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第一軍醫大學多位資深教授和年輕學者撰寫。薈萃了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具有特效的外治療法的單方、驗方1678首,闡述了原文與出處、功效、主治、方解和現代臨床應用,覆蓋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五官科、皮膚科的多個病癥。所選方劑療效確切,經濟實用,簡便易行。是學習、應用中藥和方劑的頗有價值的參考書,適于臨床中醫師、基層衛生人員和中醫藥愛好者參閱。
本書作為對《本草綱目》外治法專題研究的嘗試,主要就《本草綱目》外治法處方進行了收集與整理。需要說明的是,《本草綱目》附方達11096首,不論李時珍本人,還是其他醫家,都不可能對每個處方都一一驗證而示範後學,也即說《本草綱目》附方所載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因此對《本草綱目》外治處方的應用,本書提拱的僅是參考意見而不可能是準繩。
目錄
第一部分 內科疾病
一、感冒
二、咳嗽
三、熱證
四、陰冷
五、癇證
六、中風
七、眩暈
八、厥證
十、腳氣
十一、胃痛
十二、呃逆
十三、嘔吐
十四、霍亂
十五、泄瀉
十六、痢疾
十七、便秘
十八、黃疸
十九、積聚
二十、水腫
二十一、癃閉
二十二、五淋
二十三、頭痛
二十四、胸痛
二十五、脅痛
二十六、腹痛
二十七、腰痛
二十八、瘧疾
二十九、蟲證
三十、中(日者)
三十一、汗證
三十二、傷寒
三十三、時疫流毒
三十四、諸風
三十五、諸氣
第二部分 外科疾病
一、癰疽
二、手足甲疽
三、癤
四、疔瘡
五、發背
六、諸瘡腫痛
七、諸般瘡毒
八、瘡口不合
九、諸瘡 肉
十、 瘡
十一、瘰
十二、瘺瘡
十三、腸癰
十四、瘤
十五、反花惡瘡
十六、一切惡瘡
十七、乳病
十八、疝氣
十九、痔瘡
二十、肛門腫瘤
二十一、脫肛
二十二、嵌甲
二十三、割甲傷
二十四、水火燙傷
二十五、熱油灼傷
二十六、火瘡
二十七、灸瘡
二十八、凍瘡
二十九、破傷風
三十、救死
三十一、蛇咬傷
三十二、蠍刺整人
三十三、毒蜂螯人
三十四、蜈蚣咬人
三十五、蜘蛛咬傷
三十六、諸蟲蛇傷
三十七、中蠱毒
三十八、人咬傷
三十九、鼠咬成瘡
四十、豬咬成瘡
四十一、馬咬成瘡
四十二、瘋狗咬傷
四十三、抓傷面皮
四十四、惡刺傷人
四十五、箭鏃入肉
四十六、毒箭傷人
四十七、針刺入肉
四十八、杖瘡
四十九、誤吞針鐵
五十、遠行腳腫
五十一、打撲損傷
五十二、打撲折傷
五十三、金瘡損傷
五十四、金瘡出血
五十五、破傷出血
第三部分 皮膚疾病
一、白禿頭瘡
二、頭面癬瘡
三、身面癬瘡
四、手足癬瘡
五、癬瘡作癢
六、積年癬瘡
七、一切癬瘡
八、汗斑
九、頭上白屑
十、酒渣鼻
十一、面上皰瘡
十二、面上(皮干)黯
十三、面黑令白
十四、涂面駐顏
十五、鬈毛毒瘡
十六、熱瘡
十七、痱瘡
十八、黃水瘡
十九、風瘡隱疹
二十、疥瘡癬癩
二十一、瘡癩濕爛
二十二、一切濕瘡
二十三、天皰瘡
二十四、火焰丹青
二十五、赤游火丹
二十六、漆瘡
二十七、 瘍風
二十八、牛皮癬
二十九、白癜風
三十、身面疣病
三十一、雞眼肉刺
三十二、瘢痕
三十三、腳底硬皮
三十四、皮膚皸裂
三十五、狐臭
三十六、毛發脫落
三十七、髭發白黃
三十八、發槁不澤
三十九、沐發令香
四十、皮里作痛
四十一、陰下濕癢
四十二、陰癢生瘡
四十三、梅瘡
第四部分 婦科疾病
一、閉經
二、帶下病
三、陰脫
四、陰腫痛
五、陰腫癢痛
六、陰寒
七、妊娠子淋
八、妊娠風寒
九、孕婦傷寒
十、催生下胞
十一、產門不合
十二、產後血暈
十三、產後發熱
十四、產後舌出
十五、不孕癥
