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曉聲識器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陳謙
這是寫給大學生,或針對出版編輯有興趣的社會新鮮人的入門讀本。
出版向來習慣以編輯為中心,就像台灣喜愛以台北為中心的天龍人觀點其實一致,但這某種程度窄化了「出版」的範疇。其實出版至少包括了編輯、印刷與發行(現在流行稱為:物流)三個環節。在中國由於是社會主義經濟,所謂編印發一條龍的出版社或者集團比比皆是,在台灣的自由經濟規模除卻二成集團化的資本力介入外,八成都是十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及公司,所以以編輯為中心的思考自然成為主流。但凡敘述者必須有其操作原始形貌,因此本書雖也呈現編輯人為中心的立足點出發,但針對印刷、發行等項目也竭盡可能提供相關資訊,以便編輯出版人的基礎養成。
少子化的今日,人文科系在就業市場上一直處於弱勢已是不爭的事實。應用中文在現今已不是公文簡牘書寫那般乏味而樣板,取而代之的是新聞傳播寫作和編採出版等專業技能,這些在技職體系學院中早有共識也推廣多年,無耐少子化年代來臨,隸屬技職體系應中系多已關門歇業,應用中文在傳統中文系早列旁門左道,一些食古不化的資深主事學者雖恥以為伍,卻又不得不面對這急需面對的環境現實,故多聘用業界兼任師資支援,以杜學生渴望學習技能的悠悠之口。
業界兼任教師雖能解燃眉之急,但輕蜓點水的學習模式,學生在學習上較難獲得出版較全面的知識,學生學習後多半一知半解,實屬缺憾,事實上,這種問題,仍是目前全台大半中文、華文或台文相關學系的迷思。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興起撰寫此書的念頭,只期能對莘莘學子們有所助益。在中文學門領域中撰寫教材,一向是吃力且不討喜之事,既無利於升等又需耗費心力寫作,版稅也只能算是蠅頭小利。但筆者回想1991年開始進入出版社工作時只有高職學歷,本想頂著四項文學獎的光環進入編輯部,卻因為編輯需有大專畢業的資格門檻無法破格啟用,而從發行做起,越一年,也因自費出版詩集的慘痛經驗而發憤自勵要學好印刷而進入台灣第三大印刷公司擔任印務近六年時間。1997年我自專科夜間部畢業,取得最低學歷的門檻車票,終於開始了二十年的專業出版經理人的生涯。
自2006年開始專兼任教職至今,發覺產業與學界落差實在鉅大。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由於筆者初入社會時學歷只有高職,出版社老闆認為我學歷不足沒有能力執行編輯任務,也因此令我一路自發行、印刷開始出版環節中下游的學習,待自身進修完成大專學歷後開始編輯工作,出版履歷竟然意外地「完整」。
筆者自身的編輯、印刷、發行完整經驗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經驗教材,今日且盼望期待同學們能更順利的養成全方位的出版人觀念,且努力實踐,是為至盼。
⊙2021年寫於疫情三級警戒下的文薈樓105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