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屋觀察團隊 老屋顏、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李清志、旅義作家/台南新住民 楊馥如、 一致推薦
台南是台灣著名的古都,號稱有三多「廟多、古蹟多、小吃多」,從三百多年前明鄭時期的經營延續近代日治時期的城市再造,蘊含豐富的歷史底蘊,以及人文的脈絡,近幾年拜文創與老屋再造等風氣之賜,讓台南在地創業故事屢見不鮮,充滿創意的原動力,也讓台南這個城市有更多不同台灣其他城市的風貌。
本書主題,從「人文地產景」出發。這樣的分類方式是日本「地方創生」專家宮崎清教授以在地人的角度將社區文化做出「人」「文」「地」「產」「景」五大類的分別,也讓這本書更接近在地人思維。
人文一直是台南的底蘊,文化的軼事更是俯拾皆是,自然景觀也是不少,站在「大天后宮」前遙想明寧靖王緬懷故國難追的情懷、清代就有的「水火同源」、「鹽山」是海邊才有的產業沒落後的再生;尤其不能忘記台南三大夜市的招喚。
作者選擇在不同角落畫畫,從清代的閩南式民宅或北方宮殿式建築到「巴洛克式」的華麗官署、現代折衷主義式建築;從民居、官衙、府邸或工程廠域,都讓人流連忘返,重複著讀取這些建築空間述說的故事,不管是建築、人物、美食的描繪,一則則都是這個城市帶給旅人的感動。
本書特色
★ 隨書附贈手繪彩印療癒明信片,共有五款插畫隨機贈送,值得珍藏。
★ 2017年台灣唯一一個被邀請前往義大利威尼斯參加速寫展覽的速寫藝術家。
★ 穿梭城鄉巷弄,遊走景點邊緣。透過簡單的線條與色彩,彷彿觀看世界的另一種自然與純淨。
★ 以手繪療癒的方式積極推廣「旅行速寫」教學,引領許多愛好畫畫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初學者,回歸畫畫的世界,紀錄自己的生活點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郭正宏
泰北高中美工科畢、東方技術學院美工科畢、世新大學公廣所碩士。
自詡為「生活手繪記錄者」,擅長城市觀察、旅行速寫,首位在台北街頭教授「城市速寫」繪畫,並於二○一六年台灣第一位受邀參加義大利國際速寫聯展。每年自組「旅行速寫團」,遊走歐亞澳各大洲,透過繪畫紀錄旅途中的景致點滴與人文風景。積極投入「旅行速寫」、「枯枝筆速寫」等美學課程,引領許多愛好畫畫的初學者,回歸繪畫的藝術世界,培養另一種「慢活」的人生態度。近年常受邀至歐洲法國、義大利等地展出與演講。期許能將台灣美麗景致透過畫筆,讓更多國際藝術家看見台灣。出版著作:《翹班小旅行:台北邊走邊畫、說走就走,找回一個人旅行的愉悅時光》、《2017 速寫。威尼斯畫冊》、《墨跡行旅:枯枝筆創作速寫作品集》、《台二線旅圖速寫》等。
個人網站:www.travel-sketchers.com
粉絲專頁:郭正宏的旅行速寫書
YouTube頻道:郭正宏
郭正宏
泰北高中美工科畢、東方技術學院美工科畢、世新大學公廣所碩士。
自詡為「生活手繪記錄者」,擅長城市觀察、旅行速寫,首位在台北街頭教授「城市速寫」繪畫,並於二○一六年台灣第一位受邀參加義大利國際速寫聯展。每年自組「旅行速寫團」,遊走歐亞澳各大洲,透過繪畫紀錄旅途中的景致點滴與人文風景。積極投入「旅行速寫」、「枯枝筆速寫」等美學課程,引領許多愛好畫畫的初學者,回歸繪畫的藝術世界,培養另一種「慢活」的人生態度。近年常受邀至歐洲法國、義大利等地展出與演講。期許能將台灣美麗景致透過畫筆,讓更多國際藝術家看見台灣。出版著作:《翹班小旅行:台北邊走邊畫、說走就走,找回一個人旅行的愉悅時光》、《2017 速寫。威尼斯畫冊》、《墨跡行旅:枯枝筆創作速寫作品集》、《台二線旅圖速寫》等。
