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說到精神醫學,你會有怎樣的想像?這是一本沒有目錄的書,非常不同的醫學書籍。春日博士以精神醫學相關辭彙與概念作為主軸,從拉岡到沙特,由文學、電影,談到哲學、歷史;超出醫學的範疇,跨入人文社會科學的視野。翻開本書,彷彿與你面對面暢談的筆調裡,由第一則「神」,開始穿梭蜿蜒在精神醫學的世界,直到最後一則的「辭彙」為止,呼應著日文版的書名——一本《「私家版」精神醫學事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春日武彥
學 歷
日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經 歷
東京都中部綜合精神保健與福利中心精神科醫師
東京都立松澤醫院主任
東京都立墨東病院神經科部長
成仁醫院院長
審訂者簡介
張惠東
現 職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學 歷
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研究
研究領域
「日」「法」比較公法、文化法、醫療公法、能源與環境法、公私協力
譯者簡介
黃浥昕
學 歷
成功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學士
經 歷
職能治療師
春日武彥
學 歷
日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經 歷
東京都中部綜合精神保健與福利中心精神科醫師
東京都立松澤醫院主任
東京都立墨東病院神經科部長
成仁醫院院長
審訂者簡介
張惠東
現 職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學 歷
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研究
研究領域
「日」「法」比較公法、文化法、醫療公法、能源與環境法、公私協力
譯者簡介
黃浥昕
學 歷
成功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學士
經 歷
職能治療師
序
審訂序
說到精神醫學,您會有怎樣的想像?這是本沒有目錄的書,更是本與眾不同的醫學書籍。一開始,作者春日博士就以幾則「隱藏著神的意志的偶然巧合」開場,從有著神祕意涵的圖案說起,談到集體潛意識,又提到思覺失調症。全書的文脈,是透過一種意識流文學的方法開展;介紹的概念,是以精神醫學相關辭彙作為主軸;撰寫的方法,是採用自由聯想而向四方蔓延的型態。閱讀起來,有著隨性的味道,但又能發現它有著存於內在的邏輯,勾串起全書的每一個辭彙。
本書的內容,已經超出醫學的範疇,而跨入了人文社會科學的視野;重點是,作者的博學多聞,讓書中的這一切安排成為可能。於是,從拉岡到沙特,從《鐘樓怪人》到《戰慄時刻》,由文學、電影,談到音樂、哲學與歷史。也因著這樣的內容,使得中文版的審訂過程漫長而難行。
翻開本書,彷彿與你面對面暢談的筆調裡,由第一則「神」開始,直到最後一則的「辭彙」為止,我們穿梭蜿蜒在精神醫學的世界。當正讀得興味津津欲罷不能之時,它卻奏完了最後一個樂章,恰有探訪各個私家大院內一處處雅緻庭園之感。而這才讓我們恍然大悟,正是呼應了日文版的書名哪!——一本「私家版」的精神醫學事典。
序
本書作為辭典來說是缺乏實用性的,相當不方便。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透過查閱本書附錄的索引多這一道手續的話,是無法找到感興趣的項目的,因為詞條的排列既不是照著五十音的順序,也非照著英文字母的順序。那麼它是以怎樣的方式排列呢?是根據「聯想」,從最初的項目「神」開始,所有詞條都依據聯想排列,但會從一個詞彙中聯想到什麼因人而異,這取決於知識和經驗量,或許也可能受此人的精神狀態和關注的程度影響,多少有所改變。倘若是由一個奇特之人來排列,要預測下一個項目為何,就會變得極為困難。
人類能與自然界的動物區隔是因為具有種種特徵,但其中之一不正是具有豐富的聯想力嗎?與其說在野生動物的世界是採用直接的即物(實際)聯想,不如說如果不限制思想在近乎反射式的聯想的話,將難以守護自己的生命或獵取食物;如果只是慢吞吞或過度使用想像力,是無法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生存的。
但人類則有所不同。正因為我們能想到額外的、無用的東西,因此能盡情的發揮智慧和創造力。一個非凡的想法(可能近似靈光乍現)、奇妙和出人意料的主意(這或許是一個創新的概念)、甚至過於荒謬的發想(可能帶來一種全新的方法論),皆可說根植於人類聯想力的自由和多樣性。而聯想的方式和習慣,無疑塑造了一個人(個性)的樣貌。
這整本事典緊扣著筆者的聯想,針對每個項目附加上解說或類似於評論的文章。整體看來,不僅提供了類似於字典的檢索用途,從彙集的眾多項目,也看出了筆者必定期待著能展現出一個世界觀或小宇宙的使命感。無論是醫學上的描述也好、無用的零碎知識或雜亂的社會新聞也好,都一併收錄在本書中,很可能它反映的是一個媚俗的小宇宙。人的腦袋裡不也原本就充斥著雜亂而猥褻、不正經的想法嗎?
