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剖析經典,自我叩問的三十堂高老師國文課
我第一本著作《人生路引》出版後,無論是上電台受訪或舉辦書友會時,主持人或書友總愛問我:「關於閱讀,我們能不能主張隨便讀點什麼都好?」
你想讀點什麼,甚至不讀,其實是你的自由。
但換個角度想,若把閱讀的眾素材比喻成一片汪洋,「有讀就好」的態度恰似駕一葉扁舟,載浮載沉,隨遇而安,這當然可以是一種選擇,但你也可以胸懷哥倫布!
關乎閱讀,我們若粗分為應付考試跟無關考試兩大類,人的體力有限,有些人擅長把體力集中在應付考試的相關書本上(李敖筆下的施啟揚是一例),讀得精熟,熟到什麼程度呢?郝明義先生曾描述:「用力讀書,教科書上根本不值得去記的一些瑣碎資料,也成了擔心成為題庫的可能,於是用力筆而記之,背而頌之。」
是以,上述這類人中,有些人成年前的心神被考試消磨過度,通過人生階段性大考後,再也無動機與力氣拾起書本。輕則棄書而去,重則燒書洩憤。書本對他的唯一意義就是應考,你瞎著急的說讀書至少還有一百個意義,他一個都不信。
如果成年後沒有被考試搞壞了閱讀的胃口,仍得考慮我們體力有限,也得未雨綢繆,不能過度用眼,剩下的時間其實屈指可數。盡量留給經典,或許是一個可稱之精打細算後的決定。
我早先如此持論,尚感一絲心虛。
郝先生在其著作《閱讀者》的一段話,讓我壯了膽。他分享個人經驗:「除了工作之外,自己閱讀的書,也越來越集中到經典───尤其是年代很久遠的經典。」
黃國珍老師也很推崇的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一書中幫經典下了十四個定義,郝先生特別喜歡最後兩個,第十三個是:經典是將現代的噪音貶謫為嗡嗡作響的背景之作品,不過經典也需要這些噪音才能存在。
郝先生教人用fasion抽換掉噪音一詞。抽換之後,讓人更理解經典,也更明白fasion一詞的意義。
高詩佳老師的《閱讀素養即戰力》是一本指引我們何謂經典,還教我們要如何活讀活用經典的好書。
一字不漏的背下經典的重要段落,是我成長過程中國文老師要求的一大重點,譬如台中一中的國文月考,總有四十分是考默寫課文。
高老師娓娓道來,教我們不只滿足於背誦或看過這個故事,而要試著看懂(而非曲解或瞎說)。高老師還設計表格叩問讀者,請讀者拿起筆來,寫下感悟,讓經典故事變成我們思想土壤的養分。
這本書的適讀對象是全年齡層。
保持閱讀習慣的成年人,不容易跟時代脫節,明辨消息來源,不掉入他人挖坑打造的致富陷阱。
保持寫作習慣的老年人,住老人院也不孤單,我手寫我口,日日見聞,世界盡在我筆下。
《人生路引》作者 楊斯棓醫師
社群時代,我們需要的閱讀、寫作力
這幾年,搶救「爛中文」已成了全民皆有共識的國家級任務!
日常生活裡的「語言癌」,從不斷使用「然後…然後…然後」,到開口閉口必稱「幫您做一個XXX的動作」,不是累贅,就是沒有邏輯可言。打開電視新聞,看到大量的錯別字與怪句子,就會讓人懷疑記者是不是根本沒讀書。就連幾天前,在付費影音平台上收看韓劇《Voice》,都會看到把「千斤頂」翻譯成「截肢器」的謬誤。只能說,這種對文字、語言的輕忽,實在是誇張的澈底!
在這個社群時代,我們的確大量仰賴影像、聲音的傳播,但也不可否認,諸如元首、意見領袖乃至於平民百姓,在媒體上短短的一則文字貼文,都可能引起國家、社會極大的震動。語言、文字用對了,可以創造出良善的正向循環;用錯了,卻也可能像漫威電影裡的薩諾斯(Thanos)一樣,毀掉二分之一的宇宙。
在台灣,一九八○、九○世代的人,都還有機會接觸到較多的紙本;二○○○年後出生的孩子,完全就是在影音、手遊的環境中長大。他們的生活裡,若摒除掉考試的因素,幾乎就沒有閱讀、寫作可供置喙的餘地。實際上,也是要到了出社會後,他們才會驚覺:「原來這兩種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影響一輩子的幸福。」
日常裡可見,好的影音呈現,背後需要好的劇本與內容。完美的商業文書與企劃報告,缺乏精煉、有效的寫作力,殊難完成。難看如天書的技術報告與產品說明書,絕對會讓人看了厭世。簡單的口語表達和e-mail書寫,也少不了寫作力的運用。不會讀、不會寫、不懂得表達,除了工作、職涯發展受阻礙外,就連在社群媒體上,也很難創造自己的影響力,成了新時代的「媒體啞巴」!
