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越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越語為代表的小語種一時間成為熱門語言,社會越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培養合格的越語翻譯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也就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為了幫助廣大越語愛好者在短期內有效地提高翻譯水平,基于加強針對性,越譯中與中譯越並重的想法,我們編寫了這本《實用漢越互譯技巧》。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實踐為主,理論滲透;二、題材內容新、領域廣;三、體裁種類豐富、實用;四、練習量大,針對性強。翻譯訓練重在親筆練習,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有效地提高學員的翻譯水平。本書的每章都結合所選的文章編選了相應題材的翻譯練習,考慮到學員自學的需要,書後均附有參考譯文。
目錄
總序
中越翻譯史話(代序)
前言
理論篇‧翻譯理論基礎
第一章 翻譯的定義
第二章 翻譯的標準
第三章 翻譯的過程
第四章 翻譯的種類
第五章 譯員應具備的素質
實踐‧財政篇
第一章 新聞的翻譯
第一節 新聞兩則
第二節 “在”字句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新聞兩則
第二章 演講稿的翻譯
第一節 江澤民在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發表題為《共創中越關系的美好未來》的演講(節選)
第二節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江澤民在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發表題為《共創中越關系的美好未來》的演講(節選)
第三章 新聞評論的翻譯
第一節 東亞合作進展順利
第二節 漢語常用連詞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修補裂痕後的歐美關系走向
第四章 政論文的翻譯
第一節 萬古長青(越譯漢)
第二節 越語常用虛詞的翻譯(一)
第三節 翻譯練習︰書寫中越關系新篇章
實踐‧經貿篇
第五章 經濟專論的翻譯
第一節 東京股市為何不跌不止
第二節 越語常用虛詞的翻譯(二)
第三節 翻譯練習︰世界經濟艱難爬坡
第六章 合同的翻譯
第一節 合同一則(越譯漢)
第二節 數詞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合同一則
第七章 廣告翻譯
第一節 廣告三則(越譯漢)
第二節 越語縮略語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廣告兩則
實踐‧旅游、生活篇
第八章 名勝古跡翻譯
第九章 風光景點的翻譯
第十章 生活雜文的翻譯
實踐‧文化篇
第十一章 文化介紹的翻譯
第十二章 民族風情的翻譯
第十三章 詩歌的翻譯
實踐‧友誼篇
第十四章 回憶錄的翻譯
第十五章 通訊的翻譯
第十六章 散文的翻譯
各章翻譯練習參考譯文
附︰人名譯名對照表
越南常用地名中越文對照表
中越翻譯史話(代序)
前言
理論篇‧翻譯理論基礎
第一章 翻譯的定義
第二章 翻譯的標準
第三章 翻譯的過程
第四章 翻譯的種類
第五章 譯員應具備的素質
實踐‧財政篇
第一章 新聞的翻譯
第一節 新聞兩則
第二節 “在”字句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新聞兩則
第二章 演講稿的翻譯
第一節 江澤民在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發表題為《共創中越關系的美好未來》的演講(節選)
第二節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江澤民在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發表題為《共創中越關系的美好未來》的演講(節選)
第三章 新聞評論的翻譯
第一節 東亞合作進展順利
第二節 漢語常用連詞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修補裂痕後的歐美關系走向
