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症的斷捨離:自助手冊

囤積症的斷捨離:自助手冊
定價:270
NT $ 257
  • 作者:Gail SteketeeRandy O. Frost
  • 譯者:唐國章
  • 出版社:心理
  • 出版日期:2021-03-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19414
  • ISBN13:9789861919416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和財物的關係可以從純實用性至強烈的情感。對大多數人來說,個人財物是一種安全感、舒適及快樂的來源,但當一個人失去了從個人財物中分辨哪些是有用的和有價值的能力時,這些物品會猶如監獄般令他們的生活複雜化。那些囤積症個案丟棄不需要的物品時,不僅是痛苦的,並且也是情緒上的考驗。他們所累積的髒亂干擾了他們自身的功能,並為身邊的人帶來負面的影響。
 
  本書是超過20年研究的集合,用於理解囤積並針對多個向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干預策略,也針對《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變動徹底的更新與進行反思。本書是治療者的手冊,也是個案的自助手冊,概述了囤積症的實證支持和有效的認知行為模式療程。這本治療手冊是為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師、輔導員和精神科護理師等心理衛生實務人員,為囤積症個案提供有效治療而撰寫;本書也提供了許多評估和干預的表單,幫助個案利用這些方法讓他們生活中的這些物品重回正向意義的角色。本書也概述了維持效果和未來進展的策略,這些策略也可適用於那些會引發收集問題和丟棄困難等相關壓力生活事件之管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Gail Steketee
 
  Gail Steketee博士是波士頓大學社工學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Social Work)的院長和教授。她在Bryn Mawr社會工作和社會研究學院取得碩士及博士,研究主要集中在了解強迫(Obsessive-Compulsive, OC)類群(特別是囤積障礙)的成因和後果,以及為這些疾病開發和測試基於證據的治療方法。她也從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和國際強迫症基金會(IOCDF)收到了幾筆贈款,用於檢視影響焦慮症治療結果的家庭因素,並測試強迫症、囤積症和身體臆形症的認知和行為治療。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2013)中,她和合作夥伴(Randy Frost博士和David Tolin博士)為囤積症診斷標準的制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Steketee博士針對強迫症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成果和實證治療方法發表了超過200篇論文和文章,以及超過12本書。她的研究由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和國際強迫症基金會資助。她最暢銷的書籍是與Frost博士合作撰寫的Stuff: Compulsive Hoarding and the Meaning of Things,並且入圍「更好生活好書獎」的書籍。她是美國社會工作和社會福利研究院(AASWSW)研究人員,並且獲得認知行為治療協會、社會工作研究協會、國際強迫症基金會和Aaron T. Beck認知研究中心的獎項。她擔任社會工作、心理學及精神病學多份期刊的編輯委員和特別審查委員,也在美國、加拿大的強迫症基金會的統計諮詢委員會服務,同時在一個社會工作教育理事會的委員會服務。她也常常因為對於囤積症的付出而出現在各種媒體場所。
 
Randy O. Frost
 
  Randy O. Frost博士目前是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擁有Harold and Elsa Siipola Israel頭銜的心理學教授。他於1977年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進行博士實習後獲得了堪薩斯大學的博士學位。他是一名國際認證的強迫症和囤積症專家,並且在這些主題上發表了超過150篇科學論文和書本章節。Frost博士在國際強迫症基金會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服務,並且與Gail Steketee博士合力編輯在該基金會網站中的「囤積中心」(Hoarding Center)。他合著了數本關於囤積症的書,包括Buried in Treasures: Help for Compulsive Acquiring, Saving, and Hoarding(與David Tolin和Gail Steketee合著,由Oxford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書於2010年獲得認知行為治療協會的自助書籍優異獎。他銷量最好的書是Stuff: Compulsive Hoarding and the Meaning of Things(與Gail Steketee合著),由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在同年入圍「更好生活好書獎」的書籍;此書還被麻州圖書獎中評為2011年中必讀的書,並且被翻譯成四種語言。他的工作主要是接受國際強迫症基金會和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資助研究。Frost博士是囤積動物研究聯盟的原始成員之一,也曾擔任眾多社區的顧問,並成立專責小組處理囤積問題。2012年,他因在囤積症領域傑出的創新、治療和研究,獲頒舊金山心理健康協會和國際強迫症基金會的終身成就獎。
 
