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實錄》是作者吳豐山半生際遇的一部分回顧記述。
文中他以各種不同的課題,呈顯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其中與公共事務相關的部分,作者希望各方讀友在閱讀時,能暫時摒除一己的政黨歸屬,去暸解一位未參加政黨的國民,對台灣政治的看法,及其另類的進退考量。
本書特色
1.曾任報社社長、發行人以及公視董事長的資深媒體人的半生記實。
2.紀錄某一代台灣人的思想言行。
目錄
前言
驀然回首 智珠在握
卷一 世間
1 幸福
2 善良
3 美食
4 謝天謝地
5 我執
6 文明
7 形象
8 好東西
9 祖鄉父老
10 正信
11 給人歡喜
12 簡樸為美
13 奼紫嫣紅
14 好壞與共
15 歸屬感
16 溫情
17 童稚
18 達觀
19 隨緣隨喜
20 格局
21 價值觀
22 滄海桑田
23 利害
24 弱勢
25 厚重
26 新陳代謝
27 吃虧
28 優雅
29 人生磁碟片
30 人生算術
31 寬恕
卷二 人情
32 動物性不改
33 爾虞我詐
34 潔白心靈
35 忘年之交
36 社會歌聲
37 落拓不羈
38 波瀾壯闊
39 正視、橫看、反觀
40 真貌實相
41 博愛與冷漠
42 犧牲奉獻
43 烏鴉
44 苦口婆心
45 際遇
46 天知地知
47 知行合一
48 自省
49 天條
50 不誠無物
51 涉世
52 殘害忠良
53 厚誣賢人
54 發明家
卷三 義理
55 新聞自由有五條界線
56 弱肉強食
57 天不可逆
58 前總統
59 典範
60 官才、官品、官威
61 聖眷
62 報恩
63 有為有守
64 滾動的石頭
65 學問、做事、做人
66 海闊天空
67 暴殄天物
68 過猶不及
69 一路走來
70 索忍尼辛訪台
71 直選總統
72 天馬行空
73 老天有眼
74 時空環境不同
75 專業專精
76 國士無雙
77 赤子之心
78 重臣
79 平視、俯視
80 痞子總統 德不配位
81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卷四 善治
82 「高層」
83 普渡眾生
84 遺忘了的智慧
85 國家願景
86 洗腦
87 第二次農地改革
88 不宜忽視考監政務
89 罩護新住民
90 適度開放國家公園
91 努力消解民怨
92 尸位素餐
93 應扶植出版事業
94 防弊是封建思維
95 擺盪在左右極端之間
96 真愛台灣
97 好好商量核電問題
98 地方自治不切實際
99 人口結構變化必須嚴肅以對
100 住者有其屋
101 不吝獎賞傑出國民
102 全面執政是兩面刃
103 力保經貿榮景
104 舒曼封聖
105 台灣的功課
106 等待果陀?
後記
良言已盡 怡然封筆
驀然回首 智珠在握
卷一 世間
1 幸福
2 善良
3 美食
4 謝天謝地
5 我執
6 文明
7 形象
8 好東西
9 祖鄉父老
10 正信
11 給人歡喜
12 簡樸為美
13 奼紫嫣紅
14 好壞與共
15 歸屬感
16 溫情
17 童稚
18 達觀
19 隨緣隨喜
20 格局
21 價值觀
22 滄海桑田
23 利害
24 弱勢
25 厚重
26 新陳代謝
27 吃虧
28 優雅
29 人生磁碟片
30 人生算術
31 寬恕
卷二 人情
32 動物性不改
33 爾虞我詐
34 潔白心靈
35 忘年之交
36 社會歌聲
37 落拓不羈
38 波瀾壯闊
39 正視、橫看、反觀
40 真貌實相
41 博愛與冷漠
42 犧牲奉獻
43 烏鴉
44 苦口婆心
45 際遇
46 天知地知
47 知行合一
48 自省
49 天條
50 不誠無物
51 涉世
52 殘害忠良
53 厚誣賢人
54 發明家
卷三 義理
55 新聞自由有五條界線
56 弱肉強食
57 天不可逆
58 前總統
59 典範
60 官才、官品、官威
61 聖眷
62 報恩
63 有為有守
64 滾動的石頭
65 學問、做事、做人
66 海闊天空
67 暴殄天物
68 過猶不及
69 一路走來
70 索忍尼辛訪台
71 直選總統
72 天馬行空
73 老天有眼
74 時空環境不同
75 專業專精
76 國士無雙
77 赤子之心
78 重臣
79 平視、俯視
80 痞子總統 德不配位
81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卷四 善治
82 「高層」
83 普渡眾生
84 遺忘了的智慧
85 國家願景
86 洗腦
87 第二次農地改革
88 不宜忽視考監政務
89 罩護新住民
90 適度開放國家公園
91 努力消解民怨
92 尸位素餐
93 應扶植出版事業
94 防弊是封建思維
95 擺盪在左右極端之間
96 真愛台灣
97 好好商量核電問題
98 地方自治不切實際
99 人口結構變化必須嚴肅以對
100 住者有其屋
101 不吝獎賞傑出國民
102 全面執政是兩面刃
103 力保經貿榮景
104 舒曼封聖
105 台灣的功課
106 等待果陀?
