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拉康,世稱「法國的弗洛伊德」,後現代心理分析的關鍵人物。批評界對他的評價頗有分歧,褒貶不一,有的對其大加撻伐,有的則對其推崇備至,稱其為弗洛伊德之後最具獨創性的心理分析理論家。「後女性主義」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術語,其意義既可以指大眾媒體對傳統女性主義爭取女性平等的斗爭所作的一種回擊,也可以指另外一個完全不同意義上的女性主義,即,女性主義針對頑固的男權主義以及女性被邊緣化這一傾向對自身所作的重新定位。拉康與後女性主義均常被人誤解,但除此之外,它們二者之間還有什麽共通之處呢?
這個問題的中心議題是「身份」(indentity)問題。拉康首當其沖極力反對把性別身份歸結為生物決定論的觀點,認為性別身份具有「相互作用」(transaction)的性質,完全不受生物本性的影響。因此關鍵就要看女性主義如何能夠充分利用肯定性(affirmative)身份。在這個問題上拉康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因為,他不僅為女性確立了一個無懈可擊的位置,而且在批評肯定性性別身份的同時,他並沒有完全消除或者說解構肯定性性別身份本身。本書作者伊麗莎白·賴特在拉康思想的指引下對此過程作了清晰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