拯救閱讀和寫作力的議題,在社會端有著實務的生存需求;至於在教育體系裡頭,則是希望透過考試的引領與課程的改革,有效提昇大家對於中文讀寫教育雙軌並進的重視。因此,從考題長度的不斷增長,到把寫作題獨立出來測驗,都是在要求學子,不但要學會抒情的表達,也要有說理、辨析、延伸思考的能力。
兩年多前,協助詩佳老師規劃《寫作課》(二○一九)時,我們的目標就是在打造一本雙軌並進,「內化閱讀經驗,累積寫作實力」的好書。兩年後,她又進一步完成了《閱讀素養即戰力》,透過【引導式閱讀理解】與【實戰寫作演練】的雙軌設計,將跨越古今文學的三十篇經典名著,打造成精采絕倫的三十堂故事課。
身為一位大學的國文科教師,我深知閱讀與寫作力在網路時代的重要性,也常提醒學生,要把所學的東西,跟生活、生命結合起來。讀詩佳老師的這本書,除了可以有效的強化閱讀與寫作力外,也能夠進一步的去感受,劉備如何「三顧茅廬」,關羽怎樣「刮骨療毒」,孔明何以「空城計退兵」,魯迅如何用〈狂人日記〉描寫世代人的瘋狂。這些經典故事看似遙遠,背後所傳達的智慧和警世意味,卻也值得現在的我們,反覆咀嚼與回味。
國立虎尾科大通識中心專任教授 王文仁
自序
乘著經典的羽翼,培養跨越古今的故事力!
為什麼故事最能打動人心?
多少年來,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的故事,一直深植人心,成為賢才得遇明主的佳話;英勇的關公一邊下棋,一邊「刮骨療毒」絕不喊痛的畫面,也成為大眾心目中英雄的典型形象;更不用說,孔明面對司馬懿的大軍進攻,竟然能從容不迫的擺出「空城計」應對,不費一兵一卒成功退兵,更是許多電視、電影、電玩必定收入的經典橋段。
我們也沒有忘記,「王小玉說書」時,她啟朱唇、發皓齒,精采的表演有多麼的震撼人心;而「范進中舉」時瘋癲的模樣,除了使人深深的感受到科舉的弊病,岳父胡屠戶的現實勢利與當頭棒喝,更是引人深思。
這些藏匿在經典文學裡的故事,總是如此精巧而又深刻迷人,裡頭所蘊含的生命智慧,以及對現實的諷喻,更值得我們反覆的品味與追尋。只可惜,因為古今語言的隔閡,大家在閱讀這些故事時,總會面對不小的阻礙。為了讓喜愛經典的朋友們,能夠用輕鬆、寫意的方式,穿越時空的阻隔,進入古今文學美妙的殿堂,我特意挑選了其中最經典的篇章,結合閱讀與寫作的訓練,讓學子們能夠沉浸其中,潛移默化的受惠。
根據我的統計,這些入選的經典作品,也常是各大考考題的重要來源。比如說《紅樓夢》,就長期獲得大學學測和指考命題委員的青睞,從二○○二、二○○五、二○○六、二○○九、二○一○、二○一二、二○一四、二○一五、二○一九、二○二○、二○二一,這十一年來,總共出了十六道考題,還有一題是出現在選項中。進一步研究這些題目,有十一題是在課本之外,散見於《紅樓夢》的其他段落。
除了《紅樓夢》,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等跨越古今的經典文學,也都會出現在大考中;而魯迅的〈孔乙己〉、〈狂人日記〉,更是許多高中必選閱讀的經典。所以,藉由這些作品來強化閱讀力與寫作力,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有鑑於此,我精心撰寫了這本《閱讀素養即戰力:跨越古今文學,提昇閱讀與寫作力的30堂故事課》,在書中設計了一套單元,讓讀者能夠有效的提昇素養力:
【故事課】提綱挈領的帶你認識說故事的原則。【讀經典故事】精選經典文學中的精采段落,原汁原味的呈現故事的樣貌,另有詳盡的【注釋】輔助閱讀。在【引導式閱讀理解】單元,由詩佳老師講授故事的精采之處,同時解析大師們的寫作方法,達到「閱讀素養與寫作引導,雙軌並進」的學習目標。【3分鐘說故事】由詩佳老師親自示範如何向大師們學習寫作。最後是【實戰寫作演練】,讓你隨著引導,也能創作出自己的故事。
這樣的設計安排,使得閱讀的過程充滿趣味,讀者也將與我乘著經典的羽翼,在這三十堂迷人的故事中,培養出跨越古今的故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