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變態心理學是整個人類心理探討中最為神祕、引人興趣的領域之一。任何時代總是有些人被認定為失常或瘋狂,但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僅精神病態的診斷標準不同,如何對待及治療這些邊緣人士的方式也不同,這表示變態心理學處於不斷的演進中—如DSM版本的持續更新所反映的。

  這本《變態心理學》是為了正要邁入高階研究的學生所編寫,它具有一般教科書的特性,提供變態心理學的各種基本理論,也論述精神醫學的應用方法和技術。它應該足以吸引那些想要一窺心理學堂奧的學子,也有助於那些在各式療養機構服務的人員,不論他們題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精神科社工師和護理師,以及醫護技術人員和看護人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Jill M.Hooley(姬兒•胡莉)


  胡莉博士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在大學部和研究所教授一些課程,包括心理學導讀、變態心理學、思學失調症、情緒障礙症、臨床心理學、精神醫療診斷及心理治療。2015年,她獲得「精神病理研究學會」頒發終生成就獎。

James N.Butcher(詹姆斯•巴契)

  巴契博士目前是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系的名譽教授,曾經在1989年掌管MMPI的修訂工作,也曾受聘為許多心理學及精神醫學期刊的諮詢編輯或審核者。他已著書60餘冊,發表超過250篇論文,橫跨變態心理學、泛文化心理學及人格衡鑑等領域。

Matthew K.Nock(馬太•諾克)

  諾克博士從2003年起任教於哈佛大學,教導各種主題的課程,包括精神病理學、統計學、研究方法及文化多樣性。他的研究已在超過100篇的科學論文和書籍章節中發表,受到多項獎章的表彰。他也獲頒許多傑出教學獎章。

Susan Mineka(蘇珊•米尼卡)

  米尼卡博士是西北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從1998年到2006年,還擔任臨床教學計畫的主任。她在大學部和研究所傳授廣泛範圍的課程,包括心理學導論、學習、動機、變態心理學及認知―行為治療法。她也曾擔任《變態心理學期刊》的主編(1990―1994)。

譯者簡介

游恒山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翻譯、著述之圖書三十餘本,現為專業譯者。
 
 

目錄

作者簡介
序言
DSM-5有什麼新規定?—快速指引

第一章 變態心理學:概論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何謂變態行為 
第二節 分類與診斷 
第三節 文化與變態 
第四節 精神疾病的普及率 
第五節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六節 訊息來源 
第七節 形成及驗證假設 
第八節 相關研究設計 
第九節 變態心理學中的實驗法 

第二章 變態行為的歷史與當代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歷史觀點 
第二節 走向人道主義的途徑 
第三節 變態行為的當代觀點 

第三章 起因與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二節 理解變態行為起因的幾種觀點 
第三節 生物方面的觀點 
第四節 心理方面的觀點 
第五節 社會方面的觀點 
第六節 文化方面的觀點 

第四章 臨床衡鑑與診斷   
第一節 衡鑑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 身體機能的衡鑑 
第三節 心理社會的衡鑑 
第四節 衡鑑資料的整合 
第五節 變態行為的分類 

第五章 壓力、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什麼是壓力? 
第二節 壓力與身體健康 
第三節 壓力與免疫系統的運作 
第四節 情緒與健康 
第五節 壓力相關身體障礙症的治療 
第六節 壓力與心理健康 
第七節 創傷後壓力症: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八節 壓力症的預防與治療 

第六章 恐慌、焦慮、強迫及它們的障礙症   
第一節 恐懼與焦慮的反應型態 
第二節 焦慮症及它們共通性的縱覽 
第三節 特定畏懼症 
第四節 社交畏懼症 
第五節 恐慌症 
第六節 廣泛性焦慮症 
第七節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第七章 情緒障礙症與自殺   
第一節 情緒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單相憂鬱症 
第三節 單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四節 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 
第五節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六節 影響單相和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社會文化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八節 自殺 
第九節 自殺預防及干預 

第八章 身體症狀障礙症與解離症   
第一節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身體症狀障礙症 
第三節 罹病焦慮症 
第四節 轉化症 
第五節 人為障礙症 
第六節 解離症:總論 
第七節 失自我感障礙症∕失現實感障礙症 
第八節 解離性失憶症 
第九節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第十節 解離症的文化因素、治療及結果 

第九章 飲食障礙症與肥胖   
第一節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層面 
第二節 飲食障礙症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三節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肥胖的問題 
第五節 肥胖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六節 肥胖的治療 

第十章 人格障礙症   
第一節 人格障礙症的臨床特徵 
第二節 人格障礙症研究上的一些挑戰 
第三節 A群人格障礙症 
第四節 B群人格障礙症 
第五節 C群人格障礙症 
第六節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與結果 

第十一章 物質相關障礙症   
第一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 
第二節 酒精濫用與依賴的起因 
第三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藥物濫用與依賴 
第五節 鴉片與它的衍生物 
第六節 興奮劑 
第七節 鎮靜劑 
第八節 幻覺劑 
第九節 嗜賭症 

第十二章 性偏差、性虐待與性功能障礙   
第一節 同性戀觀念的演進 
第二節 性偏好症 
第三節 性別不安 
第四節 性虐待 
第五節 性功能障礙 

第十三章 思覺失調症及其他精神病症   
第一節 思覺失調症 
第二節 臨床徵候 
第三節 其他精神病症 
第四節 遺傳和生物的因素 
第五節 腦部的結構和功能的異常 
第六節 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十四章 認知類障礙症   
第一節 成年人的腦部損傷 
第二節 譫妄 
第三節 認知障礙症 
第四節 阿茲海默症 
第五節 HIV感染或血管疾病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第六節 失憶症 
第七節 涉及頭部損傷的障礙症 