如果實際閱讀過就能理解,這本辭典中的最後一個項目是緊扣著頁首項目的聯想。它正是一個無限迴圈。所以你可以無限地將這本書一讀再讀。絕對沒有讀完的一天,筆者可以拍胸脯保證,本書絕對是最適合帶去無人島旅行的一本好書。
從頭開始依序閱讀是享受這本書最正確的方法。如前所述,不要對實用性有所期待。希望您能夠澈底享受連綿不斷的、伴隨聯想之流而生的溝壑。擁有聯想力後,願您能再次確認這個世界上可笑的和無意義的,甚至是不可思議和滑稽之事。出於這個原因,筆者花了點時間和精力製作了這本辭典。
後記
說明一下這本書的成形。筆者在醫學生時代曾創刊過一本名為《奇想天外》的雜誌。在1974年1月號的創刊號(封面圖片是井上洋介)中以翻譯的異色短篇小說為主,論實力可說與推理雜誌《ミステリマガジン》不分軒輊(不久內容就轉移到以日本作家和科幻小說為主)。無論是專欄或隨筆都很豐富,團精二(荒俣宏)、種村季弘、野田昌宏、岡田英明(鏡明)等人都曾執筆過。雖然內容很棒,但只出到第10期就停刊了,之後雖曾復刊兩次,卻還是在1990年宣告終刊。
自創刊以來就連載的專欄之一,是石上三登志的「雜學狂記博覽會WHO’S WHO of WHO」。當時刊載的內容提要原文如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著實相當耐人尋味;俗話說「物以類聚」,意想不到的人物往往在意想不到之處產生連結。此處介紹的「人名辭典,是一種透過知識生產串連起以電影界和小說界為主的人際關係的文字遊戲」,就像這樣:Richard Lester→〈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約翰‧布肯(John Bucan)〉→〈霍華‧霍克斯(Howard Hanks)〉,透過串聯使人物間的關係性逐漸浮現,在那個尚未有網路且資訊過少的年代,光是這樣就足以讓筆者感到眩暈般的快感。該連載以〈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項目為開端,在第20回時又再次回到〈奧森‧威爾斯〉,然後結束。
筆者一直以來的心願,就是未來也想要做做看跟石上的「雜學狂記博覽會WHO’S WHO of WHO」一樣的事情。然而當時筆者知識還很貧乏,甚至連自己專精的領域都沒有。單純只有「啊,好想做點什麼」這樣的心願縈繞在筆者心深處。直到成為精神科醫師並持續做著寫書的工作,才開始思考,應該要將醫學生時代的想法付諸實現。這就是這本書的由來,算來從開始接觸到石上所做的事,已經過了三十多年。
當然,這本書所聯繫的內容並非人名,而是事項,它與「知識的文字遊戲」在概念上似乎很類似。但執筆起來卻相當困難,選定項目的過程更是難上加難。正如「序」中所言,當欲透過聯想串聯起項目之際,太過理所當然的聯想反而很無聊,但若思考過於飛躍卻又會變得難以收拾。聯想也經常會陷入死胡同,只好再跳回約前三個項目,絞盡腦汁再想出其他的聯想。這個過程非常有趣。但若沒有讓大腦重整、就無法順利激活出「別的聯想」。由於這個緣故,比起執筆的時間,放置不動的時間無疑會變得更長。這種做法的效率極低。也曾經有過半放棄的時期,也因此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完成。主編藤崎寬之先生對筆者如此有耐心,不禁令人驚訝。一直到了最後階段,他才開始感到焦躁,每個月來筆者家拜訪催促筆者,順便聊聊鐵娘子樂團(Iron Maiden) 與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樂團的話題來炒熱氣氛。