校閱者簡介
 
黃政昌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強迫症特約心理師
 
  曾任: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兼專業實習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理事長/常務監事、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國家通訊委員會(NCC)「廣播電視節目廣告諮詢會議」諮詢委員、中國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籌備處主任委員、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臺北市十信工商輔導主任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諮商心理學碩士、博士
 
  證照: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中等學校輔導教師證、小學教師證
 
  經歷:小學教師、軍中心理分析官、中學實習輔導教師、高職主任輔導教師、大學輔導教師、心理與輔導課程講師、醫院實習心理師、醫院特約心理師、強迫症特約心理治療人員、心理教育顧問
專長:心理評估工具編製、強迫症治療與研究、強迫症認知行為治療、完美主義研究、學校與社區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問題治療
 
譯者簡介
 
唐國章
 
  現任:國立海洋大學全職實習心理師、澳門心理學會ICISF認可危機事故危機支援小組組員
 
  曾任:臺北市泰北高中兼職實習心理師、MACSA澳洲澳門學生聯會幹事
 
  學歷:(澳門人)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應用心理學系學士、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碩士生
 

目錄

第1章 介紹
第2章 評估囤積問題
第3章 建立你個人的囤積模式
第4章 規劃你的治療
第5章 減少收集
第6章 訓練技巧
第7章 保存和丟棄的決定
第8章 改變信念:跳脫你的囤積框架
第9章 維持成果
附錄
1. 個人療程表(第2章)
2. 教練指引(第2章)
3. 計分鑰(第2、9章)
4. 簡要想法記錄表(第3章)
5. 囤積模式(第3章)
6. 暴露練習表(第4章)
7. 向下追問表(第5、8章)
8. 收集問題表(第5章)
9. 任務清單(第6章)
10.個人整理計畫(第6章)
11.準備整理表(第6章)
12.想法清單練習表(第7章)
13.物品問題表(第7章)
14.行為實驗表(第7章)
15.想法記錄表(第8章)
 

中譯版序
 
  翻譯緣起 
 
  節省、保存、囤積、捨不得丟等等相關名詞,在我們華人的文化裡,很多時候是具有正向文化的鼓勵性質,象徵著好的生活習慣與人格特質,或許跟那個戰後物質生活不充裕的年代有關,文化潛意識裡總是隱藏著「既然是免費的,那就多多益善」、「不要浪費,丟了很可惜」、「留下來、將來會用到的」、「捨不得丟、丟了會後悔」等等的內在聲音與信念。我們對這些「物品」投射了很多的情感意義,這些強烈的情感,已不僅僅是原來物品的物理性(實用性)功能,像是帶來生活的舒適與便利;更是滿足了我們許多隱含的心理性需求,如安全感的依附與情緒上支持。
 
  但是,當囤積不再是一種美德?當它已經造成自己與家人的嚴重困擾時,這些「必須」/「一定」/「應該」要有的儲物/囤積/節省等信念,不但沒有提升我們的生活功能與品質,反而讓這些物品變成一種「複雜的枷鎖」,例如家中到處堆積的物品、無法行走的通道、東西經常找不到,或是房子裡出現異味、浴室無法洗澡、廚房不能烹飪,甚至房間已經沒位置可以睡覺,此時連房子的物理功能都逐漸喪失了,更遑論避風港、家人相聚、朋友來訪等家的心理上意義了。因此,美國精神醫學會(APA)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已正式將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 HD)從強迫症(OCD)中獨立出來(註:囤積症就是儲物症,台灣精神醫學會在2014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將它翻譯為「儲物症」一詞),特稱為「強迫症的相關障礙症」(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終身盛行率在2%至6%之間,APA希望更多受此問題困擾的人接受評估與治療。
 