個人網站:www.travel-sketchers.com
粉絲專頁:郭正宏的旅行速寫書
YouTube頻道:郭正宏
目錄
自序――關於台南
一、人物主題:
1.安平魚市場:深夜的漁人
2.白河曬藕粉的雪花阿嬷
3.台灣版巴洛克裝飾:剪黏大師陳三火
4.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原山林事務所)
5.傳承四代的「信二竹店」:王壬輝師傅
6.後壁日曬方式製麵的「茗匠製麵」
7.將軍區青山漁港:曬烏魚子的阿嬷
8.漁光島看海的老漁夫
二、文化資源:
9.荷蘭人在台灣的首府:赤崁樓
10.明鄭時期的關帝廟:祀典武廟
11.明寧靖王府的大天后宮
12.台灣四大名園:吳園
13.全台少有的齊天大聖廟:萬福庵
14.台南第一間教堂:太平境教堂
15.唯一祭祀風神的廟宇:風神廟
16.明鄭時期的文廟:台灣首學台南孔廟
17.台灣爐主制度的發源地:台灣首廟天壇
18.省級城隍:台灣府城隍廟
19.軍武碼頭: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
20.台灣最老的氣象建築:台南測候所
21.日治的「望火樓」:台南市消防史料館(原台南合同廳舍)
22.小時候的味道記憶:椪糖
23.關於海盜記憶的故事:遶境活動
24.日治時期日本親王的紀念館:鹽水八角樓
三、自然資源:
25.探索樹冠的角落:安平樹屋
26.本島極西點燈塔:國聖燈塔
27.台版的亞馬遜河:四草綠色隧道
28.台灣奇景:水火同源
29.惡地美景:龍崎夢幻湖
30.白色之戀:井仔腳瓦盤鹽田
31.麻豆柚子原鄉:柚子園變親切的「5012柚意思」
32.官田友善埤塘:種出好吃又「桑」的菱角
四、產業資源:
33.復古的專業奢華:台南傳統理髮廳
34.一甲子的神轎職人:「永川大轎」木作工藝
35.在地人的下午茶:阿龍香腸熟肉
36.虱目魚全餐:王氏魚皮
37.爆料早餐:阿堂鹹粥
38.沙茶原來是南洋舶來品:小濠洲沙茶爐
39.用粗糠炒出來的新營清香炒鱔魚
40.十年都忘不了的味道:石頭鄉烤玉米
41.懷舊冰店:莉莉水果店
42.限購兩包的連得堂煎餅
43.台南人的早餐:文章牛肉湯
44.上世紀出租公寓變文青旅店:未艾公寓
45.百年老屋的改建綠建築:漫步巷弄民宿
46.一家人南漂的故事:過小路民宿
47.安平夢想曲:同棧設計旅店
48. 靜謐的安平京都風民宿:餘光民宿
49. 來台南不逛夜市,太可惜了!台南夜市
50. 一間只為媽媽和孩子開的美味小餐廳:安平拾味餐廳
51. Hola!隱藏在麻豆鄉間的西班牙餐廳:睫毛不翹的驢子
五、人文空間:
52.折衷主義的日治建築美學:台南市美術館一館(原台南警察署)
53.五角形的現代建築美學: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54.巴洛克式的日治建築美學:國立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
55.學甲隱藏版的古村莊:老塘湖藝術村
56.老宅五金行變文青:旭峰號
57.台灣第一座城堡:安平古堡