在此,筆者想稍微談一下內容的標題和用字遣詞。在這本書中,筆者想將與精神病學有關、隱含著「圖像考古學或民俗學研究」意味的事物含括進來。談到精神疾病或瘋狂,總擺脫不了誤解或偏見、無責任的決定或反應遲鈍的思考等想法。這些想法應該要被糾正或撤銷。另一方面,會引發這種愚蠢的想像力或心性的背景,必定與一般人思考上的偏見或潛在的慾望,或總是傾向往墮落的方向思考的這件事有深刻的關係,若無法排除這種「負面」的普遍性,就無法站在他人的立場去「理解他人」(個人對於媚俗或低級之物的關注,也是基於同樣的基礎)。因此,或許對某部分的讀者而言,書中的語句或敘述就像在唱反調,但我希望讀者們能體會一件事,「即使想否認過去發生過的真實,也只不過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姿態」, 這本書正是基於這種想法寫成的。─如果一邊苦口婆心的解釋,一邊又因為「它太過殘酷」而擅自改寫民間故事和傳說的結局,這就像是種〈索然無味的感性〉,筆者不由得這麼想。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之前已經提過的河出書房新社編輯部的藤崎先生的協助,為他帶來了很多麻煩,非常抱歉。製作和裝訂書籍的是オクターヴ的木庭貴信先生,他總是做得非常出色。包括筆者在內,我們三個人從1998年的《顏面考》以來就一起共事,也像是種同學會的感覺。在途中寫作的速度曾突然加快,搬家後順便訂做的書架能夠將筆者的藏書全部收納進去,也是原因之一。筆者光是消耗在找書上的精力就不得了了。
最後,筆者要對閱讀了這本異想天開的書的諸位讀者們,致上最誠摯的謝意。非常感謝,請一定要永遠、持續地閱讀這本書。
春日武彥
平成29(2017)年7月6日
說到精神醫學,您會有怎樣的想像?這是本沒有目錄的書,更是本與眾不同的醫學書籍。一開始,作者春日博士就以幾則「隱藏著神的意志的偶然巧合」開場,從有著神祕意涵的圖案說起,談到集體潛意識,又提到思覺失調症。全書的文脈,是透過一種意識流文學的方法開展;介紹的概念,是以精神醫學相關辭彙作為主軸;撰寫的方法,是採用自由聯想而向四方蔓延的型態。閱讀起來,有著隨性的味道,但又能發現它有著存於內在的邏輯,勾串起全書的每一個辭彙。
本書的內容,已經超出醫學的範疇,而跨入了人文社會科學的視野;重點是,作者的博學多聞,讓書中的這一切安排成為可能。於是,從拉岡到沙特,從《鐘樓怪人》到《戰慄時刻》,由文學、電影,談到音樂、哲學與歷史。也因著這樣的內容,使得中文版的審訂過程漫長而難行。
翻開本書,彷彿與你面對面暢談的筆調裡,由第一則「神」開始,直到最後一則的「辭彙」為止,我們穿梭蜿蜒在精神醫學的世界。當正讀得興味津津欲罷不能之時,它卻奏完了最後一個樂章,恰有探訪各個私家大院內一處處雅緻庭園之感。而這才讓我們恍然大悟,正是呼應了日文版的書名哪!——一本「私家版」的精神醫學事典。
張惠東於三角湧
2020年7月
2020年7月
序
本書作為辭典來說是缺乏實用性的,相當不方便。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透過查閱本書附錄的索引多這一道手續的話,是無法找到感興趣的項目的,因為詞條的排列既不是照著五十音的順序,也非照著英文字母的順序。那麼它是以怎樣的方式排列呢?是根據「聯想」,從最初的項目「神」開始,所有詞條都依據聯想排列,但會從一個詞彙中聯想到什麼因人而異,這取決於知識和經驗量,或許也可能受此人的精神狀態和關注的程度影響,多少有所改變。倘若是由一個奇特之人來排列,要預測下一個項目為何,就會變得極為困難。