第五部分 兒科疾病
第六部分 五官科疾病
一、感冒
二、咳嗽
三、熱證
四、陰冷
五、癇證
六、中風
七、眩暈
八、厥證
十、腳氣
十一、胃痛
十二、呃逆
十三、嘔吐
十四、霍亂
十五、泄瀉
十六、痢疾
十七、便秘
十八、黃疸
十九、積聚
二十、水腫
二十一、癃閉
二十二、五淋
二十三、頭痛
二十四、胸痛
二十五、脅痛
二十六、腹痛
二十七、腰痛
二十八、瘧疾
二十九、蟲證
三十、中(日者)
三十一、汗證
三十二、傷寒
三十三、時疫流毒
三十四、諸風
三十五、諸氣
第二部分 外科疾病
一、癰疽
二、手足甲疽
三、癤
四、疔瘡
五、發背
六、諸瘡腫痛
七、諸般瘡毒
八、瘡口不合
九、諸瘡 肉
十、 瘡
十一、瘰
十二、瘺瘡
十三、腸癰
十四、瘤
十五、反花惡瘡
十六、一切惡瘡
十七、乳病
十八、疝氣
十九、痔瘡
二十、肛門腫瘤
二十一、脫肛
二十二、嵌甲
二十三、割甲傷
二十四、水火燙傷
二十五、熱油灼傷
二十六、火瘡
二十七、灸瘡
二十八、凍瘡
二十九、破傷風
三十、救死
三十一、蛇咬傷
三十二、蠍刺整人
三十三、毒蜂螯人
三十四、蜈蚣咬人
三十五、蜘蛛咬傷
三十六、諸蟲蛇傷
三十七、中蠱毒
三十八、人咬傷
三十九、鼠咬成瘡
四十、豬咬成瘡
四十一、馬咬成瘡
四十二、瘋狗咬傷
四十三、抓傷面皮
四十四、惡刺傷人
四十五、箭鏃入肉
四十六、毒箭傷人
四十七、針刺入肉
四十八、杖瘡
四十九、誤吞針鐵
五十、遠行腳腫
五十一、打撲損傷
五十二、打撲折傷
五十三、金瘡損傷
五十四、金瘡出血
五十五、破傷出血
第三部分 皮膚疾病
一、白禿頭瘡
二、頭面癬瘡
三、身面癬瘡
四、手足癬瘡
五、癬瘡作癢
六、積年癬瘡
七、一切癬瘡
八、汗斑
九、頭上白屑
十、酒渣鼻
十一、面上皰瘡
十二、面上(皮干)黯
十三、面黑令白
十四、涂面駐顏
十五、鬈毛毒瘡
十六、熱瘡
十七、痱瘡
十八、黃水瘡
十九、風瘡隱疹
二十、疥瘡癬癩
二十一、瘡癩濕爛
二十二、一切濕瘡
二十三、天皰瘡
二十四、火焰丹青
二十五、赤游火丹
二十六、漆瘡
二十七、 瘍風
二十八、牛皮癬
二十九、白癜風
三十、身面疣病
三十一、雞眼肉刺
三十二、瘢痕
三十三、腳底硬皮
三十四、皮膚皸裂
三十五、狐臭
三十六、毛發脫落
三十七、髭發白黃
三十八、發槁不澤
三十九、沐發令香
四十、皮里作痛
四十一、陰下濕癢
四十二、陰癢生瘡
四十三、梅瘡
第四部分 婦科疾病
一、閉經
二、帶下病
三、陰脫
四、陰腫痛
五、陰腫癢痛
六、陰寒
七、妊娠子淋
八、妊娠風寒
九、孕婦傷寒
十、催生下胞
十一、產門不合
十二、產後血暈
十三、產後發熱
十四、產後舌出
十五、不孕癥
第五部分 兒科疾病
第六部分 五官科疾病
序
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李時珍是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家,心中甚為敬仰。10年浩劫期間,輟學返鄉務農,獲得一本《本草綱目》,反復閱讀,很難領會,但總感到《本革綱目》記載了很多很多的中藥,包括我們舉目可見、信手拈來的藥草果蔬;總感到《本草綱目》記載了許多許多的處方,可以治療听過的和未听過的疾病,包括現采現用的簡單的治療方法和須繁雜加工炮制的復雜的治療方法。當時總感到雖不能繼續上學讀書,但如能學得《本草綱目》幾許單方,或許可以治病救疾!所謂“單方氣死名醫”。迷信李時珍其人其書其方,可謂自少年起矣。
及至後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讀書,能有系統學習中醫藥理論的機會。但在大學期間,能體現《本草綱目》精華的多局限于《中藥學》一書,甚為不解,甚為不滿!主編教材的老師們大概是把李時珍當作“中藥學家”而已,良可嘆也!