後記
良言已盡 怡然封筆
序
前言
驀然回首 智珠在握
吳豐山
一、
民國五十七年,本人進入社會工作。從那時候開始,每年使用一本小日記本,記明今日曾做何事,曾開何會,未來某日某時應做何事,應去哪裡等等。如此這般,迄今已用過五十四本日記本。
後來,本人又養成書寫備忘錄的習慣。備忘文字書寫在每疊一百張、每張兩百字的稿紙上。如有應該存檔的信函、演講稿或重要文件,便作為附件夾在後面。如此這般,迄今已留存了近三百萬字的備忘錄。
二、
民國國一○九年七月,本人決定把這些小日記本和備忘錄全部銷毁,以免除今後保管難題。
可是,這些小日記本和備忘錄畢竟保存了本人半生工作、生活、際遇以及思想的紀錄。因此我決定在銷毁以前翻閱一次,如果其中有值得公表的部分,把它重新整理一番,印成一書,或許對社會各方有參考價值也說不定。
這個翻閱、整理工作,花了將近一年時間;這便是這本《紅塵實錄》的由來。
三、
託天之福,本人幸而生存在承平歲月。
不過,在過去幾十年時光中,台灣可謂天翻地覆。
本人初入社會的民國五十七年恰是台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第一年,政府需要大量聘任國中老師,許多不是研習教育的青年成了國中老師,月薪新台幣八百元。當時一美元兌換四十元新台幣。
那時候,台灣經濟發展剛剛起步,國民平均所得一七二美元。後來一路攀升,到民國一○九年國民平均所得已越過二萬美元,並成為全球第十七大經濟體。
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政治發展也步步驚魂。台灣從民國三十九年開始戒嚴,國民黨一黨專政。從六十年代開始,民主改革聲浪逐步風起雲湧,經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三十幾年的打拚,萬年國會解散了,黨禁、報禁解除了。到了民國八十五年,全民直選總統,台灣的奮鬥終於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定為一個「成功的故事」。
四、
本人進入社會工作的前二十七年服務自立晚報;自立晚報是一份所謂「異議報紙」。
本人於民國六十二年以無黨籍身分在台南縣首次當選增額國民大會代表;無黨籍那時代叫「黨外」,也是站在當權者的反對面。
後來本人曾任公共電視第一、二屆董事長,曾任民進黨政府的政務委員,曾任國民黨政府提名的監察委員,但一直未加入任何政黨。
換句話說,我是一路以一個無政黨歸屬的國民立場服務國家社會,並在備忘錄上留下時代變遷的紀錄。
更直白地說,我對任何政黨都沒有成見。我認定沒有一些政治理想不可能組成政黨,但每一政黨到頭來都必然人多品雜,所以我尊敬值得尊敬的人士,不尊敬不值得尊敬的人士;我支持可以支持的政策,不支持不可以支持的政策。我斥責諸多敗政敗行,但也不吝給予善政善行掌聲。
如此這般,本人行走社會五十幾年,到今天七十幾歲了,依然吾道一以貫之,而且心曠神怡,秋日從容,智珠在握。
五、
本書的寫作要領是從備忘錄上選取一個題目便就落筆,待全部完稿再依性質歸類為四卷,因此各方讀友如果前後依序閱讀,一定會苦於時光跳躍。不過,我要敬告讀友,其中所涉時日,不管用民國紀元或公元紀元,大多不關緊要,瞭解筆者要說什麼才是重點。我特別想請參加不同政黨的各方讀友在閱讀本書時暫時忘掉您的黨籍,去檢視一個未參加政黨的國民對於國家社會的見解和進退思量。
六、