第四章 政論文的翻譯
第一節 萬古長青(越譯漢)
第二節 越語常用虛詞的翻譯(一)
第三節 翻譯練習︰書寫中越關系新篇章
實踐‧經貿篇
第五章 經濟專論的翻譯
第一節 東京股市為何不跌不止
第二節 越語常用虛詞的翻譯(二)
第三節 翻譯練習︰世界經濟艱難爬坡
第六章 合同的翻譯
第一節 合同一則(越譯漢)
第二節 數詞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合同一則
第七章 廣告翻譯
第一節 廣告三則(越譯漢)
第二節 越語縮略語的翻譯
第三節 翻譯練習︰廣告兩則
實踐‧旅游、生活篇
第八章 名勝古跡翻譯
第九章 風光景點的翻譯
第十章 生活雜文的翻譯
實踐‧文化篇
第十一章 文化介紹的翻譯
第十二章 民族風情的翻譯
第十三章 詩歌的翻譯
實踐‧友誼篇
第十四章 回憶錄的翻譯
第十五章 通訊的翻譯
第十六章 散文的翻譯
各章翻譯練習參考譯文
附︰人名譯名對照表
越南常用地名中越文對照表
序
中國與越南毗鄰而居,有陸界和海疆相連。有史以來兩國官方和民間都有很密切的交往,由于語言不通,與其他民族和國家一樣,要通過翻譯交流思想,這一段歷史很有回顧的必要,借此鞏固、發展雙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其他領域的廣泛交流。翻譯的準確與錯誤會直接影響到雙方交流的順利進行與否。
翻譯一般是甲種語言轉換成乙種語言,反之,乙種語言又轉換為甲種語言。但是,在公元1世紀前後,因交通、通訊等條件的限制,我國中原一帶的人與越南先民的接觸有限,所以“凡交趾所統,雖屬郡縣,而言語各異,重譯乃通。人如禽獸,長幼無別。項髻徒跣,以布貫頭而著之。後頗徙中國罪人,使雜居其間,乃稍知言語,漸見禮化。”這段歷史記載顯然有民族歧視的含意,但反映了當時雙方語言不能直接互譯的狀況。所謂“重譯乃通”,是當時雙方的交往還處于初始階段,還不能直接翻譯。那時越南人的先民,要與中國的中原人往來,要經過百越人的群體,如南越、西甌,他們要向北經過楚人居住的兩湖地區,才能與中原人接觸。那時憧越南先民語言的只能是與越南先民毗鄰而居的南越人和西甌人。南越人、西甌人居于中原人與越南先民之間,他們當中會有兼通兩三種語言的人,于是輾轉翻譯才能互相溝通,了解對方交談的意思。這種“重譯乃通”的現象,在今天筆者也還經歷過,有些國際學術研討會有中國、越南以及其他國家的學者參加,在無譯員的情況下,筆者也充當過譯員,把越南學者的越南語譯成中文,再請另一位譯員翻譯咸第三種,甚至第四種語言。
1世紀初,公元25—57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執政,“光武中興,錫光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為冠履,初設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校,導之禮義。”漢文從此傳入交趾,並成為交趾人及其後裔官方和民間的書面語言,使後來的中越兩國的翻譯具有特點,這就是後面將要談到的筆談。此外,還對越南語產生重大影響。
2世紀,魏、蜀、吳三國逐鹿中原,天下大亂,當時的交州比較安定,不少中原的漢人避居其地,其中有官員、學者、文人,他們興學校、辦教育、收徒授業。雖然交州書面用的是漢字、漢文,但口語不同,仍要翻譯。“時有刺史名士燮,乃初開學,教馭中夏經傳,翻譯音義,教本國人,始知習學之業。然中夏則說喉聲,本國話舌聲,字與中華同,而音不同。”士燮算是中譯越的第丁位知識分子,他己經知道漢語與越語在發音上的差別。
到了晉朝,也還是“重譯乃通”。交州剌史陶璜“上言曰︰交土荒裔,斗絕上方或重譯而言,連帶山海。”
我國封建朝廷隨著與周邊民族和國家交往的頻繁,到了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在翰林院設立四夷館,四夷指的是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清朝初年改四夷館為四譯館。該館有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個語種,稱八館。後來又增設了八百、暹羅兩個語種,即兩個館,共十個語種,十個館。八百是元朝時就有的八百媳婦,也稱八百大甸,即今泰國的清邁一帶。清朝因之。翰林院通過考試,選拔官民子弟入館學習上述民族和國家的語言文字,聘請本國人為教師,講授課程。考試及格者可充任通事。四夷館既是培養翻譯人才的學校,也是朝廷的翻譯機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翻譯局。那時越茼、朝鮮、琉球入貢時的表章鄱是用漢文書寫的,因此四夷館內沒有這三個語種。通事就是譯員,這個詞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初還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此後才由譯員或翻譯這兩個詞取代。越南語過去也用thong su(通事)一詞,到了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也為Phien dich(翻譯)一詞取代。