人類能與自然界的動物區隔是因為具有種種特徵,但其中之一不正是具有豐富的聯想力嗎?與其說在野生動物的世界是採用直接的即物(實際)聯想,不如說如果不限制思想在近乎反射式的聯想的話,將難以守護自己的生命或獵取食物;如果只是慢吞吞或過度使用想像力,是無法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生存的。
但人類則有所不同。正因為我們能想到額外的、無用的東西,因此能盡情的發揮智慧和創造力。一個非凡的想法(可能近似靈光乍現)、奇妙和出人意料的主意(這或許是一個創新的概念)、甚至過於荒謬的發想(可能帶來一種全新的方法論),皆可說根植於人類聯想力的自由和多樣性。而聯想的方式和習慣,無疑塑造了一個人(個性)的樣貌。
這整本事典緊扣著筆者的聯想,針對每個項目附加上解說或類似於評論的文章。整體看來,不僅提供了類似於字典的檢索用途,從彙集的眾多項目,也看出了筆者必定期待著能展現出一個世界觀或小宇宙的使命感。無論是醫學上的描述也好、無用的零碎知識或雜亂的社會新聞也好,都一併收錄在本書中,很可能它反映的是一個媚俗的小宇宙。人的腦袋裡不也原本就充斥著雜亂而猥褻、不正經的想法嗎?
如果實際閱讀過就能理解,這本辭典中的最後一個項目是緊扣著頁首項目的聯想。它正是一個無限迴圈。所以你可以無限地將這本書一讀再讀。絕對沒有讀完的一天,筆者可以拍胸脯保證,本書絕對是最適合帶去無人島旅行的一本好書。
從頭開始依序閱讀是享受這本書最正確的方法。如前所述,不要對實用性有所期待。希望您能夠澈底享受連綿不斷的、伴隨聯想之流而生的溝壑。擁有聯想力後,願您能再次確認這個世界上可笑的和無意義的,甚至是不可思議和滑稽之事。出於這個原因,筆者花了點時間和精力製作了這本辭典。
後記
說明一下這本書的成形。筆者在醫學生時代曾創刊過一本名為《奇想天外》的雜誌。在1974年1月號的創刊號(封面圖片是井上洋介)中以翻譯的異色短篇小說為主,論實力可說與推理雜誌《ミステリマガジン》不分軒輊(不久內容就轉移到以日本作家和科幻小說為主)。無論是專欄或隨筆都很豐富,團精二(荒俣宏)、種村季弘、野田昌宏、岡田英明(鏡明)等人都曾執筆過。雖然內容很棒,但只出到第10期就停刊了,之後雖曾復刊兩次,卻還是在1990年宣告終刊。
自創刊以來就連載的專欄之一,是石上三登志的「雜學狂記博覽會WHO’S WHO of WHO」。當時刊載的內容提要原文如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著實相當耐人尋味;俗話說「物以類聚」,意想不到的人物往往在意想不到之處產生連結。此處介紹的「人名辭典,是一種透過知識生產串連起以電影界和小說界為主的人際關係的文字遊戲」,就像這樣:Richard Lester→〈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約翰‧布肯(John Bucan)〉→〈霍華‧霍克斯(Howard Hanks)〉,透過串聯使人物間的關係性逐漸浮現,在那個尚未有網路且資訊過少的年代,光是這樣就足以讓筆者感到眩暈般的快感。該連載以〈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項目為開端,在第20回時又再次回到〈奧森‧威爾斯〉,然後結束。
