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與他的論敵(全二冊)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與他的論敵(全二冊)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歐陽哲生/編
  •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0095193
  • ISBN13:9787800095191
  • 裝訂:938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胡適是現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最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他率先發動了「文學革命」,挑起了「問題與主義」之爭,卷入了科學與玄學論戰、東西文化論戰、人權問題論戰、民主與獨裁等爭論。胡適一生伴隨著各種爭論、非議,伴隨著與各黨派、各種流派的沖突。國民黨「圍剿」他,共產黨批判他;文化保守主義者攻擊他過於「西化」,左派人士又嫌其太溫和。面對眾多的批評者,胡適深感自己不被理解,他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精神而辯護,而對自己的論敵則顯示出一種「容忍」的雅量。在充滿硝煙味的文壇,胡適可謂既風光,又孤寂。胡適所遭遇的這種境況是20世紀中國歷史舞台的一道特殊風景線。我們出版此書旨在為胡適參與的歷次爭論提供較完備的歷史資料,為人們透視20世紀中國思想史、學術史,政治史提供一部生動而豐富的參考文獻。

但是,限於篇幅,本書沒有收錄學術方面論爭的內容。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寫作時代不同,語言規范不盡一致,政治傾向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我們除了刪除少量不符合我國出版政策的內容[用「(略)」表示],糾正明顯的錯別字外,原則上不作改動,以保持原文風貌。此外,有些論爭文章雖然很重要,但亦由於上述原因,我們沒有收錄,只作了存目。本書收錄的文章僅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並非都是用馬列主義的觀點、立場來分析問題。時至今日我們相信讀者會從幾十年的實踐中識別其曲直是非,汲取其中有益的東西。
 

目錄

序 孤寂的獅子
一、「文學革命」的論爭
文學改良芻議
讀胡適先生《文學改良芻議》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
論古文白話之相消長
歷史的文學觀念論
中國文學改良論(上)
評提倡新文化者
評新文化運動
「老章又反判了!」
答適之
評新文化運動
二、「問題與主義」之爭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問題與主義
再論問題與主義
三論問題與主義
四論問題與主義
——論輸入學理的方法
三、「整理國故」的論爭
國故和科學的精神
論國故學
——答毛子水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國學人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附錄一 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
附錄二 治國學雜話
附錄三 評胡適之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青年必讀書
——應《說報副刊》的征求
通訊·致徐炳昶
國學運動的我見
整理國故的評價
國故與中學生
整理國故與「打鬼」
——給浩徐先生信
附錄一 西瀅跋語
附錄二 主客答問
四、漸進與革命之爭
爭自由的宣言
我們的政治主張
關於《我們的政治主張》的討論
評胡適的「努力」
《努力周刊》的功罪
讀蔡孑民、胡適之諸先生的政治主張
好政府在哪里
民國統一問題
李劍農的《民國統一問題》
吳佩孚與聯省自治
聯省自治與中國現象
國際的中國
對於現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
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
——答陳獨秀
我們走那條路
附錄一 敬以請教胡適之先生
附錄二 答梁漱溟先生
附錄三 周谷城君來函
五、科學與人生觀之爭
六、東西文化之爭
七、人權問題之爭
八、民主與獨裁之爭
九、中國文化道路選擇之爭
十、《自由中國》的政治思想之爭
十一、胡適看「胡適大批判」
十二、眾說紛紜論胡適
出版後記
 

二十世紀的帷幕即將落下,在這個動盪不安、富於變化的世紀,一波又一波政治的、文化的、思想的運動曾經造就了多少風雲人物。他們乘着一場場運動的潮頭出台,又隨着一場場運動的潮落而消退。胡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誕生的一個重要人物,但他作為現代中國文化學術領域的大師和自由主義思想的主要代言人,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文化、教育、科學方面發揮了重要領導作用,在社會政治方面也有其特殊的影響力。與同時代許多退到歷史幕后的風雲人物不同,他的命運相對奇特,至今仍保持着生命力和影響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學術成果。胡適研究可以說是更映我們時代進步的一項標志性學術成果。近二十年來,胡適的作品、著作被重新大量翻印出版,圍繞胡適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現,以胡適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多次舉行,參與胡適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胡適作為歷史的、文化的、思想的資源已引起了多學科、多層面的廣泛注意,胡適研究已形成一定規模,並呈現出多邊參與的國際化特點,多學科參與的綜合化特點。胡適成為現代中國歷史人物中備受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人物,胡適學作為一門顯學正在興起。回想五十年代那場「胡適大批判」,當今胡適研究的這種熱鬧場景,真讓人恍如隔世。

胡適研究在當今之所以能形成這樣一股強勁的回潮態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峽兩岸的社會政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解除了人們對胡適的禁忌;胡適本身的歷史地位和其擁有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學者們和廣大讀者的興趣;有關胡適的私人檔案和秘藏書信對外公布,給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隨着現代化運動的推進,胡適當年所思考的那些主題和引起爭議的那些主張又在我們的時代回響。英國人有句俗語:說不盡的莎士比亞。面對聚訟紛紜的胡適研究,我常常有一種感慨:說不盡的胡適之。

關於胡適的文化成就及其歷史作用,現在已有大量的文章、著作為之介紹,或作過正面的闡述,在此我們不必贅述。這里我們想要談的是胡適的另一面,他遭人物議甚至非議的一面。胡適生命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他在創造巨大的成就和聲譽的同時,還伴隨着緊張的爭辯和批判的聲音,時人所謂「譽滿天下,謗亦隨之」。這種毀譽交加的情形構成胡適影響力的另一道風景線。

胡適的反對者或者論敵成份復雜,加之胡適本人的興趣廣泛,涉及的領域寬泛,故其「樹敵」亦很多。在文化學術方面,「五四」時期胡適曾就『『文學革命,,與梅光迪、胡先(馬肅)、章士釗等人展開論爭;就科學與人生觀問題與張君勱等人展開論爭。二、三十年代,就《墨經》問題他與梁啟超、章太炎、章士釗等先生有過論辯,就老子年代問題與馮友蘭、顧頡剛、錢穆有不同意見,就儒的起源對章太炎的《原儒》提出不同意見,就禪宗史中的《壇經》作者問題與錢穆、印順、日本的鈴木大拙等有過討論,就東西文化問題先后與梁漱溟為代表的現代新儒家和具有官方背景的王新命、何炳松、薩孟武等十教授展開激烈爭辯。胡適與文化保守主義者的關系形同水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