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位精神科醫師對創傷後壓力症最溫柔懇切的臨床紀實,與最前線的療癒科學研究

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位精神科醫師對創傷後壓力症最溫柔懇切的臨床紀實,與最前線的療癒科學研究
定價:399
NT $ 279 ~ 339
  • 作者:謝莉・珍恩
  • 原文作者:Shaili Jain
  • 譯者:吳妍儀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0-07-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358483
  • ISBN13:9789862358481
  • 裝訂:平裝 / 400頁 / 21 x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創傷經驗雖使你痛苦,
但我願在此地陪伴你的所有不堪。」

在創傷時代獻給……
 深受創傷壓力所苦的你
 創傷壓力症患者的家人、朋友或照顧者
 照顧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教育工作者
 傾聽患者傷痛,一路陪伴康復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士


終日與病患的創傷餘波共處、貼近掙扎的謝莉.珍恩醫師,帶我們一同透視隱藏在眼淚、夢魘與焦慮下不可磨滅的心理傷痕,回望創傷來處,走上遠離悲傷的復原之路。


余欣蓓    作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胡海國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廖士程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
賴芳玉    律師
蘇冠賓    臺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主持人、精神醫學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副院長──推薦

你是否時常因為某些特定的事物而出現精神壓力或顯著的生理反應(如流汗、心悸或呼吸急促)?你或你的枕邊人常常因為半夜做噩夢而睡眠品質低落嗎?你是否體驗過曾經發生的可怕事件真實地重現在你面前?這些都是創傷後壓力症(PTSD)典型的侵入性症狀,即便光靠這些還是無法斷定是否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在這個充滿創傷,精神醫學同時迅速崛起的時代,我們仍需要增加對PTSD的病識感。透過理解創傷,本書將帶你描繪一幅更清楚的創傷輪廓。

創傷之所以成為疾病,不是因為我們太脆弱,而是因為它的質量遠超過了我們所能承受。從親密伴侶暴力、校園霸凌、車禍、天災、強暴、猥褻到戰爭,這些在生活中略有耳聞的事件迫使我們暴露在遭遇創傷的風險之中。但如果我們到頭來無力完全逃避風險,那要如何才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安度,甚至與創傷共存呢?

本書作者謝莉・珍恩為美國的精神科醫師,也是一名創傷後壓力症領域的專家。她透過本書分享自己執業十餘年來在臨床接觸過的數十件案例,其中許多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例如:遭遇家暴的少婦如何對丈夫產生極大的恐懼,只要丈夫即將下班回家,就手抖發麻、心跳加速;兒時目睹父親車禍去世的司機,如何在自己也出了車禍後,讓他光想到駕駛這件事就冷汗直流,脾氣火爆;一位看似治療成效良好的大學教授,在最後一次面談治療時,竟然才終於鼓起勇氣,說出當年被母親猥褻的創傷……。閱讀本書,我們得以近距離凝視創傷,也能經由作者一線醫護人員的視角,看見成醫之路上必經的許多後悔與自省。

除此之外,作者也在書中淺談近年精神醫學上的新興治療與預防方法,例如簡述虛擬實境暴露治療,思辨藥物在精神治療中的角色,以及探討精確預防創傷後壓力症所需的組織合作、普及與公民教育等。透過科學實證,作者破除了許多關於精神醫學的盲點與謬誤,她也將透過近年的重大研究,向我們證明社會支持對創傷壓力復原的重要性。這是一本記錄痛苦與掙扎的臨床紀實,也是一本創傷後壓力症的最新研究與治療手冊,它將教我們如何在人情的同理與科學的證據下,遠離吞噬你我的悲傷,走上一條復原之路。

▎各界推薦

這是一本珍貴的理解之書,透過閱讀我們看見那些絕處逢生的韌性,是如何隱藏在不被述說的傷口中;也體悟在隱沒之處疼痛的記憶,是如何發出求救的訊號。作者透過獨特的醫療史,爬梳全球性事件、社會傷痛、家族悲劇,如何牽引個人悲慟;也帶領讀者進入一扇神秘的窗,窗裡的火燭映現出絕望,也閃爍著同理與慈愛。──余欣蓓  作家