  綜觀目前出版市場,雖然已有一些教導如何整理家居物品與斷捨離的書籍,或是訓練相關的收納人員(如:居家整理師、整聊師、收納師……等)。但是,這些書籍或訓練觀點,畢竟不是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來剖析,更缺乏心理專業治療的基礎。恰巧,譯者發現Steketee與Frost所著Treatment for Hoarding Disorder(2nd ed)這本好書;兩位囤積症治療大師,不但是DSM-5中囤積症診斷標準的參與制定者,更是當前強迫症、囤積症的治療權威,出版相關書籍數十本與相關論文數百篇,而本書是非常實作的治療工具書,同時包括《治療手冊》與《自助手冊》兩本;因此,非常榮幸也有使命感的翻譯這本囤積症治療專書,希望帶給相關治療人員重要參考,也幫助更多深受囤積症困擾的個案與家屬。
 
  本書特色 
 
  本書原文書是屬於Oxford大學出版社Treatments That Work系列的一套書籍,由Steketee與Frost兩位囤積症大師所著。本書最大特色就是這是一套實用型的治療工具書,特色如下:
 
  ✓ 包括《治療手冊》(Therapist Guide)與《自助手冊》(Workbook),方便囤積症的相關治療人員直接進行搭配使用,因為兩本手冊的各章節是相互對應的,因此治療師可以參閱《治療手冊》,得到更多詳細的治療原理與說明;個案則可透過參閱《自助手冊》而直接參與治療活動,或是回家繼續自我練習。
 
  ✓ 本書提供二十多個相關的量表或表單,方便治療過程中進行各項評估檢測與練習活動,非常體貼便利;治療師或個案不用再辛苦去影印或準備這些表單;而且有詳盡的範例來充分說明如何使用這些表單。
 
  ✓ 認知行為取向的《治療手冊》,容易操作執行,本書從三個階段深入淺出地剖析囤積症的本質、治療策略及後續發展。尤其,書中提供許多具體可行的囤積行為改變技術、改變不合理囤積信念想法的策略,結合手冊中所提供的練習表單或評量工具,更可以有效的進行治療工作。
 
  讀者對象 
 
  ✓ 本書適合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護理師、社工師、輔導老師等囤積症的相關治療人員,作為執業的參考工具,透過書中各種評估與改變的練習表單,幫助治療人員設計治療方案,有效治療各種囤積問題與行為。
 
  ✓ 本書可作為大學校院心理、輔導、社工、特教等相關系所開設「輔導原理與實務」、「個案研究」、「變態心理學」、「心理病理學」、「心理評估」、「認知行為治療」、「諮商實習」、「臨床實習」等課程的參考用書,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囤積症的成因與相關治療技術。
 
  ✓ 本書可提供從事整理家居物品相關收納人員(如:居家整理師、整聊師、收納師……等)課程的訓練教材,以增加他們從心理學角度來剖析與干預的能力。
 
  ✓ 本書針對關注囤積的社會大眾,提供一個專業的說明與治療示範,幫助一般大眾了解哪些囤積、節省,已經不再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偏差行為與心理疾病了;透過早期的發現、轉介及治療,儘早幫助個案與其家庭找回原有的自由與生活的品質。
 
  感謝的人 
 
  本書的翻譯完成,首先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的全力支持與協助出版事宜,因為這本書不一定是暢銷書但肯定會是常銷書,謝謝出版社對於專業書籍出版的使命;其次,感謝唐國章譯者一起參與本書的翻譯,國章是我指導的研究生,對於囤積行為也有高度興趣,他本身是澳洲的大學心理系畢業,因此我借重他的語言能力,也期待未來在論文與專業上能看到他更上一層樓的表現;校閱期間也不斷進行討論與確認,以求全書翻譯風格與詞彙的統一。最後,本書雖然盡力求完善,難免才疏學淺,仍有不適之處,還請讀者與先進們不吝指正。
 
黃政昌、唐國章於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2021年2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