第十五章 兒童期與青少年期的障礙症   
第一節 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及憂鬱 
第二節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第三節 神經發展障礙症 
第四節 智能不足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治療的概論 
第二節 應該採取怎樣的治療途徑? 
第三節 治療的心理途徑 
第四節 治療的生物途徑 
 

序言

  我們都對這門課程深感興趣,希望你也是如此。當還是大學生時,我們(作者們)都選修過這門課程,因為我們對人類行為的變態層面感到好奇。為什麼有些人變得如此消沈,幾乎完全喪失生存意志?為什麼另有些人在酒精和藥物的使用上失去控制?為什麼有些人對他人施加暴力?而在另一些情況中,暴力則朝向自己?關於人類異常行為的這些及其他許多問題,我們繼續著迷於它們的解答。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對變態心理學內一些主要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症),提供廣延而有穿透力的導讀。

  如你將看到,存在許多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每種是由許多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引起,可以從許多不同角度加以考慮。我們一直在思索,如何以清楚而吸引人的方式使這些資訊最適當的呈現,以使你能獲致關於精神疾病堅實而基本的理解。因此,我們採取生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的探討方式,以對變態行為發生的整體生活背景,提供有見識(有素養)的評論。這表示我們將呈現及描述廣泛的生物、心理及社會因素,它們共同起作用而導致精神疾病的發展。此外,針對這每一種不同因素,我們也將討論治療途徑。

  作為大學層級的教科書,這本《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具有悠久而顯赫的傳統。1948年,當柯里曼(James Coleman)寫就第一版時,這本教科書被視為此領域內最為包羅廣泛的一本書籍。這些年以來,新的作者陸續加入寫作團隊,提供來自他們專業領域之新穎的洞察力,且延續固有之對經典研究的透澈論述。這一版中最為令人興奮的變動,或許是哈佛大學教授馬太.諾克(Matthew Nock)加入編輯團隊,為這本書帶來他煥發的才氣、淵博的學識及獨特的幽默感,提供嶄新的論述方式和新穎的觀點。

  今日,這個領域大量湧現的研究發現,拓寬了我們對精神病態的理解,改良了不過才十年前盛行的理論及治療法。這本書的目標始終是在呈現這些令人興奮的發現給學生,且對於今日的精神病理學提供最為透澈的探討和最新近的闡釋。胡莉—巴契—諾克—米尼克寫作團隊居於獨特的處境,有助於為學生提供關於變態心理學之整合而廣博的理解。每位作者都是著名的研究學者、經驗豐富的教師,以及領有執照的臨床專家,每一位都為這本教科書帶來不同領域的專門知識和多樣的研究興趣。我們致力於卓越,我們也致力於使我們的教科書易於被廣大的讀者所理解。藉助在精神病理學研究上的深度及廣度,我們盼望提供學生寶貴的學習經驗,激勵學生的思考,以引領學生到新的理解層次—我們希望這是其他書籍所無法企及的。
 
 

內容連載

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涉及理解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在本書中,精神疾病與心理障礙症可視為同義詞)的性質、起因及治療。這一章中,我們將敘述變態心理學的領域,以及該領域的專家所需接受的多種訓練和從事的多樣化活動。首先,我們描述變態行為如何被界定及分類,以便研究人員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能夠互通關於他們案主的資訊。我們也將敘述行為異常在一般人口中分布情形的基本資料。
 
本章的第二部分是專注於研究上,我們盡最大努力傳達變態行為如何被探討。在變態心理學中,研究(research)是進展和知識的核心,你愈為認識及理解研究如何被執行,你就愈能通曉及鑑賞「研究發現」意味些什麼,以及它們不代表什麼。
 
第一節 何謂變態行為
 
你或許會感訝異,關於什麼是變態(abnormality)或異常(disorder),至今仍然沒有普遍一致的見解,這並不是說我們未有定義—我們有。然而,真正令人滿意的定義,或許將始終莫衷一是而難有定論(Lilienfeld et al., 2013; Stein et al., 2010)。
 
一、變態的指標
 
為什麼「精神異常」(或精神疾病)的定義會提出這麼多挑戰?主要的問題是:沒有任一行為會使得某人成為變態。雖然變態存在一些清楚的要素或指標(indicators),但沒有單一指標本身足以界定或決定變態。儘管如此,某人在下列領域有愈多障礙的話,他就愈可能具有某些形式的精神異常:
 
1. 主觀苦惱(subjective distress):假使人們承受或經歷心理痛苦,我們將傾向於視之為變態的徵候。憂鬱者清楚地報告自己處於苦惱狀態,焦慮症的人們也是如此。但是躁狂(manic)的病人呢?他們可能沒有感受到任何苦惱。實際上,許多這樣的病人不喜歡服藥,因為他們不想失去他們躁狂的恍惚狀態(highs)。你可能明天有一場考試,因此感到煩惱,但我們幾乎不會為你的主觀苦惱貼上「變態」的標籤。雖然主觀苦惱在許多個案上是變態的要素之一,但在我們考慮某些事情為變態上,它既不是充分條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條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
    $400
  2. 新書
    85
    $680
  3. 新書
    85
    $680
  4. 新書
    9
    $720
  5. 新書
    9
    $720
  6. 新書
    9
    $720
  7. 新書
    95
    $760
  8. 新書
    95
    $760
  9. 新書
    95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