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史記》是歷史著作,也是文學寶典。金聖嘆把它列為「才子」之書,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至為確當。《史記》對後世歷史著作和文學創作的沾溉之功,古今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司馬遷和《史記》的考訂性論著,亦可說已是汗牛充楝。但我等將《史記》作為「才子書」和「無韻之離騷」閱讀的讀者,則急切盼望有一部全面、系統、深刻的《史記》藝術研究論著,能為我等披隙導竅,除翳解惑,使我等在驚嘆之余,窺見其藝術壺奧。今我友楊樹增教授的《史記藝術研究》即將面世,聞訊之後,如久旱之見雲霓,欣喜之情,其盍待言!
目錄
序張稔穰
緒論
(一)《史記》藝術價值的根本所在
(二)以往《史記》藝術研究的回顧
(三)《史記》藝術研究的方法論
(一)《史記》——我國傳記文學的偉大開端
(一)先秦史傳文學主要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二)《史記》對先秦史傳文學的繼承與發展
二)傳記文學興起的文化積累與時代背景
(一)哲學高峰後的史學高峰
(二)傳記文學興起的文學淵源
(三)傳記文學興起的時代背景
三)傳記文學的偉大創始人——司馬遷
(一)司馬遷的家世和身世
(二)司馬遷的進步思想
(三)司馬遷的創作態度與文化修養
四)《史記》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在《史記》中的地位
( )《史記》人物的擇取原則
(三)《史記》人物形象的主要特性
五)《史記》創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一)《史記》創作的基本原則
(二)《史記》創作的基本藝術方法
六)《史記》創作的藝術構思
(一)主旨和選材
(二)結構
(三)藝術思維特點
七)《史記》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藝術手法
(一)人物性格的刻畫
(二)故事情節和環境的刻畫
(三)寓於形象中的感情的刻畫
八)《史記》的語言
(一)語言的改造與設計
(二)《史記》語言的表達特征
九)《史記》的藝術風格
(一)主導風格
(二)風格的多樣性
(三)圓而神的風尚
十)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巍峨高峰
(一)《史記》傳記文學的地位
(二)《史記》傳記文學的價值
(三)《史記》傳記文學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附錄一追憶楊公驥教授
附錄二導師教誨錄
附錄三曲折的從學之路
附錄四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緒論
(一)《史記》藝術價值的根本所在
(二)以往《史記》藝術研究的回顧
(三)《史記》藝術研究的方法論
(一)《史記》——我國傳記文學的偉大開端
(一)先秦史傳文學主要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二)《史記》對先秦史傳文學的繼承與發展
二)傳記文學興起的文化積累與時代背景
(一)哲學高峰後的史學高峰
(二)傳記文學興起的文學淵源
(三)傳記文學興起的時代背景
三)傳記文學的偉大創始人——司馬遷
(一)司馬遷的家世和身世
(二)司馬遷的進步思想
(三)司馬遷的創作態度與文化修養
四)《史記》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在《史記》中的地位
( )《史記》人物的擇取原則
(三)《史記》人物形象的主要特性
五)《史記》創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一)《史記》創作的基本原則
(二)《史記》創作的基本藝術方法
六)《史記》創作的藝術構思
(一)主旨和選材
(二)結構
(三)藝術思維特點
七)《史記》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藝術手法
(一)人物性格的刻畫
(二)故事情節和環境的刻畫
(三)寓於形象中的感情的刻畫
八)《史記》的語言
(一)語言的改造與設計
(二)《史記》語言的表達特征
九)《史記》的藝術風格
(一)主導風格
(二)風格的多樣性
(三)圓而神的風尚
十)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巍峨高峰
(一)《史記》傳記文學的地位
(二)《史記》傳記文學的價值
(三)《史記》傳記文學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附錄一追憶楊公驥教授
附錄二導師教誨錄
附錄三曲折的從學之路
附錄四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序
每讀《史記》,總為之驚嘆不已:上下三千年,縱橫數萬里的歷史風煙,盡收作者眼底,其場面真切,不亞座上觀劇;數百個已經逝去的重要歷史人物,重生於作者腕下,其口角親切,猶聆歟唾;「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哲思睿見,躍動於字里行間,它爬梳於古今,昭回於未來。司馬遷以刑余之軀,在尚以竹帛作為文字載體的條件下,競完成如此煌煌巨著,該有著一個多麽博大的胸懷,該具備怎樣的卓爾不群的智慧,又該付出多麽艱辛而長期的勞動!
