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命的54封信(2版)

改變生命的54封信(2版)
定價:220
NT $ 198
  • 作者:畢德生
  • 原文作者:Eugene H. Peterson
  • 譯者:徐成德
  • 出版社:校園書房
  • 出版日期:2018-10-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86456
  • ISBN13:9789861986456
  • 裝訂:平裝 / 176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ECPA1999培靈類好書金牌獎,amazon網站讀者5顆星推薦!
35年的牧養經驗,20年的寫作觀察,
化成54封改變生命的書信。

  你能想像假使有一天,大名鼎鼎的畢德生與你通信嗎?

  沒錯,就是那位將聖經意譯成《信息版聖經》、天天陪你活出神的話的畢德生;也是那位每每從大自然中領會天父心意、溫柔和藹、睿智謙卑的畢德生。你可能已經迫不及待拿出你的書摘筆記,盤算著該先和他談談「禱讀法」的精義,還是「靈修學」的落實。

  但是,這本書裡的畢德生,不想頂著教授和作家的頭銜與你通信,而是以「朋友」的身分,關心你生活中的大小事,不論是苦於安排小組聚會、不知道如何在工作和服事間取得平衡,或是你根本不敢讓「靈修大師」發現,你雖對所謂靈修學倒背如流,實際上早已失去與神同行的生命……。

  在《改變生命的54封信》裡,你將發現從未見識的畢德生,他會扯牧師後腿、和你的朋友吵架、不客氣地戳你盲點,還偷偷把自己的著作從書店裡的屬靈書籍區拿去放在烹飪食譜區。他的率直與頑皮,是其他著作裡少見的。如果你從未讀過畢德生,這本書會是很好的開始。

  生命轉彎的地方,不見得有大風大浪大光照,反而是許許多多的小事,把我們帶向不同的人生風景。

  《改變生命的54封信》,彷彿54個生活中的轉角,而畢德生則像個睿智的朋友,站在每一個轉角等你。

  你也會發現,那些禱讀法、靈修學,其實都藏於生活中、書信間,閃爍著改變生命的力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


  畢德生,是《聖經好好吃》裡那位帶你品嚐聖經,時而大快朵頤、時而細嚼慢嚥的美食家;是《天天活出神的話》裡那盞將自己對經文的默想與實踐化為文字,指引你每日亮光的明燈;是《耶穌的道路》裡那位將你帶出五光十色的街市、闖蕩耶穌路徑的導遊;也是《天路客的行囊》裡那位回歸詩篇、引導你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作主門徒的屬靈導師。

  畢德生,有「牧師中的牧師」之稱,與傅士德並列北美兩大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維真神學院靈修神學教授,也是照片裡蓄鬍禿頂睿智的講者。

譯者簡介

徐成德


  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學士,中華福音神學院聖經碩士,美國威州州立大學藝術史碩士,目前遊走台美兩地:教書兼翻譯。譯作有:《尋神啟事》、《恩典多奇異》、《聽主微聲》、《心靈麵包》、《浪子回頭》、《天堂之窗》、《愛兒輓歌》、《禱告》等。
 

目錄

前言
自序
54封信

 
 



  最近與一群朋友談話,講到與一個奇特陌生人的偶然相遇,我覺得從中聽到了福音的回響,深受感動。但有個朋友打斷我,說:「聽起來不錯,可是我希望有經文佐證。聖經哪裡這麼說?」我當場找不出什麼經文,談話只好中止。原先發人深省的談話就此蹧蹋,因為我不像查經班小組長一樣,用適當的經文佐證。

  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整個朋友之間的「建言」天地也因此被抹煞了。志趣相投的友伴間輕鬆卻深刻的交談或屬靈建言,已經愈來愈少。然而,耶穌在與門徒最後那段漫長的談話中,稱他們為「朋友」(約十五15),以這個用語鼓勵我們繼續與人交談。「朋友」一詞令我們置身於一個不分階層、開誠、隨和、自然的「耶穌朋友」行列中;他們言談之間發展親密的交情與彼此承擔的關係。其特點在於我們不向對方講大道理,或翻查經文來彼此質疑;我們單單以「耶穌朋友」的身分傾吐心中所想所感。

  基督徒一向將自己置於神話語的權柄之下──有耶穌與聖經為證──堅信不疑,絕無二心。忠於屬天啟示的這種決心,有時使得我們會嘲笑或不屑於朋友那些不太具權威的建言。一意尊崇聖經與福音的權威,有時會使得言談受阻,如果對方不是在詮釋聖經,我們根本懶得去聽。

  然而,因為對聖經權威持專一的態度,當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尋求幫助時,反而使自己曝身於世俗心理學荼毒之危。我們對救恩沒什麼問題,因為有經文描述。可是,面對配偶把髒碗盤扔在水槽不管,或是牧師棄信徒而去,轉任更優渥的牧職……等等,這些沒有經文記載的情況該怎麼辦?

