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內容涉及:明末清初中西貿易、外交、傳教與文化交流,不同地域的文化交往和溝通,語言文學的比較與對照,宗教與科學的對話,藝術的構思—實踐,中西關系之檔案文獻的搜集發掘,以及歷史研究方法的探討。對讀者研究中國基督教近代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收集了2001年10月14日-17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召開「相遇與對話—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究會」與會代表36篇學術論文。
目錄
前言
「相遇與對話-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歡迎辭
早期耶穌會與明末疆界:中國人尋求和解之道
神父或貴族?葡萄牙關於18世紀遣華外交使節性質的官方討論
論18世紀後期澳門海上貿易的地區分布與商品結構
李九功與《慎思錄》
16至18世紀湖北天主教的發展特點分析——基督教與區域文化的相遇與對話
明末清初時期北京基督教會的發展
明清宗族社會與天主教的傳播——一項立足於東南城鄉的考察
西學東漸與清代浙東學派
明清之際方濟各會在中國的傳教
在中國的西方語言學傳統
以詩記事 以史證詩——從《閩中諸公贈詩》看明末耶穌會士在福建的傳教活動
誤讀的藝術——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
十七、十八世紀西方傳教士編撰的漢語字典
反西法:《定歷玉衡》初探
中國康熙時代的笛卡爾科學
奉教天文學家與「禮儀之爭」(1700-1702)
為了誰的榮耀?——康熙統治時期(1662-1722)
耶穌會土的策略
清朝宮廷中的「耶穌會土透視理論」
早期北京天主堂壁畫初探
俄羅斯收藏的北京耶穌會士作品
羅馬耶酥會檔案館中的中文書籍和資料:新目錄
徐家匯藏書樓與明清天主教史研究
明末清初的澳門是中西交往的橋梁
從西方學者的辯論者看中西文化的同一性、差異性和互補性
雙城記:耶穌會在北京與上海的科學與教育工作
勾畫中國的基督教史
論文出版及資助單位簡介
「相遇與對話-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歡迎辭
早期耶穌會與明末疆界:中國人尋求和解之道
神父或貴族?葡萄牙關於18世紀遣華外交使節性質的官方討論
論18世紀後期澳門海上貿易的地區分布與商品結構
李九功與《慎思錄》
16至18世紀湖北天主教的發展特點分析——基督教與區域文化的相遇與對話
明末清初時期北京基督教會的發展
明清宗族社會與天主教的傳播——一項立足於東南城鄉的考察
西學東漸與清代浙東學派
明清之際方濟各會在中國的傳教
在中國的西方語言學傳統
以詩記事 以史證詩——從《閩中諸公贈詩》看明末耶穌會士在福建的傳教活動
誤讀的藝術——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
十七、十八世紀西方傳教士編撰的漢語字典
反西法:《定歷玉衡》初探
中國康熙時代的笛卡爾科學
奉教天文學家與「禮儀之爭」(1700-1702)
為了誰的榮耀?——康熙統治時期(1662-1722)
耶穌會土的策略
清朝宮廷中的「耶穌會土透視理論」
早期北京天主堂壁畫初探
俄羅斯收藏的北京耶穌會士作品
羅馬耶酥會檔案館中的中文書籍和資料:新目錄
徐家匯藏書樓與明清天主教史研究
明末清初的澳門是中西交往的橋梁
從西方學者的辯論者看中西文化的同一性、差異性和互補性
雙城記:耶穌會在北京與上海的科學與教育工作
勾畫中國的基督教史
論文出版及資助單位簡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