《史記》是歷史著作,也是文學寶典。金聖嘆把它列為「才子」之書,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至為確當。《史記》對後世歷史著作和文學創作的沾溉之功,古今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司馬遷和《史記》的考訂性論著,亦可說已是汗牛充楝。但我等將《史記》作為「才子書」和「無韻之離騷」閱讀的讀者,則急切盼望有一部全面、系統、深刻的《史記》藝術研究論著,能為我等披隙導竅,除翳解惑,使我等在驚嘆之余,窺見其藝術壺奧。今我友楊樹增教授的《史記藝術研究》即將面世,聞訊之後,如久旱之見雲霓,欣喜之情,其盍待言!
樹增教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曾師從前輩著名學者楊公驥先生攻讀先秦兩漢文學,其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研究的重點即是《史記》的藝術問題。他在八十年代發表的《(史記)藝術略論》、《(史記)語言的藝術特征》、《(史記)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史記)的想象與虛構》、《(史記)傳記結構探索》等論文,對《史記》藝術的各個方面已是擘肌分理,備盡縷,時時可見別開戶牖、引人矚目之論。十余年之後,樹增教授才准備出版其博士論文《史記藝術研究》,可謂十年煉都,精益求精,對《史記》藝術精研覃思,當更能發幽探賾,洞察細微。論文後又附當年楊公驥先生專就本論文寫作的諄諄教誨和樹增教授從學的曲折經歷,一部博士學位論文形成的過程,一個文學博士的成長軌跡,甚至一位聞名遐邇的前輩學者的治學思路、教學特點,已了了可見,對治學者,特別是對那些攻讀學位的學子的啟迪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樹增教授在工作十五年之後,曾師從也是我的恩師的劉乃昌先生攻讀碩士學位,與我可謂是師兄師弟。其時對其寬厚淡泊的人品,刻苦好學的精神,即已十分欽敬。以後樹增讀博於長春,工作於大連,雖晤面幾希,但對他的學術活動卻時時關注,其學術著作之富令人艷羨,其不襲前人矩的學術見解和絕無矜誕無當之言的文風更讓人嘆服。近年樹增教授來曲阜師大任教,我們為同一學科之同事,每見他在執教、著述之余,仍孜孜砣石=乞,手不釋書,更悟到他那些大量的手眼自出的學術著作,乃是以胸羅萬卷為其後盾的。今《史記藝術研究》即將出版,用一句時興的話來說,這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可謂是「又創新高」。欣喜之余,謹撰數言,以示祝賀,並將該書推薦於喜愛《史記》的讀者。
《史記》是歷史著作,也是文學寶典。金聖嘆把它列為「才子」之書,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至為確當。《史記》對後世歷史著作和文學創作的沾溉之功,古今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司馬遷和《史記》的考訂性論著,亦可說已是汗牛充楝。但我等將《史記》作為「才子書」和「無韻之離騷」閱讀的讀者,則急切盼望有一部全面、系統、深刻的《史記》藝術研究論著,能為我等披隙導竅,除翳解惑,使我等在驚嘆之余,窺見其藝術壺奧。今我友楊樹增教授的《史記藝術研究》即將面世,聞訊之後,如久旱之見雲霓,欣喜之情,其盍待言!
樹增教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曾師從前輩著名學者楊公驥先生攻讀先秦兩漢文學,其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研究的重點即是《史記》的藝術問題。他在八十年代發表的《(史記)藝術略論》、《(史記)語言的藝術特征》、《(史記)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史記)的想象與虛構》、《(史記)傳記結構探索》等論文,對《史記》藝術的各個方面已是擘肌分理,備盡縷,時時可見別開戶牖、引人矚目之論。十余年之後,樹增教授才准備出版其博士論文《史記藝術研究》,可謂十年煉都,精益求精,對《史記》藝術精研覃思,當更能發幽探賾,洞察細微。論文後又附當年楊公驥先生專就本論文寫作的諄諄教誨和樹增教授從學的曲折經歷,一部博士學位論文形成的過程,一個文學博士的成長軌跡,甚至一位聞名遐邇的前輩學者的治學思路、教學特點,已了了可見,對治學者,特別是對那些攻讀學位的學子的啟迪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樹增教授在工作十五年之後,曾師從也是我的恩師的劉乃昌先生攻讀碩士學位,與我可謂是師兄師弟。其時對其寬厚淡泊的人品,刻苦好學的精神,即已十分欽敬。以後樹增讀博於長春,工作於大連,雖晤面幾希,但對他的學術活動卻時時關注,其學術著作之富令人艷羨,其不襲前人矩的學術見解和絕無矜誕無當之言的文風更讓人嘆服。近年樹增教授來曲阜師大任教,我們為同一學科之同事,每見他在執教、著述之余,仍孜孜砣石=乞,手不釋書,更悟到他那些大量的手眼自出的學術著作,乃是以胸羅萬卷為其後盾的。今《史記藝術研究》即將出版,用一句時興的話來說,這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可謂是「又創新高」。欣喜之余,謹撰數言,以示祝賀,並將該書推薦於喜愛《史記》的讀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