58.台南水道: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59.推廣武道的道館:台南武德殿
60.麻豆老糖廠的新生:總爺藝文中心
61.大清欽差沈葆楨的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
一、人物主題:
1.安平魚市場:深夜的漁人
2.白河曬藕粉的雪花阿嬷
3.台灣版巴洛克裝飾:剪黏大師陳三火
4.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原山林事務所)
5.傳承四代的「信二竹店」:王壬輝師傅
6.後壁日曬方式製麵的「茗匠製麵」
7.將軍區青山漁港:曬烏魚子的阿嬷
8.漁光島看海的老漁夫
二、文化資源:
9.荷蘭人在台灣的首府:赤崁樓
10.明鄭時期的關帝廟:祀典武廟
11.明寧靖王府的大天后宮
12.台灣四大名園:吳園
13.全台少有的齊天大聖廟:萬福庵
14.台南第一間教堂:太平境教堂
15.唯一祭祀風神的廟宇:風神廟
16.明鄭時期的文廟:台灣首學台南孔廟
17.台灣爐主制度的發源地:台灣首廟天壇
18.省級城隍:台灣府城隍廟
19.軍武碼頭: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
20.台灣最老的氣象建築:台南測候所
21.日治的「望火樓」:台南市消防史料館(原台南合同廳舍)
22.小時候的味道記憶:椪糖
23.關於海盜記憶的故事:遶境活動
24.日治時期日本親王的紀念館:鹽水八角樓
三、自然資源:
25.探索樹冠的角落:安平樹屋
26.本島極西點燈塔:國聖燈塔
27.台版的亞馬遜河:四草綠色隧道
28.台灣奇景:水火同源
29.惡地美景:龍崎夢幻湖
30.白色之戀:井仔腳瓦盤鹽田
31.麻豆柚子原鄉:柚子園變親切的「5012柚意思」
32.官田友善埤塘:種出好吃又「桑」的菱角
四、產業資源:
33.復古的專業奢華:台南傳統理髮廳
34.一甲子的神轎職人:「永川大轎」木作工藝
35.在地人的下午茶:阿龍香腸熟肉
36.虱目魚全餐:王氏魚皮
37.爆料早餐:阿堂鹹粥
38.沙茶原來是南洋舶來品:小濠洲沙茶爐
39.用粗糠炒出來的新營清香炒鱔魚
40.十年都忘不了的味道:石頭鄉烤玉米
41.懷舊冰店:莉莉水果店
42.限購兩包的連得堂煎餅
43.台南人的早餐:文章牛肉湯
44.上世紀出租公寓變文青旅店:未艾公寓
45.百年老屋的改建綠建築:漫步巷弄民宿
46.一家人南漂的故事:過小路民宿
47.安平夢想曲:同棧設計旅店
48. 靜謐的安平京都風民宿:餘光民宿
49. 來台南不逛夜市,太可惜了!台南夜市
50. 一間只為媽媽和孩子開的美味小餐廳:安平拾味餐廳
51. Hola!隱藏在麻豆鄉間的西班牙餐廳:睫毛不翹的驢子
五、人文空間:
52.折衷主義的日治建築美學:台南市美術館一館(原台南警察署)
53.五角形的現代建築美學: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54.巴洛克式的日治建築美學:國立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
55.學甲隱藏版的古村莊:老塘湖藝術村
56.老宅五金行變文青:旭峰號
57.台灣第一座城堡:安平古堡
58.台南水道: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59.推廣武道的道館:台南武德殿
60.麻豆老糖廠的新生:總爺藝文中心