本人於民國一○三年結束公職生涯,翌年以《人間逆旅》為名發表回憶錄。
回憶錄已使用了部分備忘錄上的記載,更多素材此次才採用。
而且本人結束公職生涯後並未歸隱,仍然繼續工作,並注視國內外政經發展,也就是說過去七年的事情也會在《紅塵實錄》上出現。
「過去七年」台灣變化也不小;第三次政黨輪替、美中台關係巨變、人民對各不同政黨的愛惡大幅擺盪、國民黨變成一窮二白、民進黨日趨驕慢……都是「過去七年」發生的事。
這也是本人決定撰寫《紅塵實錄》另一個原因。
七、
幾事交代:
─《紅塵實錄》這個書名是幾經推敲之後才決定。
《吳豐山備忘錄》、《紅塵白話》、《紅塵手記》等等都曾經被考慮過。
最後決定用「紅塵」二字是因為人間一直紅塵滾滾,用「實錄」二字是因為台灣今天最缺乏真實坦誠的記述。
─雖然強調真實坦誠記述,畢竟還是有不少本人參與的政治事體不宜揭露;也有不少重要事體,比如參與兩岸諮商,比如參與民主進化等等,先前已經公表,本書不必重複;敬請各方善解。
─本書有些記述真名真姓以為徵信。有些隱姓埋名,主要考量與人為善。
─《紅塵實錄》是本人藉由清理備忘錄,公表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的最後一部著作。雖然體力、思路、意志都還處於不錯狀態,畢竟已然遲暮;而且對我忠愛的台灣家國,該跑的路我已跑盡,該守的道我已守住。
─書中有幾張插圖,那是本人的遊戲之作。勇於獻醜只是由於不希望全書一片字海,給讀友帶來沉重的閱讀負擔。
─幾家不具名的基金會應我請求,購買本書贈送全國各公私立圖書館,本人在此敬表無比謝忱。
─雖然從此封筆,可是為了台灣後代子孫,本人仍願每日一柱馨香,祈求天佑台灣。
驀然回首 智珠在握
吳豐山
一、
民國五十七年,本人進入社會工作。從那時候開始,每年使用一本小日記本,記明今日曾做何事,曾開何會,未來某日某時應做何事,應去哪裡等等。如此這般,迄今已用過五十四本日記本。
後來,本人又養成書寫備忘錄的習慣。備忘文字書寫在每疊一百張、每張兩百字的稿紙上。如有應該存檔的信函、演講稿或重要文件,便作為附件夾在後面。如此這般,迄今已留存了近三百萬字的備忘錄。
二、
民國國一○九年七月,本人決定把這些小日記本和備忘錄全部銷毁,以免除今後保管難題。
可是,這些小日記本和備忘錄畢竟保存了本人半生工作、生活、際遇以及思想的紀錄。因此我決定在銷毁以前翻閱一次,如果其中有值得公表的部分,把它重新整理一番,印成一書,或許對社會各方有參考價值也說不定。
這個翻閱、整理工作,花了將近一年時間;這便是這本《紅塵實錄》的由來。
三、
託天之福,本人幸而生存在承平歲月。
不過,在過去幾十年時光中,台灣可謂天翻地覆。
本人初入社會的民國五十七年恰是台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第一年,政府需要大量聘任國中老師,許多不是研習教育的青年成了國中老師,月薪新台幣八百元。當時一美元兌換四十元新台幣。
那時候,台灣經濟發展剛剛起步,國民平均所得一七二美元。後來一路攀升,到民國一○九年國民平均所得已越過二萬美元,並成為全球第十七大經濟體。
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政治發展也步步驚魂。台灣從民國三十九年開始戒嚴,國民黨一黨專政。從六十年代開始,民主改革聲浪逐步風起雲湧,經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三十幾年的打拚,萬年國會解散了,黨禁、報禁解除了。到了民國八十五年,全民直選總統,台灣的奮鬥終於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定為一個「成功的故事」。