  我之所以提到這些,因為我收到大疊的信函,就是講到這些:配偶、洗碗、令人失望的牧師。我也儘量一一回信。我已喜歡上這種宣述信仰的方式。當我回首過去,不免詫異,因為傳播專家說,寫信這玩意兒(至少我說的這種)緩慢、效率低、累贅,已經像馬車一樣過時了。可是我的信箱每天都塞得滿滿的。

  大部分信件,或多或少都與信徒生活的林林總總相關。這也令我驚訝,因為在這些問題上,已有太多人學問比我好,他們的著作在基督徒圈子也是公認的經典之作。如果大家想要知道這些事,為什麼不去找那些頂尖人物呢?他們為什麼不去書店或圖書館,尋找那些備受推崇、唾手可得,等著我們去找答案的好作品呢?然而,我的信箱還是每天塞得滿滿的。

  我的驚訝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很快就發現到,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一大片範疇,是根本不在意科技效率或最新知識的。即使在工作上,或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方面,我們非常倚重這些技術與新知,但生命多半不是靠此存活,而是靠一些小事:手勢、語氣、認同、態度、明信片、信件,以及朋友。

  這也是我們喜歡寫信、收信的原因。我還沒見過多少人不喜歡收信的(寫信就另當別論了)!打電話有時可能造成干擾,一封個人書信卻能溫暖人心。

  有個人信件,我一定先睹為快。不管是正在讀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或是精神抖擻地弄一份學術文章,只要有信放在書桌上,我大概還是會先看信。我們多數都想要看別人寫給我們──單單寫給我們什麼。

  基督徒主要也最明顯的宣講方式是講道或教導。理當如此。我們有偉大的救恩故事要向世界宣布,需要及時傳講,也要講得清楚。我們擁有啟示給我們的關於神與人的真理,因此講得愈透徹愈好。可是,在由講道與教導提供形式與內容的寬廣脈絡裡,還有其他使用文字的方法:發問與對話、評析與反思、建言與忠告──或許沒有那麼突出,但是也一樣重要。

  這種方式沒有那麼惹人注目,通常也不在特別為宣述信仰的場合所使用。這種宣述的方式,往往無聲勝有聲,也不像牧者或聖經教師那般,予人權威果斷的印象。

  信徒間這種非正式、隨意的交流,我們稱之為「屬靈建言」。屬靈建言沒有講道的權威口氣,也沒有上課教導的精確,有時反倒沉默無言,靦腆害羞,或是生硬不自然。與講道、教導相較之下,它的地位恐怕遠為低微。其實,我不太願意用「屬靈建言」這個詞,因為它隱含著「聖潔」、「高人一等」的意思。然而,這種交流討論的往往不是什麼要緊的大道理,

  而是討論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如何一步步跟隨耶穌;在交流中自忖,聖靈到底為什麼能在我這滿了砂石亂草的生命中,結出有價值的果實,同時聆聽聖靈在周遭的樹叢與人群間發出的低語。當大禍臨頭時(災變、疾病,或是死亡),一定會有忠心的牧者或是屬靈的友人帶著翻閱已舊的聖經到你家,公允地把我們的經歷放置於「神的照管」(providence)這種宏觀的視野下。

  可是那些漫長的「平淡日子」呢?崇拜後的佇足交談,與講壇上的信息同樣有助於塑造信徒的生命。每天例行哄孩子睡覺時的談話點滴,與主餐禮儀同樣的神聖莊嚴。我們的生命,大多時候並不是活在危機裡。我們也需要管道談論在基督裡的生活。

  這種交談雖然備受先人重視,在今日卻被忽視,並不被認為是基督教宣講的方式。然而,我們若欲觸及生命的每一角落、福音的每一層面,交談與講道、教導應有同樣的地位(雖然沒有同樣的權威)。

  以書寫的方式來交談,通常會採取信柬的面貌──開頭寫著「親愛的×××」,信末簽有你的名字,寄往地圖上一條有名字與號碼的街道。寫信的初衷原不是為了什麼偉大的目標,但其效應往往超乎我們的原意。第一批得進新約殿堂的著作(保羅書信),就是如此產生的。

  書中收信人「老莫」,並不是一個有出生證明與身分證的真人;但是你也可以說他是個真實無比的人,不是我憑空「編造」出來的。他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他的心靈,還有我的回應,都是從我自己與那些真正有出生證明與身分證的人相會的結晶。為了方便起見(也為了保密),書中的信就寫給老莫這個名字。這些信與我平時寫的信只有一點不同:本書的信不需要付郵資寄出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