在臺灣,每二十個人至少有就一個人受到「創傷後壓力症(PTSD)」所苦,創傷和壓力會直接影響生理功能,造成腦部警報系統失調、壓力荷爾蒙異常及免疫功能失衡。PTSD不只是心靈與大腦的問題,它跟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生命品質是交織在一起的,也受到文化與社會潛藏病灶的影響。──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副院長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在其中珍恩博士就是我們可靠的嚮導,透過一個個症狀來解構我們所知的創傷後壓力症。她靈巧地穿插她與病人接觸過程的迷人描述,還有她豐富博學的觀察,以此揭露出創傷後壓力症如何遠遠不只是心靈與大腦的問題——它跟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生命品質是交織在一起的,而且對於我們的文化與社會產生了一種潛藏的險惡影響。珍恩優美的散文闡明了這種廣受誤解的病症,同時也帶來美好的閱讀經驗。」——歐文・亞隆(Irvin Yalom)醫師,國際暢銷作家,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退休榮譽教授

「謝莉・珍恩寫下的作品,以精彩的創意混合了創傷處理手冊、研究報告、個人回憶錄與文化評論。成果是一本徹底引人入勝的書,談論人生中最艱難的部分,卻以優雅、美麗、充滿洞見與智慧的方式呈現。」——愛德華・哈洛威爾(Edward Hallowell)醫師,《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分心不是我的錯》(Driven to Distraction)共同作者

「在《讓心裡的傷不倒帶》裡,知名精神科醫師兼學者謝莉・珍恩對於我們當代的苦難根源之一,提出一個吸引人又全面的陳述。任何自己或者心愛之人苦於創傷後壓力症的人都應該閱讀本書,以便學習、理解與療癒。」——桑迪普・裘哈爾(Sandeep Jauhar)醫師,《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心臟的故事》(Heart: A History)作者

「謝莉・珍恩的《讓心裡的傷不倒帶》是關於創傷與創傷後壓力症的迷人對話。這是非常有私人色彩的敘事,建立在珍恩醫師的臨床經驗,還有她的家族在一九四七年印巴分治期間經歷創傷的故事之上。她很有技巧地把這個領域的相關科學與實際狀態嵌合成一個全面性的回顧,將會徹底打動並啟發讀者們。」——馬修・佛利曼(Matthew J. Friedman)醫師,醫學博士、國家創傷後壓力症中心資深顧問及前執行主任,達特茅斯蓋索醫學院(Geisel School of Medicine at Dartmouth)精神醫學系教授兼研究副主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莉・珍恩Shaili Jain
PTSD專家,也是帕羅奧圖退伍軍人健康照護系統整合治療的醫療主管。她是隸屬於國立創
傷後壓力症候群中心的創傷科學家,也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系的臨床
副教授。《紐約時報》曾經報導過她的工作成果,她的論文與評論則曾出現在《美國醫學
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公共廣播電台及其他地方。
要了解更多珍恩醫師的工作成果,請拜訪她的網站: http://shilijainmd.com

譯者簡介

吳妍儀
中正大學哲研所碩士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近年的譯作有《再思考》(麥田)、《哲學大
爆炸》、《冷思考》(漫遊者文化)、《男人的四個原型》(橡實文化)、《死亡禁地
》、《復活》(皇冠)等書。

 

目錄

前言
導論

第一部:發現創傷壓力
與我父親的公路旅行
迫切的公共衛生隱憂
創傷簡史
舊酒裝新瓶?從砲彈休克症、受虐婦女到創傷後壓力症
困難重重之路:過度診斷與認知不足

第二部:大腦
一種記憶失調
夢魘
情境再現
沒有活過的人生:迴避的隱藏代價
否認之島:深深埋藏創傷記憶
哀傷在血液中傳承:皮質醇、表觀遺傳學與世代創傷
深入骨髓的荒野:敏銳的覺察與隱蔽的情緒
解離:千里凝視

第三部:身體
身體上的傷口
戰士之心:創傷後壓力症與心臟疾病
俄羅斯輪盤:創傷壓力與成癮之間的危險羈絆
破碎的微笑:童年逆境的毒害
衰老:晚年生活的創傷壓力

第四部:生活品質
複合型創傷
親密暴力:一種祕密流行病
對他人的危險:受傷的人傷害其他人
憤怒地愛著:內城區貧窮的頑強印記
更美好的性別?強暴、繼發性傷害與生產創傷
羞恥感:情緒中的灰姑娘
自殺防治的科學

第五部:治療創傷壓力
談話治療及其他
精神科藥物
藥物管理
神奇子彈的誘惑

第六部:我們的世界對創傷的看法
集體創傷:一個惡性問題
一九四七年印巴分治
戰爭、災難與恐怖:得來不易的知識與給未來的教訓
人類苦難的美國化?