的確,李時珍是偉大的中藥學家,但從文史考證,李時珍首先是個偉大的臨床醫學家,以醫為業,曾當御醫,其醫術精湛,不容置疑。《本草綱目》雖言本草,是書載藥僅1892種,但以藥載方,所列附方凡1萬余首。故《本草綱目》當稱明代“天下第一藥典”,更應稱為“天下第一方書”,實不為過。
醫以治瘸,成效在方!故我讀《本草綱目》不作中藥書來看,只作臨床治療學習讀,大方小方,膏丹丸散,辨證施方,每有良效。憶往昔,從敬仰李時珍,目睹本草起,30余年矣,迷戀之情,不減當年。時值改革開放,中醫中藥逐步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研究《本草綱目》之風隨之又起。故不改初衷,將《本草綱目》1萬余藥處方,擇其良驗之方,分類成書,名為《(本草綱目)特效療法叢書》。
本叢書特點有三︰一是以《本草綱目》記載的處方,擇其善者用之;二是以治療方法分類,包括補益療法、中成藥療法、外治療法、單味處方療法及飲食療法;三是突出現代臨床的實用性,對每種療法的每首處方,均記錄原文、補充功效、主治、方解與現代應用,使古今結合,學以致用。故本叢書對《本草綱目》是專題研究叢書,脫出了中藥學的框框,既是方劑書,又是臨床治療學。適合于臨床中醫師參考應用。
由于《本草綱目》記載的處方包括了明代及明代以前眾多中醫專家的處方及民間的單方驗方,故本叢書在編輯過程中,難免有取舍不當,以偏概全之嫌,還望讀者批評指正。
謹以本叢書迎接新世紀,迎接中醫藥的新紀年!
廣州南方醫院中醫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仁
2002年6月1日
及至後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讀書,能有系統學習中醫藥理論的機會。但在大學期間,能體現《本草綱目》精華的多局限于《中藥學》一書,甚為不解,甚為不滿!主編教材的老師們大概是把李時珍當作“中藥學家”而已,良可嘆也!
的確,李時珍是偉大的中藥學家,但從文史考證,李時珍首先是個偉大的臨床醫學家,以醫為業,曾當御醫,其醫術精湛,不容置疑。《本草綱目》雖言本草,是書載藥僅1892種,但以藥載方,所列附方凡1萬余首。故《本草綱目》當稱明代“天下第一藥典”,更應稱為“天下第一方書”,實不為過。
醫以治瘸,成效在方!故我讀《本草綱目》不作中藥書來看,只作臨床治療學習讀,大方小方,膏丹丸散,辨證施方,每有良效。憶往昔,從敬仰李時珍,目睹本草起,30余年矣,迷戀之情,不減當年。時值改革開放,中醫中藥逐步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研究《本草綱目》之風隨之又起。故不改初衷,將《本草綱目》1萬余藥處方,擇其良驗之方,分類成書,名為《(本草綱目)特效療法叢書》。
本叢書特點有三︰一是以《本草綱目》記載的處方,擇其善者用之;二是以治療方法分類,包括補益療法、中成藥療法、外治療法、單味處方療法及飲食療法;三是突出現代臨床的實用性,對每種療法的每首處方,均記錄原文、補充功效、主治、方解與現代應用,使古今結合,學以致用。故本叢書對《本草綱目》是專題研究叢書,脫出了中藥學的框框,既是方劑書,又是臨床治療學。適合于臨床中醫師參考應用。
由于《本草綱目》記載的處方包括了明代及明代以前眾多中醫專家的處方及民間的單方驗方,故本叢書在編輯過程中,難免有取舍不當,以偏概全之嫌,還望讀者批評指正。
謹以本叢書迎接新世紀,迎接中醫藥的新紀年!
廣州南方醫院中醫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仁
2002年6月1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