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經濟環境不斷地在變化著,而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問題。在英格蘭(England)以及歐洲大陸和美國,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地在進行經濟研究;但所有這些活動都更清楚地指出,經濟學必定是緩慢而持續成長的學科。當代有些最好的著作,乍看之下,的確與前人著作的論點不相容;但是當我們隨時間而把這些著作,安放到適當的位置,且其瑕疵也逐漸消除之後,就會發現這些著作並沒有真正違反該學科發展的連續性。新的學說補充了舊的學說,且擴展、發展,有時也糾正這些舊的學說,並透過重新整理其重點,而賦予不同的學說不同的觀點;但卻很少推翻舊的學說。
本書的主旨在於藉助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著作,並參考我們這個時代的新問題,提供一個現代版本的舊學說。關於本書的一般範圍和目的,見第一篇所述。在該篇的最後會扼要地介紹經濟研究的主要課題,及對這種研究有影響的主要實際問題有哪些。根據英格蘭的傳統,認為這門學科的功能是蒐集、整理和分析經濟事實,並應用透過觀察和經驗所獲取的知識,來確定各類不同的原因中,可能促成的直接和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且認為「經濟法則」(Laws
of Economics)是以陳述的語氣來表達傾向的陳述,而不是以命令的語氣來表達道德的戒律。事實上,經濟法則和推理僅僅是素材的一部分,用這些材料來解決實際問題及建立生活準則時,必須要轉而考慮到良知和常識。
但是,道德的力量也是經濟學家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的確,經濟學家曾經嘗試建構一個與「經濟人」(economic
man)的行為有關的抽象學科,這個經濟人不受道德的影響,但卻小心翼翼且積極、呆板而又自私地追求金錢利益。不過,這種嘗試既未成功,甚至也未曾徹底地實現。因為這樣的經濟人從未真正被當做是完全自私;每個人都能以無私的欲望,忍受辛勞和犧牲,提供其家人所需;他的正常動機一直被默默地假設為包括家庭情感。但是,如果其動機包括這些,為什麼就不應該包括所有其他利他的動機呢?這些利他動機的行為在任何時候和地,在任何階級都是如此地一致,以致於可以變成通則。這樣似乎沒有任何的理由不包括這些利他的動機;本書把正常的活動視為是在某些條件下,從一個工業集團的成員中,可以預期得到的活動;並未僅僅因為任何動機是無私的,就試圖排除這些規律性動機的影響。如果這本書有其自身的任何特殊之處的話,那或許可以說是在於本書對該點和連續性原則其他應用的重視。
此一原則不僅適用於影響一個人選擇其目的的那些動機的道德特性,而且也適用於他追求這些目的的機智、精力和進取心之上。因此,要強調這樣一個事實,亦即從「城市人」(city
man)的行為到普通人的行為,從城市人那種基於深思熟慮和長遠的計算,進而以活力和能力來加以執行這些計算的行為,到普通人那種既無能力,也不是以商業方式來處理事務的行為,是一種連續逐漸的變化。正常的儲蓄意願、正常的為某種金錢報酬,而作出某種努力的意願,或正常尋求最佳的買賣市場,或為自己或子女尋覓最有利職業的機敏,所有這些和類似的用語,都必須在給定的地點和時間,相對於特定類的成員來說。但是,一旦理解了這一點,那麼正常的價值理論就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應用於非企業階級的行為上,雖然在細節上不像應用於商人或銀行家的行為那樣的精密。
就像正常的行為和暫時被忽略的異常行為之間,沒有鮮明的界線一樣,正常價值與「現行的」(current)、「市場的」(market)或「偶然的」(occasional)價值之間也沒有任何鮮明的界線。後者是一時的偶發事件發揮壓倒性影響的價值;如果所考慮的經濟條件,在不受干擾之下,有時間充分發揮效果的話,那麼正常價值就是最終達到的價值。但這兩者之間無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是漸次的融合在一起。如果考慮的是「農產出交易」(Produce
Exchange)時時刻刻的變化時,則我們所認為的正常價值,以一年的歷史而論,只不過指出現行的變化而已;而關於一年歷史的正常價值,以一個世紀的歷史來看,也只不過就是現行的價值而已。因為幾乎所有經濟問題的主要困難核心的時間因素,其本身是絕對連續的;大自然並不知道把時間絕對劃分為長期和短期;但是這兩個長短不同的時間,透過難以察覺的逐漸變化,漸次融為一體,因此對於一個問題而言是短期的,而對於另一個問題來說,卻可能是長期的。
因此, 例如, 「地租」(Rent)
和資本「利息」(Interest)之間的區別,儘管不是全部,但大部分取決於我們心目中期間的長短。我們視為是「自由」(free)或「流動」(floating)的資本或新資本投資的利息,將之視為一種舊資本投資的租金更為恰當,本書後面將之稱為「準租」(Quasirent)。而且流動資本與為特殊生產部門所投入「無法回收(沉沒)」(sunk)的資本之間沒有顯著的區別,資本的新、舊投資之間也沒有顯著的區別;每一類逐漸與另一類融為一體。因此,即使是土地的地租,本身也不能視為是一種單獨的東西,而是一大類中的主要一種;雖然地租的確無論從理論和從實務的角度上來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特點。