第七部:新紀元:一點點預防措施
精確防治
黃金時刻
對難以觸及的人伸出援手:讓創傷後壓力症治療更容易觸及
社交網絡的力量
韌性的科學
後記:寶貴的傳承

此書如何寫成
致謝
註解
詞彙表
參考資源

 
 

從現代人常見的心理痛苦談創傷與復原
蘇冠賓

超過一半的人之所以就醫是因為胸悶、呼吸困難、疲倦、腸胃不適、頭痛、暈眩、疼痛或失眠等。但經醫師診視後,只有約兩成的患者可以找出身體上的原因來解釋(即器質性病因),大部分查不出原因的則是所謂的焦慮症患者。「創傷後壓力症」是一種嚴重的焦慮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二十個人當中至少有一個人受到「創傷後壓力症」所苦。由於臺灣社會對於天災、人禍、心理創傷、虐待和忽視的認識不足,這類患者大多數都沒有得到適當的診斷與良好的治療。

「沒有經歷過地震火災之類的天災,或是被性侵、恐攻的人禍,是不是就不會得到創傷後壓力症?」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但是大多數的人並沒有直接被蛇咬的經驗,那對蛇的恐懼又是從何而來?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是實驗室裡圈養的獼猴,在第一次見到蛇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好奇多於害怕,但是在牠們看過野生獼猴見到蛇所反應的恐懼行為後,很快就「學習」了恐懼蛇的「反應」。另一個實驗也顯示人類的嬰兒在初次見到蛇時也不會展現害怕,因此多數學者認為生物對危險的厭惡與恐懼,不一定要透過親身的經歷,也可以經由他人對危險(在這種情境下,例如蛇、蜘蛛、血……等很「弔詭地」成為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的厭惡與恐懼反應(此時眼神和表情反而成為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所制約,而「習得」心理的恐懼或創傷(意即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由此可知,在意他人的看法是人類內建的本能,卻也是造成「心理創傷」不可或缺的機制。

創傷和壓力會直接影響生理功能,造成腦部警報系統失調、壓力荷爾蒙異常及免疫功能失衡。PTSD不只是心靈與大腦的問題──它跟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生命品質是交織在一起的,有時更受到文化與社會潛藏病灶的影響。在網路e世代,前所未有的自由讓人際互動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界線模糊且難以阻擋恣意的侵入,使得霸凌造成的創傷更加無所限制、變本加厲!原本在校園中恃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惡霸,如今變成虛擬世界的鍵盤流氓、藏鏡下的酸民。這類霸凌行為帶來極大的傷害,受害者不限於人格正在發展的青少年,成熟的受害者也不少。

由於健保制度的費用給付結構偏差,臺灣醫療體系已將藥物做為身心治療最主要的選擇,忽略了其他重要的輔助療法,更大的隱憂是把所有資源放在「等疾病出現再來治療」,而非「在疾病出現前就先預防」。因此,《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書的出版,就是要喚醒社會對於創傷衝擊的重視!作者謝莉・珍恩是全球創傷壓力領域以及整合治療最重要的專家之一,她是美國國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心的研究員,也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學系的臨床副教授,論文與評論曾發表在一流的科學期刊和報章雜誌。書中許多案例都提到「生命早期的創傷」或者「親密關係中生理和精神暴力」,都是我日常看診中愈來愈常見的議題,而書中介紹的療法無論是「精神藥物」或是「以身體為焦點的心理治療」,也都是臨床上對患者最有效的模式。

我衷心希望透過這本《讓心裡的傷不倒帶》,能使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對創傷的治療與預防具備正確的態度和觀念,影響醫學新知與科學發展。我非常樂意將此書推薦給所有關心「創傷後壓力症」的患者及照顧者,更期許臺灣社會能力倡身心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為身心醫學的專家,近年來致力於精神疾病病因及治療之創新研究。不但發表深海魚油及經顱磁刺激的新療法,為國際憂鬱症治療指引所引用,他更結合基礎研究,探究精神疾病之謎。蘇博士曾獲國科會吳大猷獎、英國精神藥理論文獎、美國精神醫學研究年輕學者獎等。根據ExpertScape的統計,蘇博士是臺灣「憂鬱症」以及「生物精神醫學」研究領域中排名第一的專家。他也是世界知名的營養精神醫學研究權威,根據h-index論文引用排名,蘇教授在omega-3脂肪酸於憂鬱症的研究領域之引用指標,排名世界第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7
    $279
  2. 電子書
    7
    $279
  3. 二手書
    72
    $289
  4. 新書
    75
    $299
  5. 新書
    79
    $315
  6. 新書
    79
    $315
  7. 新書
    79
    $315
  8. 新書
    79
    $315
  9. 新書
    79
    $316
  10. 新書
    85
    $339