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畫?那就看「他們」怎麼動。
40個表情&動作 × 200幅美術作品=最有哏的入門美術課
40個表情&動作 × 200幅美術作品=最有哏的入門美術課
你知道嗎——
〈最後的晚餐〉從門徒的表情與驚訝程度可以看出誰是叛徒?
孟克的名畫並不是畫中人物在「吶喊」?
〈維納斯的誕生〉裡的遮羞手勢,成了她的招牌姿勢也帶起了畫「維納斯」的風潮!
從日常生活的動作、喜怒哀樂,一窺創作的掌故與謎團
日本最擅長講「畫」的美術史教授,全新名畫解讀術
「想看懂西洋繪畫,必須理解最基本的姿態與動作。
才能從沉默的美術作品聽取畫中人物的心聲與創作者的理念。」——宮下規久朗
為什麼要注意畫中人的動作、手勢與表情?
「繪畫是給文盲看的聖經」西洋美術作品多以基督教為首,用來宣導教義、闡述故事。西方的基督教美術從描繪基督教教義、聖人容貌為主而靜態的「聖像(icon)」,發展至具有故事性的「敘事(narrative)」風格,透過呈現人物細節往往激起信徒的虔誠心。於是,我們能從作品中的人物姿態、動作看到其所欲傳達的意思,掌握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想看懂西洋繪畫,必須理解最基本的姿態與動作所代表的意思。
比如說:「踩踏」是一種悔辱,壓制別人的行為,於是腳踩惡魔與龍是大天使米迦勒的經典動作;林布蘭的〈威脅岳父的參孫〉是舉拳表示憤怒,然而西方還有更強烈表達憤怒的動作,那就是撕裂自己的衣服;「揹」小孩在東方是常見的動作,但到了西方大部分則是以聖母抱著小耶穌的聖母子圖為主,少有揹小孩的畫作。
拆解動作,走進古今東西的美術世界,提供多彩多姿的鑑賞樂趣
因為地域與多民族的特性,西方人自古以來的肢體語言一向誇張,反觀以前的東方人幾乎沒什麼肢體語言。其實到了現代,人與人的溝通,有五成以上來自肢體語言,所以從畫中人或藝術作品主角的喜怒哀樂、一舉手一投足,就能品味畫的樂趣。
本書介紹出現在美術作品中的各種經典姿態與動作,大致分為三類:首先是情感姿態(也稱為表現性姿態),表現悲傷、驚訝、憤怒時的動作。再來是慣性姿態(也稱為象徵性姿態)或靜態姿勢,以祝福、雙手交臂等禮儀,以及飲食、跳舞、奔跑等具體直接的動作與運動表現。
門外漢也看得懂!「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系列 第三彈
★日本藝術類口碑專欄專集結成冊
★台灣誠品、博客來藝術類暢銷書
★國高中生美術專科老師推薦閱讀
★讀者盛讚最有趣的美術入門書籍
在參觀展覽時,從未受過美術訓練的一般大眾難免會有無所適從的失落感,日本神戶大學藝術史教授宮下規久朗有感於此,先後在《東京新聞》、《中日新聞》、筑摩WEB中開闢專欄,從具象、常見的動植物和物件著手,深入解析東西方共400幅多畫作,帶領讀者以實用有趣的方式領略賞畫之樂。專欄集結成《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出版後,旋即獲得好評迴響。接著作者進一步解析更多生活物件,羅列200餘幅全彩作品,以及一般藝術鑑賞書較容易忽略的東方繪畫,再出版人氣續集,《這幅畫,還可以看這裡》。
本書特色
.以40個具體的「動作主題」講解繪畫,提供藝術鑑賞的嶄新視野。
.收錄超過200幅畫作,圖文相互對應,知識吸收與實物鑑賞並行。
.除西洋名家外,亦收錄其他東西方繪畫、雕像、電影海報,均衡不偏廢,一本具足。
.不需要美術知識、歷史背景也能讀懂,最適合初學者的鑑賞入門書。
.不以歷史脈絡介紹藝術史,以動作串連先後,使枯燥歷史變得趣味橫生。
名人推薦
謝金魚(歷史作家)
倪瑞宏(藝術家)
德州媽媽沒有崩潰(作家)
共同推薦
讀者評價
日本亞馬遜讀者五顆星級好評:
●之前看畫也不會特別注意到畫中人物的表情與動作,知道之後看到的感受完全不同了。
●有些動作一看就懂,像「驚訝」;有些則出乎我意料,像是古代表達「憤怒」的方式是撕破衣服。真的是學了一課。
●作者把畫家創作的意圖說得很清楚明瞭,讓我這種初學者一聽就懂。
●只要四十個動作可以看懂西洋美術,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太有趣了,看到這本書講動作又忍不住拿起來翻。果然西畫的確比較少有「揹」這個動作,果然是文化差異。
● 同樣動作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意思,因而西方與東方的美術作品對照起來看很有趣。也學到很多沒想過的知識。
●很值得一再品味的美術散文,看完好想去一趟美術館走走。
●宮下教授的文字幽默詼諧,本書寓教於樂,有文化,有歷也有知識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