,由未知陰陽變化之道,所謂木極似金,金極似火,火極似水,水極似土,土極似木者也。故經日:亢則害,承乃制,謂己亢過極,則反似勝己之化也。俗未之知,認似作是,以陽為陰,失其意也。嗟夫!醫之妙用,尚在三墳,觀夫后所著述者,必欲利於后人,非但矜炫而已,皆仁人之心也,非不肖者所敢當。其問互有得失者,由乎言本求其象,象本求其意,意必合其道,故非聖人而道未全者,或盡其善也鮮矣,豈欲自涉非道而亂聖以,以惑人志哉!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