筆者一直以來的心願,就是未來也想要做做看跟石上的「雜學狂記博覽會WHO’S WHO of WHO」一樣的事情。然而當時筆者知識還很貧乏,甚至連自己專精的領域都沒有。單純只有「啊,好想做點什麼」這樣的心願縈繞在筆者心深處。直到成為精神科醫師並持續做著寫書的工作,才開始思考,應該要將醫學生時代的想法付諸實現。這就是這本書的由來,算來從開始接觸到石上所做的事,已經過了三十多年。
當然,這本書所聯繫的內容並非人名,而是事項,它與「知識的文字遊戲」在概念上似乎很類似。但執筆起來卻相當困難,選定項目的過程更是難上加難。正如「序」中所言,當欲透過聯想串聯起項目之際,太過理所當然的聯想反而很無聊,但若思考過於飛躍卻又會變得難以收拾。聯想也經常會陷入死胡同,只好再跳回約前三個項目,絞盡腦汁再想出其他的聯想。這個過程非常有趣。但若沒有讓大腦重整、就無法順利激活出「別的聯想」。由於這個緣故,比起執筆的時間,放置不動的時間無疑會變得更長。這種做法的效率極低。也曾經有過半放棄的時期,也因此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完成。主編藤崎寬之先生對筆者如此有耐心,不禁令人驚訝。一直到了最後階段,他才開始感到焦躁,每個月來筆者家拜訪催促筆者,順便聊聊鐵娘子樂團(Iron Maiden) 與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樂團的話題來炒熱氣氛。
在此,筆者想稍微談一下內容的標題和用字遣詞。在這本書中,筆者想將與精神病學有關、隱含著「圖像考古學或民俗學研究」意味的事物含括進來。談到精神疾病或瘋狂,總擺脫不了誤解或偏見、無責任的決定或反應遲鈍的思考等想法。這些想法應該要被糾正或撤銷。另一方面,會引發這種愚蠢的想像力或心性的背景,必定與一般人思考上的偏見或潛在的慾望,或總是傾向往墮落的方向思考的這件事有深刻的關係,若無法排除這種「負面」的普遍性,就無法站在他人的立場去「理解他人」(個人對於媚俗或低級之物的關注,也是基於同樣的基礎)。因此,或許對某部分的讀者而言,書中的語句或敘述就像在唱反調,但我希望讀者們能體會一件事,「即使想否認過去發生過的真實,也只不過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姿態」, 這本書正是基於這種想法寫成的。─如果一邊苦口婆心的解釋,一邊又因為「它太過殘酷」而擅自改寫民間故事和傳說的結局,這就像是種〈索然無味的感性〉,筆者不由得這麼想。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之前已經提過的河出書房新社編輯部的藤崎先生的協助,為他帶來了很多麻煩,非常抱歉。製作和裝訂書籍的是オクターヴ的木庭貴信先生,他總是做得非常出色。包括筆者在內,我們三個人從1998年的《顏面考》以來就一起共事,也像是種同學會的感覺。在途中寫作的速度曾突然加快,搬家後順便訂做的書架能夠將筆者的藏書全部收納進去,也是原因之一。筆者光是消耗在找書上的精力就不得了了。
最後,筆者要對閱讀了這本異想天開的書的諸位讀者們,致上最誠摯的謝意。非常感謝,請一定要永遠、持續地閱讀這本書。
春日武彥
平成29(2017)年7月6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6折$332
-
新書95折$523
-
新書$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