此外,儘管人本身與他使用的工具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界線;雖然對人類努力和犧牲的供給和需要都具有各自的特點,但這種供給與需要並不同於物質產品的供給和需要;然而,這些物質產品本身畢竟都是人類努力和犧牲的結果。勞動價值理論和由勞動所製造東西的價值理論是不可分的;這兩者都是一個大的整體的兩個部分,即使在細節問題上其間存在著差異,但經過研究之後,會發現絕大部分都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種類上的差異。正如,無論鳥類和四足動物之間存在著多麼巨大的差異,但都有一個「基本觀念」(Fundamental
Idea)貫穿其所有的身軀之中,因此需要和供給均衡的一般理論,便是貫穿於分配和交換核心問題所有各個不同部分架構的一個基本觀念。
「連續性原則」(Principle of Continuity)的另一個應用,是名詞的使用。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誘惑,去把經濟商品分為明確界定的類別,對於各類別都可以提出一些簡短而明確的陳述,以滿足學者對邏輯精確度的要求,以及大眾對看似深
奧,但卻易於掌握的教條的喜愛。但是,由於遷就於這種誘惑,以及在大自然沒有劃出任何界線的情況下,卻人為地劃出了寬廣的界線,這似乎就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弊端。如果一種經濟學說所指的分界線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那麼該經濟學說愈簡單、愈絕對,在將之應用到實際時,所帶來的混亂就會愈大。現實生活中並沒有是否是資本,是否是必需品,或是否是具有生產力的勞動等這類東西明確的分界線。
關於發展的連續性概念,是現代所有經濟思想學派所共有的,無論對這些學派產生作用的主要影響是像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的著作所代表的那些生物學的影響;或者是如黑格爾(Hegel)的《歷史哲學》(Philosophy of
History),及最近對歐洲大陸(Continent)和其他地方的倫理學歷史研究所代表的那些歷史和哲學的影響。這兩種影響比其他任何的影響,對本書所表達的觀點所起的實質影響更大;但是本書這些觀點,在形式上受到連續性數學概念的影響最大,如庫爾諾(Cournot)的著作《財富理論之數學原理的研究》(Principes Mathématiques de la Théorie des
Richesses)所代表的那樣。他指出,有必要面對這樣的困難,亦即不要把經濟問題的各種因素,視為是在一連串的因果關係中,甲決定乙,乙決定丙等等,這樣一個個依序決定的,而是要把所有這些因素看作是彼此相互決定的。大自然的行為是很複雜的;如果硬把這種行為假想為很簡單,並試圖用一連串初步的陳述來加以描述,從長期來看,將會一無所獲。
在庫爾諾及在程度較小的馮.邱念(von
Thünen)引導之下,我非常重視這樣一個事實,即無論是在精神和物質世界中,我們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數量總量的關係,並不如與數量增量的關係那麼多,尤其是對一物的需要是一個連續的函數,其「邊際的」33(marginal)增量在穩定均衡時,與其生產成本的相應增量相互抵消這一點更是如此。在這方面,如果沒有數學符號或圖表的協助,要獲得連續性清晰完整的觀點並不容易。圖表的使用並不需要特殊的知識,而圖表通常比數學符號更準確,也更容易表達出經濟生活的條件;因此,圖表將放在本書的註解中,作為補充說明。正文中的論述完全不依賴這些圖表,因此圖表可以省略;但經驗似乎顯示,有這些圖表的協助,相較之下,更能確實地掌握許多重要的原理;而且有許多純理論的問題,任何人一旦學會使用圖表,就再也不願意改用其他方式來處理了。
純粹數學在經濟問題中的主要用途似乎是幫助一個人快速、簡短、準確地寫下他的一些想法,以供他自己使用:並確保他的結論有足夠的,而且是剛好足夠的前提(即他的方程式數量要等於未知數的數目,不能多,也不能少)。但是當必須使用大量符號時,除了作者本人之外,這些符號對任何人都變得十分麻煩。雖然庫爾諾的天才必定為每個得到他啟發的人,提供一種新的智力活動,雖然與他同樣天才的數學家,可能用他們最得意的武器,來為自己敝開一條道路,以通往經濟理論那些只觸及到外緣難題的中心;但是,是否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花相當的時間,來閱讀不是他自己所改寫的、冗長的經濟學說的數學符號,這似乎頗值得懷疑。然而,幾個對我自己的討論最有用的數學語言的實例,都移到書後的數學附錄之中了。
189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