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要義

中國文化要義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梁漱溟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55076
  • ISBN13:9787208055070
  • 裝訂:平裝 / 27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要義》是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得代表作,原書于1949年出版,影響甚大,被一譽為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得經典作品。本書首先從集團(集體)生活得角度對比了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進而提出了中國社會是倫理本位社會的重要論斷,並根據對中國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倫理組織社會,進而實現中國社會改造的出路。此外,作者還考察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既批判了中國文化的病詬,也揭示了中國民族精神的要旨。


梁漱溟(1983—1988.6),原名煥鼎,字壽銘。1893年生于廣西桂林。現代哲學家、教育家。他早年參加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後潛心研究佛學。1917年後,應聘于北京大學主講印度哲學。1924年辭去教職,到山東自辦教育,從事鄉村建設。曾任河南村治學院教務長,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院長。
 

目錄

自序
重印《中國文化要義》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 此所雲中國文化
二 中國文化個性殊強
三 試尋求其特征
四 參考佐證的資料
第二章 從中國人的家說起
一 馮友蘭氏的解釋
二 反證馮說未盡是
三 文化之形成及其個性
四 階梯觀與流派觀
五 申述夙見結束上文
第三章 集團生活的西方人
一 中西社會對照來看
二 中西文化的分水嶺
三 基督教與集團生活
四 歐洲中古社會
五 近代社會之萌芽
第四章 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
一 西人所長吾人所短
二 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
三 團體與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一 何謂倫理本位
二 倫理之于經濟
三 倫理之于政治
四 倫理有宗教之用
五 此其重點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 宗教是什麼
二 宗教在中國
三 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 中國以道德代宗教
五 周孔之禮
六 以倫理組織社會
第七章 理性-人類的特征
一 理性是什麼
二 兩種理和兩錯誤
三 中國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階級對立與職業分途
一 何謂階級
二 中國有沒有階級
三 何謂職業分途
第九章 中國是否一國家
一 中國之不像國家
二 國家構成于階級統治
三 中國封建之解體
四 中國政治之特殊
五 西洋政治進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和治世
一 中國社會構造
二 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 中國文明一大異彩
四 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 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環于一治一亂而無革命
一 周期性的亂
二 不見有革命
三 產業革命之不見
第十二章 人類文化之早熟
一 中國何故無民主
二 人權自由之所以不見
三 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見
四 人類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後之中國
一 由此遂無科學
二 長于理性短于理智
三 陷于盤旋不進
四 中國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結論
一 講究特征之總結
二 民族性之所由成
 

這是我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作于一九二O一一九二一)、《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作于一九二九一一九三一)、《鄉村建設理論》(作于一九三二一一九三六)而後之第四本書。先是一九四一年舂間在廣西大學作過兩個月專題講演。次年春乃在桂林開始著筆。至一九四四年陸續寫成六章,約八萬字,以日寇侵桂輟筆。勝利後奔走國內和平,又未暇執筆。一九四六年十一月我從南京返來北碚,重理舊業,且作且講。然于桂林舊稿僅用作材料,在組織上卻是重新來過。至今——九四九年六月——乃告完成,計首尾歷時九年。

前後四本書,在內容上不少重見或復述之處。此蓋以其間問題本相關聯,或且直是一個問題;而在我思想歷程上,又是一脈衍來,盡前後深淺精粗有殊,根本見地大致未變。特別第四是餃接第三而作,其間更多關系。所以追上去看第三本書,是明白第四本書的鎖鑰。第三本書一名《中國民族之前途》。內容分上下兩部︰上半部為認識中國問題之部,下半部為解決中國問題之部。——因要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先認識此一問題。中國問題蓋從近百年世界大交通,西洋人的勢力和西洋文化蔓延到東方來,乃發生的。要認識中國問題,即必得明白中國社會在近百年所引起之變化及其內外形勢。而明白當初未曾變的老中國社會,又為明白其變化之前提。現在這本《中國文化要義》,正是前書講老中國社會的特征之放大,或加詳。

于此見出我不是“為學問而學問”的。我是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志中國問題之解決,從而根追到其歷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尋個明白。什麼“社會發展史”,什麼“文化哲學”,我當初都未曾設想到這些。從一面說,其動機太接近實用(這正是中國人的短處),不足為產生學問的根源。但從另一面說,它卻不是書本上的知識,不是學究式的研究;而是從活問題和活材料,朝夕寤寐以求之一點心得。其中有整個生命在,並非偏于頭腦一面之活動;其中有整整四十年生活體驗在,並不是一些空名詞假概念。

我生而為中國人,恰逢到近數十年中國問題極端嚴重之秋,其為中國問題所困惱自是當然。我的家庭環境和最挨近的社會環境,都使我從幼小時便知注意這問題。我恍如很早便置身問題之中,對于大局時事之留心,若出自天性。雖在年逾半百之今天,自嘆“我終是一個思想的人而非行動的人;我當盡力于思想而以行動讓諸旁人”。然我卻自幼即參加行動。我一向喜歡行動而不甘于座談。有出世思想,便有出世生活;有革命思想,便有革命實踐。特別為了中國問題,出路所指,赴之恐後;一生勞攘,亦可概見。

就在為中國問題而勞攘奔走之前若後,必有我的主見若心得。原來此一現實問題,中國人誰不身預其間?但或則不著不察;或則多一些感觸,多一些反省。多感觸多反省之後,其思想行動便有不得苟同于人者。縱不形見于外,而其衷之所存,未許一例相看。是之謂有主見,是之謂有心得。我便是從感觸而發為行動,從行動而有心得,積心得而為主見,從主見更有行動……如是輾轉增上,循環累進而不已。其間未嘗不讀書。但讀書,只在這里面讀書;為學,只在這里面為學。不是泛泛地讀,泛泛地學。至于今日,在見解思想上,其所人愈深,其體系滋大,吾雖欲自昧其所知以從他人,其可得乎!

說我今日見解思想,一切產生于問題刺激,行動反應之間,自是不錯。然卻須知,盡受逼于現實問題之下,勞攘于現實問題之中,是產不出什麼深刻見解思想的;還要能超出其外,靜心以觀之,才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