……
翻譯一般是甲種語言轉換成乙種語言,反之,乙種語言又轉換為甲種語言。但是,在公元1世紀前後,因交通、通訊等條件的限制,我國中原一帶的人與越南先民的接觸有限,所以“凡交趾所統,雖屬郡縣,而言語各異,重譯乃通。人如禽獸,長幼無別。項髻徒跣,以布貫頭而著之。後頗徙中國罪人,使雜居其間,乃稍知言語,漸見禮化。”這段歷史記載顯然有民族歧視的含意,但反映了當時雙方語言不能直接互譯的狀況。所謂“重譯乃通”,是當時雙方的交往還處于初始階段,還不能直接翻譯。那時越南人的先民,要與中國的中原人往來,要經過百越人的群體,如南越、西甌,他們要向北經過楚人居住的兩湖地區,才能與中原人接觸。那時憧越南先民語言的只能是與越南先民毗鄰而居的南越人和西甌人。南越人、西甌人居于中原人與越南先民之間,他們當中會有兼通兩三種語言的人,于是輾轉翻譯才能互相溝通,了解對方交談的意思。這種“重譯乃通”的現象,在今天筆者也還經歷過,有些國際學術研討會有中國、越南以及其他國家的學者參加,在無譯員的情況下,筆者也充當過譯員,把越南學者的越南語譯成中文,再請另一位譯員翻譯咸第三種,甚至第四種語言。
1世紀初,公元25—57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執政,“光武中興,錫光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為冠履,初設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校,導之禮義。”漢文從此傳入交趾,並成為交趾人及其後裔官方和民間的書面語言,使後來的中越兩國的翻譯具有特點,這就是後面將要談到的筆談。此外,還對越南語產生重大影響。
2世紀,魏、蜀、吳三國逐鹿中原,天下大亂,當時的交州比較安定,不少中原的漢人避居其地,其中有官員、學者、文人,他們興學校、辦教育、收徒授業。雖然交州書面用的是漢字、漢文,但口語不同,仍要翻譯。“時有刺史名士燮,乃初開學,教馭中夏經傳,翻譯音義,教本國人,始知習學之業。然中夏則說喉聲,本國話舌聲,字與中華同,而音不同。”士燮算是中譯越的第丁位知識分子,他己經知道漢語與越語在發音上的差別。
到了晉朝,也還是“重譯乃通”。交州剌史陶璜“上言曰︰交土荒裔,斗絕上方或重譯而言,連帶山海。”
我國封建朝廷隨著與周邊民族和國家交往的頻繁,到了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在翰林院設立四夷館,四夷指的是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清朝初年改四夷館為四譯館。該館有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個語種,稱八館。後來又增設了八百、暹羅兩個語種,即兩個館,共十個語種,十個館。八百是元朝時就有的八百媳婦,也稱八百大甸,即今泰國的清邁一帶。清朝因之。翰林院通過考試,選拔官民子弟入館學習上述民族和國家的語言文字,聘請本國人為教師,講授課程。考試及格者可充任通事。四夷館既是培養翻譯人才的學校,也是朝廷的翻譯機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翻譯局。那時越茼、朝鮮、琉球入貢時的表章鄱是用漢文書寫的,因此四夷館內沒有這三個語種。通事就是譯員,這個詞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初還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此後才由譯員或翻譯這兩個詞取代。越南語過去也用thong su(通事)一詞,到了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也為Phien dich(翻譯)一詞取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