61.大清欽差沈葆楨的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
序
自序
關於台南
在十七世紀西方大航海時代,距離歐洲數萬公里之外的「大員」這個地名,早已是歐洲船員們耳熟能詳。「大員」就是今天的「台南」,自古在這塊土地從海盜肆虐到荷蘭商船的殖民、明鄭時期短暫的統治、大清帝國的納入版圖、日治時代的實體建設到國民政府的現代化,不論在人文、物件、空間、景觀、特產,方方面面都充滿了許多更迭與故事,值得慢慢的被述說。
自從二〇〇一年台灣開始實施週休二日的制度,休閒產業越來越被國人重視,加上高鐵的開通,台灣島內一日生活圈不再是夢想,南下北上的旅行都能快速的說走就走,於是「台南」這個充滿人文景物、美食信仰等豐富又多元化的城市,很快的讓人趨之若鶩,甚至一來再來。
「人文」一直是台南這個城市的底蘊,或許是季節性的關係,在這個城市生活步調緩慢,在舊城區散步,總在熱情的陽光推波助瀾下,讓人不知不覺的放慢腳下的步伐,可以循著葉石濤先生文字的腳步找到當年筆耕下的老宅、走過傳統的理容院看著店內超過一甲子的老闆娘,正一絲不苟專注的幫客人理髮,或是傳承四代的竹藝店主人,在店內揮汗如雨的編織著竹椅。走到海邊漁光島與老漁夫閒聊當年的漁家故事,半夜到安平魚市場看現撈漁貨拍賣。
文化的軼事在這個城市更是俯拾皆是,站在「大天后宮」前遙想明寧靖王緬懷故國難追的情懷、「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前的老樹,默默看著歷代學子的功名成就,還有其他縣市看不到的祭祀「風神」、「齊天大聖」的廟宇也存在這裡,可以與地方耆老聊天知道「爐主」與「遶境」的因緣典故。
台南的自然景觀也不少,清代就有的「水火同源」、被紅樹林避蓋遮天的「四草綠色隧道」是必走的行程,七股井仔腳「鹽田」、「鹽山」是海邊才有的產業沒落後的再生,記得產季時別忘記去官田吃吃「菱角」。
來台南不介紹美食可以說沒來過這個城市,「牛肉湯系列」、「虱目魚全餐」、「炒鱔魚」都只是基本款,千萬不能忘記台南三大夜市的招喚,擺開上百攤的闊氣讓你不論哪一天都有夜市可逛,還有在麻豆鄉間的西班牙料理,讓人彷彿來到伊比利半島的錯覺;許多南移的島內移民在這裡落地深耕,默默經營起屬於自己的老屋民宿,不論自建或重整,讓原本已經迷人的巷弄中更多了些許文青感。
我喜歡在台南選擇一個角落空間畫畫,從清代的閩南式民宅或北方宮殿式建築到「巴洛克式」的華麗官署、現代折衷主義式建築;從民居、官衙、府邸或工程廠域,都讓人流連忘返,重複著讀取這些建築空間述說的故事,一則則都是這個城市帶給旅人的感動。
身為一個「旅行畫家」,在各地旅行以畫筆紀錄景致,為了這本書,我在台南居住一段時間,透過手中的畫筆盡力的尋找著這個城市點滴,一開始用「紀錄」的心情尋找題材。我步行或騎著機車繞晃在台南的小巷中,一個轉角就是一片天地,哪怕是一片鑄鐵窗花投射在地上的殘影,或是斑剝頹圮的牆角下長出的鐵線蕨,亦或是海岸邊若隱若現的鯤鯓沙洲,還有七股鹽山拉出的長長倒影;清晨魚肚白的天空染上了安平海邊、雷雨後再從烏雲邊角透出的日光,照在孔廟的屋脊燕尾上、夕陽染紅了漁光島上一株株的木麻黃。不知不覺,我的筆墨印染上這個城鄉記憶脈絡,像是尋找寶藏的探險家透過蛛絲馬跡,拼湊出記憶中過往的美好,很少遇到一個城市的故事是如此多元與精彩,台南是每個旅人的「記憶鄉愁」,她混合著每個旅人對家鄉逝去的共同記憶,他們都想在這個城市中尋找記憶裡的毫末點滴。
而我能做的,就是用這本書,畫下「台南」這個城市在每個人記憶中的美好回憶。
