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教育理論譯叢中的一冊,全書共分二部分十章,主要就社會中的學校及背景、行動者與實踐這兩大方面展開探討。

本書內容全面,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及學術價值,可供廣大教育理論的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閱讀。


瑪麗‧杜里—柏拉(Marie Dure-Bellat)是法國布爾高涅大學的教授,國家社會學研究所——教育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她出版的著作包括《女生的學校》、《什麼教育為什麼社會角色?》,以及與Alain Mingat合著的《對教育體制動作的分析性研究》。

阿涅斯‧昂里奧—馮‧讓丹(Agnes Henrion-van Zanten)在法國變革社會學觀察所從事研究工作。其著作包括《學校和地方空間》,和Jean-Paul Payet與Laurence Roulleau-Berger合著的《城市里的學校》,《圍繞政治計劃的一致和分裂》。
 

目錄

作別“罐裝”走近真實(代總序)
中譯本序
作者簡介
導言
第一部分 社會中的學校
第一章 教育政策與機構變革
第一節 法國教育體制的構建
第二節 對教育政策的分析認識
結語
第二章 法國教育體制中學業生涯的不平等
第一節 母育教育和小學教育,早期的分化
第二節 中等教育中日益多樣化的學業道路
第三節 參加業士考試及進入高等教育
第四節 有時不為人知的、並不普遍的、不斷變幻的……社會不平等
結語
第三章 接受學校教育的關鍵︰找一份工作及在社會階梯上攀升
第一節 學校是尋找工作的必經之路嗎?
第二節 學校是促進社會攀升的因素嗎?
第三節 對學校角色的新質疑
結語
第四章 關于學校之理論研究的發展
第一節 再生產性的學校
第二節 從對“再生產性學校”的批判到學校理論研究角度的更新
第三節 學校,作為行動者(實施)策略的空間
結語
第二部分 背景、行動者與實踐
第五章 位于國家空間和地方空間之間的學校
第一節 學校與農村社會的整合
第二節 學校面對城市的多樣性
第三節 地方教育政策
結語
第六章 教育供給的多樣性
第一節 根據就讀學校而變化的“學業命運”
第二節 學業生涯在一種制度性背景中的展開
結語
第七章 教學大綱、教學實踐和成就規範
第一節 學校知識的社會起源
第二節 學業成就的制造
結語
第八章 教師職業
第一節 統一性和多樣性
第二節 職業軌跡
第三節 職業實施
第四節 自治和集體組織
結語
第九章 家庭教育實踐
第一節 家庭中的社會化和學業成功
第二節 對兒童教育生涯的伴隨
第三節 學校中的家長
結語
第十章 學生職業
結語
總結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參考文獻
附︰法國現行學制圖
 

正如本書導言中所指出的那樣,這本關于學校的著作最初是為法國大學里學習社會學的學生,更廣一些來說,也是為所有那些希望了解這個國家學校教育體制運作(情況)和焦點問題的讀者而寫的。本書以綜合的形式,采用大多數讀者都可以理解的語言,介紹了人們在20世紀末所認識的有關教育政策、學生的學業生涯和職業插入、學校對地方空間的整合、教育內容和不同群體(教育專業人員、家長、學生)在學校中的互動等方面的信息。對于中國讀者來說,本書最直接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他們從社會學研究的視角了解當前的法國學校。

對于希望提高對本國學校教育體制的分析能力的中國社會學家、社會學專業學生或教師來說,這難道不是同樣有意義嗎?從很多方面來說,很可能就是這種情況。首先,在所有國家,雖然學校按照各種各樣的形態運作,但是社會賦予學校的一般功能是相似的,都是圍繞著涂爾干(Durkheim,E.)所鑒別提出的兩極,也就是整合和分化。學校教育由此看到自己肩負的重任。教育內容的確定、師資培訓和招聘、學校在地域上的組織和分布等,都是所有國家有待解決的問題。

再者說,只要職業和社會生活插入要求個人有在學校里汲取的能力(不同國家程度不同,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傾向不斷增強),那麼對于將努力讓子女在學業競爭中掙得最好“席位”的家庭來說,教育是關鍵問題。一旦這些家庭本身接受過或多或少的教育或擁有不同的物質可能,那麼將出現社會不平等,並將影響課堂和學校的日常生活。

某些法國理論家,如布迪厄(Bourdieu,P.)和巴斯隆(Passeron,J.-C.)甚至認為學校的主要職能就在于再生產社會中既存的社會不平等。他們認為,教育大綱、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學校的運作方式都對那些家庭文化接近學校文化的“遺產繼承者”有利。不過這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則。讀者們在本書中將看到,有些研究表明在某些經濟欠發達國家,學業成功的社會不平等不如法國等西方國家這樣強烈。盡管如此,在那些生活中和家庭之間存在不平等的國家,兒童的學業生涯中不帶有(這些)痕跡會令人驚訝萬分。因此,這個問題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

最後,鑒于教育肩負的重任,所有國家都努力盡可能好地引導教育體制的發展方向。隨著初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不同程度)的普及,教育體制變得極其龐大、復雜和官僚化。法國仍然采用傳統的國家通過政治命令(如提高青年人的教育水平或學校的民主化等)“從上面”引導的、非常中央集權化的體制,這在歐洲有些不入主流。然而,隨著一場歐洲甚至世界性的運動,我們看到當前在法國出現了地方分權,決策權部分轉移給地方行政和權力機構以及學校。對教育體制的調整已經逐步擺脫了一種目的和程序的規範控制,轉而更注重結果。

這些問題在所有國家都提了出來,何況國際組織的影響日隆以及不同國家專家更密集的交流,加速了人們對這些教育發展問題的認識。不過,如果說我們可以如此觀察到國際上教育言論和機制大同小異,而國家的文化和管理傳統,以及各個國家在某一歷史時刻具體的政治和經濟形勢對教育政策的修正卻仍然有重要作用。

上面提出了各國之間相互借用研究成果的可能性和某些要素,最後我們希望這本書的中譯本成為法國和中國致力于分析教育現實發展的研究人員之間進行富有成果的對話的第一步。中國和法國有很大差異,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有源遠流長的學術傳統,而這一傳統對維護國家同一性有主要作用。

瑪麗‧杜里一柏拉 阿涅斯‧昂里奧一馮‧讓丹
2001年4月于巴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