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半世紀前的退休基金先知──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於1976 年出版的「看不見的革命」(TheUnseen Revolution),20 年後以「退休金革命」(The PensionFund Revolution)再版,序言中提到,此書談論的皆為既成的事實,然而並不見容於1976
年的時代思維而受到漠視。經過了近半世紀,我們再重溫此書,當時所提出之退休基金相關議題、現象及見解,與現今發展趨勢不謀而合。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國際公法博士出身的「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高瞻遠矚及真知灼見。
這本書不只是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士需要看,即使離退休還有段時間的上班族更應該看。因為,越早關心退休金制度並且作好退休規畫的人士,屆時就可以更安心地享受退休生活。
彼得.杜拉克在書中一開始生動描述美國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實現:美國工作者擁有的以投資股票為主的退休基金,已持有美國公司超過三分之一以上權益資本。意思是說退休基金已經發展成為投資「美國經濟」的強大活水,在1990 年代美國企業退休基金及其他退休基金,持有美國公司近40%的普通股以及較大型公司約40%的中長期債券。
以這本書於1996 年再版時間點來看,美國的社會安全捐是退休保險的第一層支柱,是確定給付的年金制;本書所述的私人企業退休基金計畫是第二層支柱,多採確定提撥制。當時,台灣只有軍工教年金,勞保只有確定給付的一次提領,後來推出勞保年金改革,算是勞工退休保險的第一層支柱;而於2005
年推出的勞退新制,算是勞工退休保險的第二層支柱,則採確定提撥制,這些算是我們有跟上美國的地方。但是我國日前退休基金制度還是有一些要思考改進的地方,例如各項退休及養老基金如何更有效管理及監督。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已是時代的大趨勢,「撫養比」正在逐年惡化中。因此,如何提高社會生產力並配合life cyle 來調整退休金的提撥與領取,以延緩撫養比的惡化,是政府及民間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參考作者書中的精神,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下列幾點:
(一)對於勞保年金如有提前退休領取需求者,宜以預借方式取代;而減少提領之金額宜按平均餘命重新檢視設計。
(二)法定強制退休年齡亦宜按平均餘命重新檢視。
(三)面對撫養比之惡化,制度上宜鼓勵延後退休,同時要避免領取退休金的人再去低薪就業,以減少排擠正職人員的工作機會。
(四)鼓勵年輕的受僱者自提6%,以壯大勞工保險的第二層支柱。
(五)以開放思維評估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可行性;同時退休基金之投資標的,應以具有國際競爭力及重視永續發展之優質ETF 為主,讓勞工享受全球及國家長期經濟成長的果實。
撇開作者相當篇幅闡述美國退休基金於社會主義歷史哲學角度的辯證觀察,台灣勞工退休保險制度確實可以參考書中剖析美國私人企業退休計畫的歷史,其透過高效率的多元專業投資團隊,創造很好的績效,享受整個美國經濟成長的成果。
另外,值得台灣參考的是美國龐大的退休基金、各式各樣的投資基金、家族基金和校產基金,為美國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投資專業人才。以今年(2021)五月剛辭世的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最高操盤人大衞.史文森(David Swenson)為例,其於1985 年開始管理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他使得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大放異彩,獲得遠高於市場水準的長期收益。截至2020 年6 月30
日,耶魯大學捐贈基金規模從其接手時的13 億美元增長至312 億美元,並為該大學提供40%的財政支持。同時,36 年來他為全球退休基金界培訓出為數眾多的投資高手,充分體現彼得.杜拉克一生所強調的「專業知識工作者的存在價值」。摩根史坦利投資管理公司前董事長巴頓.畢格斯曾說:「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是大衛.史文森和華倫.巴菲特。」
本書亦觀察到美國退休基金是有史以來面對人口劇烈而深沈變化的最有效回應,這個變化就是大多數人的壽命延長,其於退休後的生命期間亦更為長久。因此退休金和社會保險亦成為美國經濟和社會的重要議題;美國政府之整體政策愈加受到接近退休和已退休這兩個群組的人,其切身利害關係及價值觀所左右。
本書最後附加了一篇作者於1991 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題為〈公司的治理〉的文章,該文勾勒公司治理的主要趨勢,事實上就是我們正在走的路。美國的經濟制度已有重大變化,其中的管理、權力、控制等結構都有重大變革。作者強調把企業的財富創造能力弄到最大化是平衡員工、顧客和股東(即退休基金)的最佳量化指標,文中作者提到他在1954 年出版的《管理的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已為此踏出第一步,也為公司勾勒出八個主要的目標領域,這些領域(或衍生出來的變種)依然是日本大型公司作商業規劃時的起點。這些觀點都是當今企業經營與公司治理的重要課題。
薛明玲
本文作者為資誠PwC Taiwan 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