關於台南
在十七世紀西方大航海時代,距離歐洲數萬公里之外的「大員」這個地名,早已是歐洲船員們耳熟能詳。「大員」就是今天的「台南」,自古在這塊土地從海盜肆虐到荷蘭商船的殖民、明鄭時期短暫的統治、大清帝國的納入版圖、日治時代的實體建設到國民政府的現代化,不論在人文、物件、空間、景觀、特產,方方面面都充滿了許多更迭與故事,值得慢慢的被述說。
自從二〇〇一年台灣開始實施週休二日的制度,休閒產業越來越被國人重視,加上高鐵的開通,台灣島內一日生活圈不再是夢想,南下北上的旅行都能快速的說走就走,於是「台南」這個充滿人文景物、美食信仰等豐富又多元化的城市,很快的讓人趨之若鶩,甚至一來再來。
「人文」一直是台南這個城市的底蘊,或許是季節性的關係,在這個城市生活步調緩慢,在舊城區散步,總在熱情的陽光推波助瀾下,讓人不知不覺的放慢腳下的步伐,可以循著葉石濤先生文字的腳步找到當年筆耕下的老宅、走過傳統的理容院看著店內超過一甲子的老闆娘,正一絲不苟專注的幫客人理髮,或是傳承四代的竹藝店主人,在店內揮汗如雨的編織著竹椅。走到海邊漁光島與老漁夫閒聊當年的漁家故事,半夜到安平魚市場看現撈漁貨拍賣。
文化的軼事在這個城市更是俯拾皆是,站在「大天后宮」前遙想明寧靖王緬懷故國難追的情懷、「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前的老樹,默默看著歷代學子的功名成就,還有其他縣市看不到的祭祀「風神」、「齊天大聖」的廟宇也存在這裡,可以與地方耆老聊天知道「爐主」與「遶境」的因緣典故。
台南的自然景觀也不少,清代就有的「水火同源」、被紅樹林避蓋遮天的「四草綠色隧道」是必走的行程,七股井仔腳「鹽田」、「鹽山」是海邊才有的產業沒落後的再生,記得產季時別忘記去官田吃吃「菱角」。
來台南不介紹美食可以說沒來過這個城市,「牛肉湯系列」、「虱目魚全餐」、「炒鱔魚」都只是基本款,千萬不能忘記台南三大夜市的招喚,擺開上百攤的闊氣讓你不論哪一天都有夜市可逛,還有在麻豆鄉間的西班牙料理,讓人彷彿來到伊比利半島的錯覺;許多南移的島內移民在這裡落地深耕,默默經營起屬於自己的老屋民宿,不論自建或重整,讓原本已經迷人的巷弄中更多了些許文青感。
我喜歡在台南選擇一個角落空間畫畫,從清代的閩南式民宅或北方宮殿式建築到「巴洛克式」的華麗官署、現代折衷主義式建築;從民居、官衙、府邸或工程廠域,都讓人流連忘返,重複著讀取這些建築空間述說的故事,一則則都是這個城市帶給旅人的感動。
身為一個「旅行畫家」,在各地旅行以畫筆紀錄景致,為了這本書,我在台南居住一段時間,透過手中的畫筆盡力的尋找著這個城市點滴,一開始用「紀錄」的心情尋找題材。我步行或騎著機車繞晃在台南的小巷中,一個轉角就是一片天地,哪怕是一片鑄鐵窗花投射在地上的殘影,或是斑剝頹圮的牆角下長出的鐵線蕨,亦或是海岸邊若隱若現的鯤鯓沙洲,還有七股鹽山拉出的長長倒影;清晨魚肚白的天空染上了安平海邊、雷雨後再從烏雲邊角透出的日光,照在孔廟的屋脊燕尾上、夕陽染紅了漁光島上一株株的木麻黃。不知不覺,我的筆墨印染上這個城鄉記憶脈絡,像是尋找寶藏的探險家透過蛛絲馬跡,拼湊出記憶中過往的美好,很少遇到一個城市的故事是如此多元與精彩,台南是每個旅人的「記憶鄉愁」,她混合著每個旅人對家鄉逝去的共同記憶,他們都想在這個城市中尋找記憶裡的毫末點滴。
而我能做的,就是用這本書,畫下「台南」這個城市在每個人記憶中的美好回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