四、
本人進入社會工作的前二十七年服務自立晚報;自立晚報是一份所謂「異議報紙」。
本人於民國六十二年以無黨籍身分在台南縣首次當選增額國民大會代表;無黨籍那時代叫「黨外」,也是站在當權者的反對面。
後來本人曾任公共電視第一、二屆董事長,曾任民進黨政府的政務委員,曾任國民黨政府提名的監察委員,但一直未加入任何政黨。
換句話說,我是一路以一個無政黨歸屬的國民立場服務國家社會,並在備忘錄上留下時代變遷的紀錄。
更直白地說,我對任何政黨都沒有成見。我認定沒有一些政治理想不可能組成政黨,但每一政黨到頭來都必然人多品雜,所以我尊敬值得尊敬的人士,不尊敬不值得尊敬的人士;我支持可以支持的政策,不支持不可以支持的政策。我斥責諸多敗政敗行,但也不吝給予善政善行掌聲。
如此這般,本人行走社會五十幾年,到今天七十幾歲了,依然吾道一以貫之,而且心曠神怡,秋日從容,智珠在握。
五、
本書的寫作要領是從備忘錄上選取一個題目便就落筆,待全部完稿再依性質歸類為四卷,因此各方讀友如果前後依序閱讀,一定會苦於時光跳躍。不過,我要敬告讀友,其中所涉時日,不管用民國紀元或公元紀元,大多不關緊要,瞭解筆者要說什麼才是重點。我特別想請參加不同政黨的各方讀友在閱讀本書時暫時忘掉您的黨籍,去檢視一個未參加政黨的國民對於國家社會的見解和進退思量。
六、
本人於民國一○三年結束公職生涯,翌年以《人間逆旅》為名發表回憶錄。
回憶錄已使用了部分備忘錄上的記載,更多素材此次才採用。
而且本人結束公職生涯後並未歸隱,仍然繼續工作,並注視國內外政經發展,也就是說過去七年的事情也會在《紅塵實錄》上出現。
「過去七年」台灣變化也不小;第三次政黨輪替、美中台關係巨變、人民對各不同政黨的愛惡大幅擺盪、國民黨變成一窮二白、民進黨日趨驕慢……都是「過去七年」發生的事。
這也是本人決定撰寫《紅塵實錄》另一個原因。
七、
幾事交代:
─《紅塵實錄》這個書名是幾經推敲之後才決定。
《吳豐山備忘錄》、《紅塵白話》、《紅塵手記》等等都曾經被考慮過。
最後決定用「紅塵」二字是因為人間一直紅塵滾滾,用「實錄」二字是因為台灣今天最缺乏真實坦誠的記述。
─雖然強調真實坦誠記述,畢竟還是有不少本人參與的政治事體不宜揭露;也有不少重要事體,比如參與兩岸諮商,比如參與民主進化等等,先前已經公表,本書不必重複;敬請各方善解。
─本書有些記述真名真姓以為徵信。有些隱姓埋名,主要考量與人為善。
─《紅塵實錄》是本人藉由清理備忘錄,公表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的最後一部著作。雖然體力、思路、意志都還處於不錯狀態,畢竟已然遲暮;而且對我忠愛的台灣家國,該跑的路我已跑盡,該守的道我已守住。
─書中有幾張插圖,那是本人的遊戲之作。勇於獻醜只是由於不希望全書一片字海,給讀友帶來沉重的閱讀負擔。
─幾家不具名的基金會應我請求,購買本書贈送全國各公私立圖書館,本人在此敬表無比謝忱。
─雖然從此封筆,可是為了台灣後代子孫,本人仍願每日一柱馨香,祈求天佑台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