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達教授這次在中國的講演和談話內容豐富、涉及領域廣泛,對他自己一些經常引起誤解和「歪曲」的觀點和問題也作了說明和解釋。德里達近些年來對「寬恕」、「死亡」、「友誼」、「大學」、「贈與」以及「馬克思主義」等問題的研究實際上都表現了他一貫的學術關懷:並不是去摧毀結構,而是對傳統、對理性、對觀念等提出意義。解構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否定一切,而是一種肯定,即肯定這種不可能性,解構就是進行不可能的「可能之事」。
多年來,德里達的解構思想在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引起了許多爭議。這些爭議其實說明了它的重要價值。正如香港大學哲學系主任關子尹教授所說,「德里達思想的重要性恰恰在於這種高度的可爭議性」。對於這位西方解構主義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我們更應注重的是他的解構工作的旨趣和關懷所在,追溯他的思想形成的深層學理,以能夠較恰當地理解、評價德里達的解構主義及其在當代法國哲學乃至當代西方哲學中的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